电台播音及其对象感探讨

时间:2022-10-01 06:14:09

电台播音及其对象感探讨

摘要:说话要把握对象的兴趣,电台播音更要注意这一点。若使电台播音有的放矢,稿件内容的吸引力固然重要,播音员的二次创作更不容忽视。其中,对象感的树立会增强声音的感染力,赢得受众的喜爱和信赖,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播音;对象感;沟通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交谈时,只有一方特别想听下去,另一方才会讲得津津有味;若是听的人敷衍不感兴趣,那么说的人也会因扫兴而失去继续交谈的愿望。说话是要看对象,那么播音尤其要注意这点。要想使宣传有的放矢,就必须研究对象——受众。只有讲究宣传艺术和策略,才可能赢得受众的信赖,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什么是对象感正如北京广播学院张颂教授所说:“对象感就是播音员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这种情况并不是播音员与听众之间的语言交流,充其量只是思想感情的单向流动。作为客观存在,播音员播、听众听、观众看,一般情况下这是不容否认的,但是播音员设想和感觉到的听众观众方面的情况,只是主观表象,意象与客观事实不能等同,播音员设想的听众观众,感觉到的反应,事实上也许是并不真正存在的。说到底这种设想和感觉仍然是属于播音员自己思想感情单向流动中的一个组成因素”。对象感正是被播音员用来作为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它属于某种联想、想象中的东西。

既然捕捉到对象感对于播音如此重要,那么获得对象感的途径是什么获得对象感的途径有二,一方面要分析研究受众;另一方面要调节主体——自我感觉。

一、对受众的分析研究

受众在宣传中所处地位首先是被动的,他们几乎不能干涉新闻单位宣传什么,不宣传什么。但受众在宣传中又是主动的,节目不好他们就关掉机器,不听不看,所以说听众是主动与被动的统一体。对受众心理因素和素养方面进行分析和估量是必要的。只有当播音员了解了受众对所宣传的内容的反映,了解了他们的情绪、愿望、要求以及情趣之后,我们的播音才更有针对性,宣传才更有的放矢。

对受众进行具体设想,就要依据语言内容所反映的主题、目的去进行设想,而办节目的宗旨和节目所提供的范围可以作为参照的因素。当然,理解感受语言内容是根本,在这个基础上设想受众,才能获得与受众拉近距离的效果。

节目提供的范围和办节目的宗旨可以作为设想受众的参照因素。专题节目与新闻节目有所不同,它有特定的对象和范围,这就要做到熟知对象,站在对方的立场,适应他们的要求才能与之沟通,拉近距离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比如说一个有关残疾人生活的专题节目,要做到使残疾人喜欢这个节目,就必须要反映残疾人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要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给他们之所需,总之,专题节目的对象虽已确定了,在参照节目提供的范围和办节目宗旨的基础上,还应该依据语言内容所反映的主题、目的、深入开掘,具体设想出急需指点迷津的受众才能获得最佳的对象感。

二、播音员自我感觉的调节

1.播音员的传播是线性的

获得对象感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创作主体——播音员要有对象感,这种“感”是就播者的自我感觉而言。而播音“交流”却很特殊。这种交流形式是播音工作所特有的,播音员就是听众不见面的朋友,我们工作性质决定了这一特殊条件,所以我们说的“交流”也就是播音员的自我感觉而言的,他和演员面对面观众的直接交流是大不相同的。

2.时时处处感受到受众

播音员就主体自我感觉而言,要想时时处处感觉到受众的存在和反应,就得展开想象,播者与受众之间思想感情的给予和接收是在想象中进行的。听众(受方)对传的内容的反应:哪些地方明白了哪些地方不大明白哪儿会很有兴趣地听,受众听到什么地方会流露出喜悦,怎样与播者的思绪同起伏……只有当传播者真的从自我感觉上时时处处感觉到受方——受众的存在和反应才能与之产生语气、情绪、情感上的交流与呼应,才能使自己的播音起承转合很丰富、很活跃、有根有据,才能“交流”起来。如果你在传播的时候脑中没有展开想象,没有感觉到受众的存在、反应,那么你的播音尽管表面上“热情积极”,但因为没有具体对象,就变得像是对空播讲或是自言自语,从听觉上感觉不到你是在给人讲,受众听不进去,受众不爱听,会毫不客气地关掉收音机或调换频道。可见要想取得好的宣传效果,必须要想方设法赢得众多的受众,使你的播音为受众所喜闻乐听。

3.镜头前自我感觉的调节

非语言上的缺乏对象感就是电视播音的“交流”,它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受方——观众可以看到播音员(传者),而播音员却看不到观众,如何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呢?还是要借助想象,电视播音员必须面对镜头寻找感觉,要能意识到观众的存在和反应。一般地来说,抬头不要过频,在稿件开头问候、稿件结尾再见与观众直接对话的时候,都应该抬头,这样做是尊重观众,礼貌待人的表现,观众会感到播音语气的亲切、诚恳。还有就是播音员的眼神不能虚,若是视而不见,观众则跑神儿,也不能眼睛无固定位置地东看西看,否则眼神则飘欠稳重,抬头看的方位要稳、准、固定,只有“心中有人”,眼中才会有神。(作者单位:辽宁财贸学院表演系)

参考文献

[1]吴鹏.小议播音实践中的个性展现[J].湘潮(下半月).2012(09)

[2]赵惟一.外籍汉语播音主持人才教育培养调查及思考[J].大众文艺.2012(19)

[3]李春艳.当代广播传媒播音主持风格“雅俗”之辩[J].科技传播.2012(20)

[4]张卉.从职业能力需求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科定位[J].商场现代化.2012(28)

[5]王润伟.浅谈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J].新闻传播.2012(09)

[6]吴小娟.关于播音主持的艺术性和专业化的若干思考与研究[J].新闻传播.2012(09)

上一篇:论上海文化的自由性与时尚性 下一篇:8招教你做快乐睡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