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本科生就业焦虑调查研究

时间:2022-10-01 05:48:34

浙江省本科生就业焦虑调查研究

摘要:通过对浙江省22所本科院校342名学生的抽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当前浙江省本科大学生就业焦虑明显,产生就业焦虑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工作经验、家人期望以及对就业目标的迷茫。通过个体差异对比,女性比男性的就业焦虑略高,中年级比高年级和低年级存在更强的就业焦虑感,党员更愿意采取提高自身素质来缓解就业焦虑。基于问卷调查结论,分别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大方面对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焦虑;就业歧视

就业焦虑又称“择业焦虑”,是个体在求职时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强烈持久的情绪体验并伴有生理变化(张玉柱,2005)。大学生在确定就业单位之前或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时,由于心理准备不足,对可能无法实现的就业目标会产生忧虑、紧张、恐惧等焦躁不安的消极心理情绪,由此可能引起认知、生理和行为上的不良变化(蒋春雷,2009)。因此就业焦虑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阻碍因素,需要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本文以浙江省22所本科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42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别调查“面对就业问题时的表现”、“产生这些表现的内外部原因”以及“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焦虑”三方面内容。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Alpha=0.8273,表明问卷的信度比较好。从调查对象的性别看,男性占42.5%,女性占57.5%;从年级上来看大一占1.8%,大二占17.6%,大三占77.1%,大四占4.7%;从政治面貌来看,正式党员占10.3%,预备党员占23.7%,共青团员占65.7%;其他占0.3%。

一、大学生就业焦虑总体情况

1.就业焦虑现状。大学生就业焦虑总体情况的赋分均值为3.19分,表明就业焦虑在浙江本科大学生这一群体中普遍存在,且情况较为严重。就业焦虑在面试过程中最能直观的体现。从调查结果发现,面试前的焦虑水平主要表现在晚上失眠。在面试时主要表现在双手双脚颤抖,心跳加速,非常紧张。

2.就业焦虑产生的原因。从赋分均值看,工作经验的缺乏(3.27)、能力不如关系(3.21)、家人预期(3.20)、就业目标不明确(3.04)都达到了3分以上,对就业焦虑产生重要影响。而其中最重要的“工作经验缺乏”选项中,77.4%的人都担心因为没有工作经验从而失去就业竞争力,因此产生就业焦虑。

3.就业焦虑的应对措施。面对就业焦虑,许多大学生也采取了一定的应对措施,主要是从自身素质的提高(3.56)、向朋友倾诉(3.04)、找老师指点(2.80)、请父母帮忙(2.62)四个角度。其中绝大部分大学生会选择提高自身能力,加强竞争力,这也是他们最常用的办法。也有68%大学生会选择向朋友倾诉,并寻求一定的帮助。

二、就业焦虑的个体差异

1.性别差异。大学生就业焦虑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就业前景(sig=0.000)、学历对就业焦虑产生的影响(sig=0.031)、是否找老师指点(sig=0.011)等方面。男生对就业前景更加担心,只有1%的女生认为自己就业前景不太乐观,而男生则有10%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不太乐观。有39%男生担心因为自己本科学历太低会影响就业,而女生不到28%,可见男性似乎更加担心自己的学历会影响就业。在面对就业焦虑的时候,女生更加偏向于向朋友倾诉,而男生更加倾向于老师的指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女大学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自身的专业技能,并将其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所以在就业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赋予性别不同的社会角色特点。虽然现在提倡男女平等,但现实中还存在着“男生学历要高于女生”的思想,所以本科学历对于男生就业而言优势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男大学生因学历产生的就业焦虑要高于女大学生。从解决就业焦虑来看,因为女生是比较感性的,男生偏向理性,所以在遇到就业焦虑之时,女大学生偏向于向朋友父母倾诉,而男大学生偏向于咨询和解决。

2.年级差异。不同年级的男女生的就业焦虑存在着显著性差异(sig=0.003)。四个年级的焦虑水平从大到小依次是大三、大二、大一、大四。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面试中焦虑(sig=0.002)、缺乏工作经验而影响就业(sig=0.008)、能力不如关系(sig=0.036),呈现一个两头大中心小的状态。大二大三的在是否存在就业焦虑、担心缺乏工作经验而焦虑以及能力不如关系方面均值都大于3,可见在这几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就业焦虑。这可能是因为:首先,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大学的校门,所以暂时没有过多的考虑就业问题,并且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学校学习为主,缺乏实习或者实践的经验,无法感受现在就业市场的紧迫感;其次,二三年级学生对就业市场有所了解,但目前尚未做好就业准备,所以对未来十分迷茫,充满着担忧;第三,本次调查时间在3月份,大部分的大四学生都已经有了就业去向,所以已经暂时度过了就业焦虑期。

3.政治面貌差异。在如何处理就业焦虑上,不同政治面貌表现了显著性的差异(sig=0.047)。党员更多的是偏向于提高自己的素质,从而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这是因为,党员接受党的先进性理论的熏陶,思想觉悟较高,面对就业,更能客观地认识和处理。对自身的就业能力也能做相对客观的评价,也愿意通过自身的努力从而获得合适的工作。

三、就业焦虑缓解的对策

从数据统计结果看,浙江省本科大学生就业焦虑比较明显,大学生就业焦虑的产生既有来自于大学生自身和家庭的原因,也有来自于社会和政府的影响,因此应该多方共同努力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焦虑。

1.大学生提升自我,适应角色转变。首先,大学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并通过实战经验来提升自我,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其次,大学生要正确分析就业形势,特别是女大学生要客观认知自我,正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势,正确地定位,增强就业竞争的主动性。最后,大学生要提高自我效能感。学会自我暗示,相信自己的能力,在面试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要自己积极主动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去查询自己所需信息。对于女大学生而言,职场上要自信,生活上独立,这样才能明亮自己的就业前景。

2.家庭调整期待,给予正确引导。父母的期望给了子女无形的压力,许多大学生在求职中更害怕找不到令亲友满意的工作。调查中不少大学生遇到就业焦虑时会选择向父母倾诉,可见父母是其信赖的对象。此时,父母要对子女做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而降低就业焦虑。

3.学校就业指导,进行分层培养。学生的许多就业价值观都在学校形成,所以学校要做好学生就业工作的倡导者。当学生产生就业焦虑时,老师要给予支持和帮助,主动帮助学生解除困惑。特别是针对不同年级,要采取相适应的职业规划指导。调查结果显示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就业焦虑水平比较高。所以针对这些学生群体可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能力发展和训练》等课程,并加入一定的社会实践环节,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了解自己、了解社会,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并通过各项实习实践活动来锻炼自我。对于大一学生,让他们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发展前景,主要是一个适应并融入的过程。而对于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实战,学校要拓宽就业信息的交流渠道,让毕业生在第一时间获取自己合适的岗位。同时要加强就业心理辅导和面试辅导,让学生对未来工作不再迷茫,不会因为不知道从事何种工作而产生就业焦虑,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时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此外,学生党员要起到模范先锋带头作用,让他们向身边的同学传递正确积极向上的就业观念,并告诉他们自己一些独特的缓解就业焦虑的措施。

4.政府加强调控,完善就业市场。目前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都表示不太乐观,从而增加了其就业焦虑。尤其是女大学生受到就业歧视,就业焦虑更加明显。政府应该规范整个就业市场,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让用人单位树立平等的就业观念,为毕业生提供宽松的环境,减少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限制。社会上也要营造一种平等的观念,女性不仅是家庭美满的缔造者,更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要珍惜女性资源。各级政府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增加就业机会,同时控制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针对目前许多大学生担心自己能力不如关系这一问题,政府要宏观调控,积极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净化就业环境,理顺良好的竞争机制和就业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玉柱.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其心理教育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2]刘芳,郝红军.河南大学生就业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1,(03):18-21.

[3]蒋春雷.大学生就业焦虑现象分析[J].教育探索,2009,(02):131-132.

[4]张弛,刘鹉.择业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1):779-780.

上一篇: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翻译时词序及句子结构的... 下一篇:央视与湖南卫视全面合作破冰亦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