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实习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与对策

时间:2022-10-01 05:09:52

护理实习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与对策

【摘要】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护理实习生(护生)针刺伤的情况, 了解护生针刺伤发生的过程, 有效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以便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100名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及心理反应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0名护理实习生有53人发生针刺伤, 针刺伤发生率为53%, 共发生66次刺伤, 平均每人0.66次。受伤次数≥2次的有13人, 占受伤人数的24.53%。护生针刺伤后主要表现为恐惧、害怕、担心等。结论 学校和医院应该加强对护理实习生的职业安全培训, 增强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尊重和重视护生的心理、生理健康, 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关键词】 护理实习生;针刺伤;护理对策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3.180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eedle stick injuries by nursing students ZHAO Mei-jing, WU Li-fang, LIU Chun-feng.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jian 36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needle stick injuries by nursing students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nd to take effectively targeted strategie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eedle stick injury. Method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made on 100 nursing students’ needle stick injury condition and mental response for retrospective research. Results Among the 100 cases, 53 of them had needle stick injury before, and the incidence of needle stick injury was 53%. There were 66 times of needle stick injury in total, with an average people number as 0.66 time. There were 13 people with injury time≥2, accounting for 24.53%. The main expression of the students after needle stick injury were terrified, fear and anxious. Conclusion Occupational safety train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by school and hospital for student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self-protection awareness, and to respect their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for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needle stick injury.

【Key words】 Nursing students; Needle stick injuries;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针刺伤是医务人员最常见的职业危害之一, 特别是护理实习生刚从学校转向临床, 刚从理论走向实践, 缺乏临床操作经验, 发生针刺伤的机会更大。护生在发生针刺伤后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心理反应, 如恐惧、担心、自责、无助等, 使护生留下不良的心理阴影, 尤其是患有传染病者对护生的心理影响更大, 影响后期的实习。本调查的目的旨在了解本院护生在实习期间针刺伤的发生率, 在发生针刺伤后的心理反应及情绪变化, 并且能做好针刺伤的预防及刺伤后正确的处理流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护理实习生100名进行调查。

1. 2 方法 采取回顾性问卷调查。调查护生在实习期间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及伤后的心理反应。发放调查问卷1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有效回收率100%。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针刺伤发生的次数、时间、地点、操作过程、处理情况及伤后的心理反应。

1. 3 统计学方法 问卷调查结果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 用构成比、率等进行统计学描述。

2 结果

2. 1 针刺伤发生情况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100名护生中, 共有53人发生针刺伤, 发生率为53%, 共发生66次刺伤。见表1。

2. 2 66次针刺伤的时间及地点分布 在发生的66次针刺伤中, 能被回忆起刺伤时间的只有34次, 占51.52%。其中发生在实习前期(2012年5月~2012年10月)的针刺伤有23次, 占67.65%;发生在实习后期(2012年11月~2013年3月)的针刺伤有11次, 占32.35%。66次针刺伤地点分布见表2。

表1 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情况(n, %)

次数 例数 构成比

0 47 47.00

1 40 40.00

2 13 13.00

表2 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地点(n, %)

地点 刺伤次数 构成比

外科 20 30.30

内科 20 30.30

妇产科 13 19.70

儿科 0 0

急诊科 3 4.55

手术室 4 6.06

ICU 1 1.51

其他 5 7.58

2. 3 针刺伤发生的环节 进针过程中刺伤6人次, 占9.09%;拔针过程中刺伤25人次, 占37.88%;处理用物过程中刺伤20人次, 占30.30%;针帽回套过程中刺伤1人次, 占1.52%;其他过程如加药、整理床铺中刺伤14人次, 占21.21%。

2. 4 护生自我防护意识 100名护生中有95人愿意参加职业安全培训, 1人不愿意, 而有4人持无所谓态度。职业安全培训效果, 见表3。其中有2名患者患有乙型肝炎, 占3.03%。针刺伤后接种疫苗者有8人, 占15.09%。

2. 5 护生针刺伤后的心理反应, 见表4。

表3 职业安全培训的效果(n, %)

防护情况 例数 构成比

接受过教育 88 88.00

未接受教育 12 12.00

戴手套 4 6.06

未戴手套 62 93.94

了解伤口处理流程 50 94.94

不了解伤口处理流程 3 5.66

上报者 22 41.51

未上报者 31 58.49

表4 66名护生针刺伤后心理反应(n, %)

心理反应 例数 构成比

恐惧 10 15.15

害怕 18 27.27

担心 24 36.36

自责 3 4.55

无助 2 3.03

无所谓 9 13.64

3 讨论

3. 1 实习护生针刺伤情况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 在工作中被使用过的针头刺伤是医务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伤害, 且80%~90%的意外针刺发生在护理人员中, 尤以临床实习护生最多见[1]。本次调查显示:实习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后, 由于各项操作不熟练, 而部分的患者及家属不信任实习生的操作技能, 表现出怀疑的态度, 这更加重实习生的心理负担, 引起紧张的情绪, 提高了针刺伤的发生率。根据调查, 发生在实习前期的针刺伤占67.65%, 明显大于实习后期(32.35%)。主要原因是护生进入临床实习环境陌生、操作技术不熟练、缺乏临床经验所造成。表2显示, 在不同科室针刺伤的发生率具有差异。其中在内科及外科的针刺伤率(30.30%)明显高于其他的科室, 主要是由于内、外科的工作量相对比较大, 护生在忙碌的护理工作中, 若不能规范的操作与处置, 被针刺伤的机会将会大大增加。儿科是每位实习生都必须要轮转的科室, 但在调查中并没有发生针刺伤, 是因为护生的动手机会少、家属不愿意让实习生静脉穿刺, 而护生本身也不敢动手进行穿刺所致。护生在急诊科的针刺伤率为4.55%, 没有因为“急、忙”的工作特点而提高, 是因为急诊科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均危及生命, 所以操作直接由临床护士完成, 从而护生的针刺伤发生率也较低。

3. 2 护生对于针刺伤的自我防护意识不足 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 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2]。故证明在护理操作及处理医疗废物时戴手套的重要性。而本调查显示:发生针刺伤时有戴防护手套和未戴防护手套的构成比分别是6.06%、93.94%。另外, 发生的66次针刺伤中, 其中有2名患者患有乙型肝炎, 但被刺伤的护生并没有及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护生在学校学习各种专业知识, 却缺乏职业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 使得实习护生对针刺伤不够重视, 导致护生自我防护意识的淡漠。

3. 3 针刺伤后的心理反应 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直接传播。有关文献报道, 针刺或接触污染血液而感染HIV几率为0.3%, 医务人员被HCV污染的锐器损伤而感染的几率为1.8%[3]。根据文献报道[4]:我国医护人员感染乙型肝炎的危险比一般人群高5~10倍。表3显示, 实习护生在针刺伤发生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恐惧、害怕、担心。护生害怕自己会因此而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 有的护生往往会把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工作粗心、操作技术不够熟练, 常会产生自责的心理, 引起消极的情绪。有的护生在发生针刺伤后不知所措, 其在生理及心理都承受巨大压力时若无法寻求得帮助, 会对护理工作产生恐惧感, 因害怕再次被刺伤, 不再积极主动地参加实习工作。

3. 4 护理对策

3. 4. 1 严格遵守操作流程, 加强护生操作培训 针刺伤发生的原因与操作规范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护生在进入临床前, 学校可加强各项操作培训, 尤其是静脉输液及锐器物品的使用, 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 使学生掌握医疗废物正确的处理方法, 如针帽回套的不良习惯。另外, 在实习期间, 医院加强实习生岗前培训, 科室带教老师认真讲解相关理论知识,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以身作则, 对实习护生的技能操作认真指导, 以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3. 4. 2 重视职业安全教育, 加强职业防护意识 徐辉等研究表明, 对护生实习前进行针刺伤的防护培训教育可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5]。护生应掌握在职业暴露后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建议:针刺伤后立即用流水冲洗伤口, 用健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连续挤压伤口, 使血液排出。用碘酊、酒精消毒或3%碘伏消毒浸泡3 min后贴上无菌敷贴, 及时上报护士长或带教老师, 在1~4 h内服用预防药物, 监测抗体, 根据免疫状态和抗体水平采取相应的处理[6]。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护生在实习前可监测血中肝炎标志物, 阴性者应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做好自我防护措施。

3. 4. 3 关注护生心理变化, 给予必要心理支持 护生在发生针刺伤后承受着极大的身心压力, 渴望得到理解和支持。带教老师在护生刚到科室时, 多关心学生, 对于患有传染病的患者, 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 需提醒护生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发现实习护生被针刺伤, 积极处理伤口采取补救措施, 并主动关心护生, 多与护生沟通、交流, 了解其心理变化, 给予相应的开导及心理支持。使护生感到被理解和重视, 减少针刺伤后的消极情绪, 提高护生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参考文献

[1] 陈剑苹,李剑.实习护生针刺伤伤口处理情况调查分析.护理研究, 2012, 26(1):178.

[2] 蔡志翔, 李宛, 李恩慈.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调查研究.护理研究, 2005, 19(8):1440.

[3] 戴青梅, 王立英, 刘素美, 等.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7):532.

[4] 钟秀玲.医院供应室的管理及技术.北京: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78.

[5] 秦燕.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护理研究论丛, 2009, 8(12):128.

[6] 陈小燕, 黄苏平, 陈洁, 等.122名实习护生锐器损伤发生情况调查及管理对策.护理学报, 2007, 14(5):39.

[收稿日期:2014-10-24]

上一篇: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研... 下一篇:探讨双胎早产的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