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迹景点名称汉译英翻译

时间:2022-10-01 04:48:45

文化古迹景点名称汉译英翻译

【摘要】文章首先通过分析旅游英语特点,作为现代英语一大重要分支,揭示在旅游英语文化古迹名称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从文化传播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旅游英语发展的重要性。提出旅游英语文化古迹翻译汉译英的翻译策略,应用这些技巧来解决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旅游英语;文化古迹;翻译策略

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中国的旅游业是从19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开始真正的发展起来的。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的综合国力与日俱增,整个国家的面貌也焕然一新。国家的不断壮大也带动了整个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的旅游业作为一股新兴力量,不断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旅游英语的特点

“旅游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它随着旅游语境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旅游产业的规模的壮大而发展。旅游英语是一门具体语境的语言,是自然与语言的融合,在语言表达中,既存在普通英语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结合人的身心体验对旅游英语语言进行认知解读。”

三、旅游英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观光旅游,英语作为国际语言无疑就成为中国旅游景观及中国文化的重要宣传工具。将中文的旅游资料翻译成英语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在旅游行业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运用英语。

对于外国游客来说,最具吸引力的不仅仅是中国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是经过五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英语在旅游业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汉语、英语、英汉对照等不同版本的宣传资料,如旅游景点宣传册、旅游杂志报刊、地图等,而这些旅游资料的翻译水平良莠不齐。尤其是对文明古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这不仅仅是普通的外文翻译,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举措,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缺失问题尤为严重。

四、文化古迹景点名称翻译

1.景观名称是一个文化景观进入人的脑海的第一印象,也是旅游翻译的起点。文化古迹景点名称翻译有多重规则,根据1978年中国官方文件,以及1979年联合国的文件,共同规定用汉语拼音拼写作为中国景点的英译名称。由此而得名的景点分为两类,即专名和通名,此类旅游术语翻译分为两部分,拼音和词义组合,且两部分首字母都大写,例如:

北京市:Beijing City

洞庭湖:Dongting Lake

武夷山:Wuyi Mountain

周口店:Zhoukoudian

武陵源:Wulingyuan

2.另外还有一些文化古迹名称的英文翻译是官方固定的,是不容许改变的。例如:

黄埔军校旧址:Museum of Whampoa Military Academy(Former Campus)

中山纪念堂:Sun Yat-sen Memorial Hall

3.为了吸引外国游客的注意力,有些文化古迹英语名称会根据其英语意义来翻译,例如:楼、阁、寺、塔、院等。举例:

岳阳楼:Yueyang Tower

云津阁:Yunjing Pavilion

少林寺:The Shaolin Monastery

雷峰塔:Leifeng Pagoda

岳麓书院:Yuelu Academy

4.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固定的翻译理论来指导旅游英语中对文化古迹名称的汉译英翻译,如下:

①以名人人名取代景点。孔子庙(Confucian temple)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以山东曲阜最大最有名,原为孔子故宅,鲁哀公时立庙,历代迭加增修,至明中叶扩至现存规模。主要建筑物有大成殿、奎文阁、碑亭等。大成殿前有杏坛,传说为孔子讲学处。此景点名称是通过隐喻的手段用名人人名作为景点名称。

②突显景点取代景区名称。九寨沟(Jiuzhaigou)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因沟内有9个藏族村寨(尖盘,盘亚,菏叶,故洼,彭布,黑角寨,树正,则查洼等)而得名九寨沟。九寨沟景观的奇特之处首先在于它有108个清澈的海子(当地人习惯称湖泊为“海子”)。传说在十分遥远的年代,神女沃诺色姆的情人剽悍的男神达戈送给她一面宝镜,或许是沃诺太高兴了,竟不慎失手把宝镜摔成了108块,而这108块碎片便成了108个被称为“翠海”的彩色湖泊。因此,此景点名称是通过转喻的手段用突显景点中的九个村寨取代整个景点名称。

③传说取代景点名称。曲院风荷(Breeze-Caressed Lotus in Yeast Courtyard)位于西湖西侧,是杭州西湖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传说南宋时此有一座官家酿酒的作坊,取金沙涧的溪水造曲酒,闻名国内。附近的池塘种有菱荷,每当夏日风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曲院风荷”。这个景点名称通过隐喻的手法将传说取代景点名称。

五、结语

旅游英语作为与外国游客沟通的重要工具,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座桥梁,加强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创新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外国游客欣赏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彰显出中国作为文化大国、文化强国的风范。

参考文献:

[1]向晓.旅游英语语言认知解读.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on the Tourism English[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2]罗蔚宣.中国世界遗产大观.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上一篇:等同原则在我国的现状及建构 下一篇: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分析建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