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健康体检人群晕针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9 01:51:20

预见性护理在健康体检人群晕针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154-02

“晕针”是一种血管性晕厥,它是由于精神紧张、疼痛、身体状况欠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周围血管广泛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进而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引发晕厥。其临床表现为头昏、眼花、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重者出现意识丧失、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甚至休克。

健康体检者涉及各年龄,各文化层次,各种职业的人员,需要护理人员敏锐的观察力,迅速果断的判断力,以针对不同患者做出令其满意的护理干预。

1 心理干预

1.1 对担心抽血会引起贫血的体检者:首先应耐心安慰,告知抽血量是根据化验内容的不同及项目的多少来决定的,一般在2-15ml,不需要任何补充和特殊营养,人体完全可以自动进行调整和适应,解除体检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1.2 对担心抽血会引起剧痛的体检者:精神过度集中可增强体检者紧张、恐惧、疼痛感,可在体检中播放轻音乐,使体检者焦虑、精神紧张情绪在舒缓的的节奏中安定下来。并引导其回想一些较开心的事情,放松心情。同时护士采用轻快冲击式大角度穿刺术,可缩短针头在皮肤层的停留时间,减轻体检者的疼痛感。

1.3 对担心护士技术问题的体检者:告知其护士具有娴熟的抽血操作技术,护士操作时应主动与体检者沟通,做到“一个微笑、一声您好、一声请坐”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体检者的信任。并尽量选择弹性好、粗直的血管,避免反复穿刺,做到一针见血。

1.4 对担心交叉感染问题的体检者:告知体检者实行一人一针一带一巾一消毒的工作制度,抽血室每日紫外线灯消毒2次,早晚各1次,每次60 min;桌面用0.2%的过氧乙酸擦拭,防止交叉感染,让体检者减轻心理负担,放心体检。

2 针对性干预

2.1 对有晕针史及见血晕厥史高危体检者:可采取平卧位,使机体处于平静状态,全身机肉放松并避免直视抽血操作过程。密切关注体检者的表情神态,即时发现晕针迹象,并对此做好必要的检查指导(如测血压,脉搏,嘱作深呼吸等)和安慰、解释工作,侍机完成抽血操作。

2.2 对体质虚度的体检者:通过观察体检者的状态,特别对于看上去较虚弱的体检者,询问是否有晕针史、了解其疲倦、劳累、饥饿程度等基本体质情况。必要时给予开放绿色通道,缩短其等候体检时间。

2.3 对老人及文化程度低的受检者:认真核对检验项目并询问其是否是空腹,设身处地为体检着想,关心和体贴体检者,解除体检者紧张和恐慌心理。详细的介绍体检流程及交待注意事项,必要时给予陪同导诊。

3 环境干预

为体检人员营造温馨、舒适、安全、安静的体检环境。各类指示标牌醒目、规范,候诊室放置休息椅、报刊等,免费提供饮水和纸杯以及营养早餐。提前安排体检人数,使体检者分次分批前来,缩短等候体检时间,使他们在体检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

对体检者实施灵活个性化的服务,采取针对性人文关怀措施,运用心理护理知识实施心理护理,这样既减轻了体检者的痛苦,使晕针发生率下降,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保证体检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 361003 中国人民第174医院体检中心

上一篇:舒适护理对家居卧床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一篇:关节镜下交叉韧带异体肌腱重建术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