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采血诱发晕针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时间:2022-02-07 08:32:36

健康体检采血诱发晕针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通过对健康人群体检采血时晕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根据19例采血晕针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找出采血时发生晕针的主要因素。结果采血晕针与心理因素、年龄、机体状态、护士的言行操作技术、、环境、疼痛等因素有关。结论安静舒适的环境与采血全程的心理指导能提高采血时心理应变能力;护士过硬的技术及良好的态度能消除刺激因素。

【关键词】体检;采血晕针;相关因素;护理对策

作者单位:021008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高耀东张丽春);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高云峰)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采血人数共33492人。其中男21123人,女12369人。发生晕针19例,其中男11人,女8人,年龄最小16岁,最大52岁。采血前晕针先兆2人、采血中晕针3人、采血后晕针11人。

1.2临床表现头晕无力,心慌、恶心呕吐,眼前发黑等前驱症状,发作时瞬间晕倒,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等,休息数分后自行好转。未完成采血者,经医护人员心理指导及改变采血,能顺利完成采血操作,采血后休息30 min左右可自行缓解离院。

1.3晕针的相关因素

1.3.1心理因素精神紧张是静脉采血发生晕针的主要因素,体检者由于心理紧张,使迷走神经兴奋及亢进,内脏器官血管扩张,引起心率缓慢,心肌收缩无力,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导致血管性晕厥[1]。此类人心理承受力差,初次接受采血,由于无采血注射的经历,见到采血、打针就害怕,或是少数人因招工体检担心体检不合格。

1.3.2年龄因素16~54中青年易发生采血晕针,此年龄段心理反应较为敏感,对疼痛反应高,采血时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疼痛感受就更加敏锐。当肌体和精神痛苦超过其所能承受时,易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虚弱、头晕、出汗),过度换气综合征(呼吸困难、窒息感、心悸等),使采血者感到胸闷、心悸已至呼吸苦难等。

1.3.3机体状态空腹或饥饿状态下,劳累疲倦时,采血者机体处于应激阶段,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而诱发晕针[2]。

1.3.4因素座位时下肢肌肉及静脉张力低,血液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减少,收缩压下降,影响供应也可造成晕针。

1.3.5护士的言行及操作技术①护士的责任心不够,态度生硬,不能理解体检者的心理感受,体检者情绪受到影响,对护士失去信心。②由于受检者血管较细、隐蔽护士选择血管时间较长或护士在穿刺时技术欠娴熟引起其精神紧张,外周毛细血管收缩,末梢循环较差,出冷汗甚至晕厥。

1.3.6环境因素气候干燥或降温等环境因素;出汗、拥挤、诊室空气不流通;排队站立等候时间长,声音嘈杂等易发生晕针。

1.3.7疼痛一定强度的刺激常伴有疼痛反映的出现,同时伴有情绪活动,如:恐惧、精神紧张等。静脉采血时皮肤受到损伤,肌肉收缩,部分人高度精神紧张发生晕针。

2护理对策

2.1心理护理护士应热情接待体检采血者,主动与其沟通,并观察情绪及心理反应,耐心倾听主诉,用温和的语言向其解释,静脉采血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影响,使受检者减轻恐惧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愉快的配合治疗。

2.2采取适合与姿势协助受检者用舒适及姿势,以利于身体放松,尤其是有晕针晕厥史,应采取平卧位,再采血前、中、后密切观察受检者情况变化,以保证采血顺利完成。

2.3护士的言行及操作技术:

2.3.1护士的言行,应以热情主动理解的态度与采血者接触,用文雅的举止,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采血者的信任,对待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空腹饥饿明显者应优先采血。

2.3.2护士应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护士在进行采血前,认真选择合适受检者血管,充分暴露采血部位,缩短采血时间。选用合适的针头,力求做到一针见血。采血时做到进针快、抽血快、拔针快,并与其交谈,分散注意力,拔针时用干的无菌棉签轻轻放在针眼上方,待拔针后再向下按压,能有效减轻疼痛,从而减少晕针的发生。

2.4提供舒适环境保持环境整洁、安静、宽敞,通风良好;控制适宜温度、湿度;配备舒适的休息椅;墙壁上张贴健康宣教栏,设有导诊人员为体检者进行体检程序的指导,维持采血者次序。

2.5对高危人群先做好心理辅导,使其精神放松,分散注意力,采血时取卧位,采血者的目光避免观看操作过程,护士采血过程中密切观察受检者表情变化,如体检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等晕针先兆时,应立即脱离拥挤杂乱的环境,放置凉爽通风处,予以平卧,以增加脑部供血量,指压人中、合谷穴,给予温热糖水及食物,并备好急救器材与药品,以备急用,护理人员应守护到症状完全消失,天冷时要注意保暖,严重者给予50%葡萄糖溶液静脉注射,无须特殊药物治疗[3]。

3讨论

通过对19例采血晕针原因分析,显示晕针主要是由于精神紧张、恐惧、环境、疼痛等因素引起。因此再采血前我们要做好各项预防措施,加强健康宣教工作,宣传正确的采血知识,消除恐惧心理,使体检者摆脱不良因素的干扰,同时护理人员也要不断地提高与采血者语言交流技巧及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完善自身素质,从而使体检者在采血时无任何压力,积极配合治疗。本组晕针体检者由于医护人员观察细致,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无一例因晕针而发生意外。

参考文献

[1]杨彩霞.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的原因及心理护理.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8384.

[2]吴正平.诱发晕针的心理因素及护理对策.护士进修杂志,1992,7(12):22.

[3]陈敏章.中华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05409.

上一篇:汉江流(外五首) 下一篇:农药企业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