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肾病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6-06 03:12:49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肾病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肾病综合征(NS)下肢深静脉血栓(DVP)形成的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使用足量强的松及肾病综合征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丹红注射液30 ml联合低分子肝素钙5000u,对照组40例,只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治疗15天后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治疗组2 例(5.0%)发生DVP,对照组9例(22.5%)发生DVP,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5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015(2011)01-0019-0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是一组由原发性肾小球病变引起的,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明显增高为特征,可伴有或不伴有肾小球炎症改变。临床表现:①尿蛋白≥3.5 g/24h;②血浆白蛋白低于 30 g/L;③水肿;④血脂升高。其中①②为诊断所必须[1]。肾病综合征 NS 常存在高凝状态,其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并发各种深静脉血栓,如肺梗塞、肾静脉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轻者增加治疗难度,重者危及生命。我院自2007年1月至今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选择近3年来肾病综合征住院患者80例。诊断标准依据 2004年第6版《内科学 》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1]。病程 1 个月~3年,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0 例,对照组40 例,患者平均年龄 38.5 岁,2 组之间年龄、性别、肢体肿胀程度及病程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给药方法: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一经诊断明确,立即给予足量强的松治疗。治疗组予丹红注射液 30mL,用 5%葡萄糖液 250 mL稀释后,每天1次,静脉滴注,疗程为 15日。同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日。对照组只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日。

1.3DVP形成的评测:依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于1995年制定的标准确定[2]:①发病急骤,患肢胀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的压痛;②患肢广泛肿胀呈凹陷性水肿;③皮温升高;④有深压痛,皮色紫暗。一经发现立即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技术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其他无症状的患者于治疗15天后常规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统计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本观察发现深静脉血栓者治疗组2 例,发生率(50%),对照组治疗组9例,发生率(22.5%),P<005,两者比较,差异显著。所有患者均无肺栓塞表现。

3讨论

肾病综合征常合并深静脉血栓(DVP)形成和/或肺栓塞 (RNV)早期大部分无典型临床症状[3]。目前已公认 NS时存在高凝状态[4]。这与本征时凝血、抗凝及纤溶因子的变化相关,加之低蛋白、高脂血症所致血液浓缩从而加重高凝状态。随着糖皮质激素及强利尿剂的使用,这种并发症显然有所增多。其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而且严重者尚可危及生命。

丹红注射液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及多年临床经验,由丹参和红花两味药材组成。其中丹参味苦性微寒,为主药,红花味辛性温,为辅药。二药皆入心、肝经,相辅祛瘀生新,除邪而不伤正。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具有显著的抗凝抑栓作用[5]、能显著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6]、促进血管再生[7]等作用。通过这些机制直接抑制血栓的形成。低分子肝素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减少了暂时性血小板凝块转变成永久性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的发生机率,而且作用强于相同剂量普通肝素。另外,低分子肝素也能改变动物的血液流变特性,降低了血液粘度,维持了血液的正常流动,从而也防止了血栓的形成[8]。LMWH有很强的抗 Xa 作用,能抑制凝血酶的激活,从而有效抑制血栓形成。总之,LMWH 既能有效地防止血栓形成,又能减少出血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血栓药[9]。

本次临床结果显示: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以明显降低其DVP的发生率。对照组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仍可能发生DVP(发生率为22.5%)。治疗组使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降低了DVP的发生率(发生率为5.0%)。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显著减少肾病综合征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在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08-519

[2]尚德俊,侯玉芬,陈柏楠.周围静脉疾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5-26

[3]张文,陈楠等.肾病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诊断及治疗评价[J].上海医学2000,23(11)699

[4]王海燕主编.肾脏病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47

[5]付樱,何娟,卢露. 丹红注射液对实验动物抗凝抑栓作用的研究[J].世界中医药,2007,2(6):367-369

[6]陈克永.丹红注射液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观察[J].药物与临床,2008,2(46):4

[7]罗海明,陆华栋,余尚才,等.丹红注射液促进血管新生作用及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西药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6):504-506

[8]安宁飞,刘玉兰等.低分子肝素的抗血栓作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0,3(17):136

[9]曹苹,张麟生.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与抗血栓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5):289-291

上一篇:晕针的原因预防及处理 下一篇: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