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体检中防范采血晕针的护理干预

时间:2022-03-12 03:40:38

高考体检中防范采血晕针的护理干预

【摘 要】目的:针对一年一度高考体检采血时出现晕针的不良反应,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防范并降低晕针的发生。方法:对2014年在我院体检采血的高考考生2184名,其中男生1025名,女生1159名,通过采血前询问既往史、心理疏导、环境干预等护理干预方法。结果:晕针发生率为0.23%。与上年度高考体检晕针发生率1.28%对比,有显著下降。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防范高考体检生采血晕针的发生。

【关键词】晕针;防范;高考体检;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19-02

静脉采血是高考体检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晕针是静脉采血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属于“晕厥”的范畴。是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是由于各种刺激因素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周围血管床广泛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进而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脑血流量减少[1],从而引发晕厥。临床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淋漓,严重的意识丧失、血压下降,二便失禁,甚至休克。对学生和老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惑。合理的护理干预有效降低晕针发生率,确保高考体检工作顺利进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在我院参加高考体检的2184名学生(含社会招考青年3名)为干预组,男生1025名,女生1159名,年龄17―30岁,上年度参加高考体检的2339人(含社会招考青年5名)为对照组,其中男生1201名,女生1138名,年龄17―28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1.2.1 环境干预:高考体检由于时间紧、体检对象多,每天集中、批量进行采血,抽血大厅环境显得拥挤、嘈杂、空气流通受限。因此保持采血室空气清新,环境舒适对减少晕针率发生尤显重要。我院体检中心组织一批导医负责领队,将学生以性别、考籍号为顺序进行分组管理,每组8―10人。导医秉着“勿拥挤、勿空闲”的原则,根据各体检部门学生多少进行合理带队。避免了学生拥挤在采血室造成室内空气沉闷。

1.2.2 心理干预:姬明礼等认为,受检学生由于存在恐惧、疑虑、紧张等心理,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从而导致晕针[2]。采血前,护士热情接待,温和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讲解注意事宜,消除疑虑、紧张等不良情绪。采血时与学生交流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分散注意力,使其在轻松的状态下接受采血。室内禁止学生因晕针相互取笑、起哄等不良行为,避免外源性紧张。

1.2.3 询问既往史:采血前简单询问学生既往有无晕针、晕血等现象。对有既往史的学生必须高度重视,根据既往晕针症状的轻重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轻症者通过心理疏导、指导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可以规避;对既往有晕厥史的学生在上述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取平卧位进行采血,常态坐位采血时下肢肌肉及静脉张力低,血液蓄于下肢,回心血量少,心输出量少,收缩压下降,因而影响了脑部供血,导致晕针[3],平卧位时增加了脑部供血供氧,同时有利于学生身心放松,显著降低晕针发生。

1.2.4 娴熟的穿刺技巧:安排专业素质好、穿刺技术高的护士负责采血工作,尽量做到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疼痛、紧张等晕针高危因素的发生。

1.2.5 敏锐的观察能力:护士在采血前后的短时间内,应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细心观察体检者的谈吐、表情、面色、呼吸等,如有异常尽早做相应的处理,有效的防范了晕厥的发生。

1.2.6 完备的后勤支持:采血室增加候诊椅、平车、小被服、温糖水、一次性杯子、纸巾等用物,对采血前出现晕针先兆的学生通过导医提前心理调适、饮温开水、卧位休息等干预减少晕针发生。

1.2.7 晕厥的应急处理:立即平卧,疏散人群,保持空气流通;穴位按摩人中、合谷、内关,一般在数秒钟内能够恢复,意识恢复后协助饮用温糖水,擦干汗液,指导放松技术等。

2 结果

2.1 通过对高考体检者实行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后,我们在静脉采血中防范晕针发生有了显著效果。2014年发生晕针反应5例,其中男生3例,女生2例,均发生在采血后,发生率为0. 23%。与2013年晕针发生率为1. 28%对比有了明显下降,效果显著。具体数据详见表1。

2. 2 表一提示在采血前施行必要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高考体检者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有效预防和减少晕针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

3 结论

做好静脉采血前的护理干预,既减轻了参加高考体检者的恐惧和痛苦,也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进一步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保证体检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魏丽堂 闫桂萍 抽血患者晕针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7):741

[2] 姬明礼,唐利,王会清,等.学生体检中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及预防[J].护理实践与研究(上半月版),2011,8(5): 60―61.

[3] 彭惠香,林禅,陈昕. 2 种不同采血发生晕针的原因分析[ J ] . 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07, 1( 1) : 76.

上一篇: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58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下一篇:舒适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