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家仁爱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意义

时间:2022-10-01 04:19:25

浅谈儒家仁爱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意义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正处于文化与价值观彼此碰撞的重要时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显得至关重要。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经过岁月的沉积,在当代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儒家仁爱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儒家仁爱思想的内涵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指出儒家仁爱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关键词:儒家;仁爱思想;价值观;意义

一、儒家仁爱思想的内涵

1.爱人是仁爱的重心

孔子认为爱人即是仁,这里所指的人,并不是指特殊的阶级或者是某一部分的人,而是全部的人,孔子对全部人都产生了仁爱之心。孔子在对“泛爱众”进行强调的同时也指出了要爱施德行善之人,不能对为非作歹的人施行仁爱,假如混淆了善者和不善者,那么付出相同的仁爱就丧失了其实质意义。

2.孝悌是仁爱的基本

孔子认为爱人需要分清前后顺序,孝悌作为一种天然的情感是仁爱的重要根本和基础,只有树立好这一根基,才能够促使仁爱之苗长成参天大树。但是孝悌自身具有复杂特点,人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逐渐从低级的孝上升至高级的孝,这样的孝道才是最圆满的。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利益制度的驱使,造成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弱化了长远目标,扩大了拜金主义思想。(2)过度享受追求物质,造成一些大学生在评价价值时,日趋表现出世俗化的标准,弱化了人生的理想,产生了享乐主义思想。(3)突出强调了自我实现,造成在价值主体上一些大学生对自我化过分强调,淡化了集体主义理念,个人极端主义思想迅速萌芽,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将个人得失作为选择标准。

2.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问题的成因

(1)市场经济制度造成的影响。市场经济能促进公平竞争,通过劳动创造财富,鼓励人们对自己的最大化利益进行追求,这样能激发大学生不断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但是,由于大学生将这一原则盲目扩大,将其引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看作是自己的价值标准,通过追求物质价值换取精神价值,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2)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我国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公平的分配问题。这使得大学生开始怀疑书本所讲的价值观,进一步对一切进行怀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国的各种价值观与文化思想也将乘虚而入,一些鉴别力严重不足的大学生也开始对新潮进行追逐,并且将其作为价值支柱。此外,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也产生了对物质文明建设过度强调的现象,这对大学生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三、儒家仁爱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意义

1.爱人培养大学生的为人民服务精神

儒家所提倡的仁爱包含了很多意义,在当今社会中这些思想依然是大学生需要认真学习的。仁爱的根本是爱护亲人,进而发展成为尊敬长辈、诚信待友。而仁爱实施的方法便是推己及人,要求仁者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进一步实现爱全部人,借此调节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仁爱精神提倡爱他人,这一精神可以看作是对爱人民的另一种诠释与升华。大学生在形成价值观的过程中应把仁爱精神提升至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校园中甚至进入社会之后都具有一种无私奉献的道德精神。

2.爱家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中国文化突出了群体和个人之间的统一特点,一方面对个人存在与发展的价值积极肯定,另一方面还分析了个人存在与发展应当统一在群体的存在及发展中。而这一群体或者集体具体可以认为是家,从家庭、家乡再至家园都是家的不同内涵。在炎黄子孙中这一归根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产生了大量的负面问题。不少大学生对个人意识过分强调,不计后果地追逐个人利益,当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同时,首先想到的是一己私利。精神领域出现了世俗化问题,使得大学生评判事物的标准受到了影响,也使他们的人生观出现了偏差。高校应当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归属感,以此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指导大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爱自然引导大学生构建和谐社会

人产生于自然,属于自然的重要部分,因此人需要尊重自然与生命,仁爱万物。这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对我们正确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和自然是互相影响的,因此人需要尊重自然规律,在这个前提下有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自然科学开发。然而,在当代,人们为了发展经济,对自然资源实行了过度开发,日益恶化了生态环境,引起了很多矛盾与危机。人类必须把满足人类的需求同环境资源的承担能力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促使人类永远应用资源,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大学生应当深入理解这一思想,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儒家仁爱思想内涵极其丰富,这些思想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了重要意义。大学生需要联系目前社会发展情况,不断思考与探索,真正领悟儒家文化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郭奇勇.中国儒学之精神[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肖谦,陈艳飞.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道德内化[J].思想教育研究,2009(2).

上一篇:在合作中培养创新精神 下一篇:新时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