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设计的个性化

时间:2022-10-01 03:24:54

浅谈建筑设计的个性化

【摘 要】:建筑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当今人类对这一部分文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建筑设计的个性化工作开展和研究还远远不足,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性以及当代建筑个性化设计中的正确表达方式,引导国内设计人员有着自己的创新个性化设计,以期达到共同提高建筑设计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个性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界发展滞缓,主要是由于部分建筑师对传统设计的推崇,自身设计缺乏创新和个性,以及建筑界和政府重视建筑量,而不重其形式。建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个性化建筑是当前建筑的发展趋势,也是人们对生活质量更高层次要求的体现方式。建筑设计师面临设计无新意、无个性的严峻形势,此时更应当围绕个性化设计的要点,加深自己对建筑设计的认知,设计出满足人们生活要求的建筑产品。

一、建筑个性化设计的特点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住房品质要求日益增加,住房的个性化逐步成为人们购房的第一需求和标准。另一方面,在建设中个性化设计是房屋在不断创新之中求质量和发展的关键。设计师作为房屋建设的主体,在工作中求创新和个性是主要的素质和修养,其在工作中不能够全靠堆砌和重复抄袭,而是要采用各种可变的、多样化平面来合理布置,大胆构思和设想,将住宅的个性化标准进行全面合理的设置,使得住宅个性要求成为居民购房的依据,也能够促使住宅建筑物在建筑市场中体现出不同之处,成为建筑市场的一大亮点。个性化设计是住宅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是未来住宅市场需求的基础。同时由于人们生活娱乐的需要,对商业建筑、地标性建筑都有着极高的审美要求,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做好个性化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二、我国建筑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盲目模仿,缺乏新意

一旦优秀有的建筑作品产生,该建筑在一段时间内在会被众多设计家争相模仿,更有甚者为了避免抄袭而滥用设计。当这些优秀的建筑刚刚出现在城市中时,被视为是科技、进步、现代化的标志。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再次审视这些建筑,却发现它们似乎并没有新意和个性,它们已不能表达其所在城市独特的地域风情和人文历史。城市由如此建筑构成,人们生活在如此城市,发觉不了这个城市的美,自然会厌倦这些钢筋混凝土产品。

2、设计平庸,缺乏个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设计理念层出不穷,但某些设计由于受到广大人们的喜爱而一直传承。不少设计师一直沿用这种风格设计,影响了我国的建筑设计业。目前很多的设计师本末倒置;把自然结果刻意变成了设计追求的目的,而抛弃了原有的目的和谐设计和人文设计。因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动机不得不形成的简单、功能化、理性形式,变成了为形式而形式的形式主义追求。由于建筑市场内部需求的增大,大批建筑在短时间内被批量建造以满足需求量。从城市总体规划上看,布局缺乏整体的计划;从建筑设计角度上看,设计缺少自身的特色与个性。由于重点在于量,导致建筑的特色和品质被弱化甚至被忽略。因此许多城市有着统一的生活区和商业区。在这样的建筑身上,找不到一点新意与个性,建筑的形式和结构被功能化和模式化所打败,建筑与建筑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

二、优化建筑个性化设计的方法

如何体现设计项目的个性呢?我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取决于创意。针对不同项目的条件,建筑师首先要找准自己的“灵感”或者“灵感来源”,从中提炼出创作理念。在现阶段住宅个性化设计中,设计师通常都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合理布局,丰富住宅功能

功能是各类产品效益的指导基础,在住宅设计中,设计师要结合先进的技术理论和要求来扩大和丰富住宅的功能,使建筑的功能能够得到合理的发挥。如在住宅设计中,主卧室的设计中采用独立卫生间和衣帽间及书房,除了客厅、餐厅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之外还要设置休闲厅等其他的配套设施,使得人们能够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中得到有效的放松。建筑的个性化设计在住宅平面设计、空间设计中同样也有不同的体现。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功能要求越来越全面,建筑师需不断地探索在有限的建筑空间内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功能的要求,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在平面上采用了蝶形设计方案,从而完美地解决了高层住宅通风不畅的难题。同时凸窗和落地弧窗的设置,将室内外空间得以交融,户内空间得以延伸,让住户在窗前充分领略户外的自然景观。由于在现代生活中,厨房的作用和地位已大大减弱,不同户型和面积标准的住宅对厨房的面积要求差别不大,因此对厨房的设计只需满足一定的功能要求即可。对于商业街的设计,可以结合所售产品,设计出有特色的建筑类型,吸引顾客,同时更好地体现这个城市的文化。

2、注重细节的个性化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要对各个细节进行个性化设置和设计,使得各类细节变的复杂多样和形式各异。例如地下商城、大型商业区的设计,一般都会选择一个主题,那么在设计中建筑风格可以在各方面应该与这个风格相协调。比如地面所用板材,建筑外墙颜色,都可以在细节体现出这个主题。对临海靠湖的建筑,水景的广阔领域,浪漫诗意再配以建筑形体的流畅飞扬,立面色彩的协调搭配,显现出绚丽妩媚的景象。这样的居住感受是许多人所喜爱的,以致在缺乏天然水系可借景的居住小区中,建筑师则结合小区中心绿地营造人工水景,成为园林主题。

3、借鉴西方文化,展现建筑独有魅力

对西方建筑文化的合理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仅在建筑形式,更重要的是风格与内容并重。建筑艺术只有在居住文化的支撑下才会具备审美价值。

4、融合本土文化,展现建筑民族特色

当今建筑设计意识正走向回归,只有独特的才是自己的。民族内涵、地方文化是以象征的形式在建筑上反映出来的。如某些住宅区,集合地方特色,以群体建筑规模效应而形成的民族风格特征。采用一些反映地方文化特色的建筑符号,通过上部楼层高低错落以及菱花窗的运用,给居住者以文化的回忆和民族的感受,地方富有内涵的底蕴文化会使我国建筑设计更加具有特色。

5、借助科学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建筑设计在技术上也需要不断更新。在建筑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对高科技新产品的运用,可以提高住宅建筑的性价化,增强住宅建筑的个性体现。个性化、模块化、网络化等智能化系统的运用,可以提升建筑产品的品质,提高建筑产品的竞争力。目前有许多受建筑界欢迎的建筑材料,都是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建筑中运用新科学可以增强建筑的功能性和生态性,这也符合设计的要求,既造福于人的功能性要求。同时可以避免应建筑的危害而导致人与建筑的不和谐。

结束语

以现代建筑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建筑的宝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建筑中的精华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去,使设计的建筑产品既有现代的个性化也有传统的内涵。建筑技术的进步以及设计理念的多样性,为我们现代建筑形式的营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保护与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须得深入了解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精华,为今所用。同时,就要发掘新的设计思想,借鉴、探讨、交流、学习国内外优秀设计产品。当然作为设计人员不能不能一味的借鉴,设计人员必须结合当地和周边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人文习俗、竞争状况、市场发展程度等多方面因素,遵循创新的原则,新颖的原则,做好每一个项目的设计。

参考文献:

林晓捷,林伟.符号理论与建筑设计.艺术设计.2005.4

王立山.建筑艺术的隐喻.广东人民出版社

王绍森.透视建筑学----建筑艺术导论.科学出版社

金磊.建筑科学与文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王小惠.建筑文化·艺术及其传播.百花文艺出版社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基于效益优先思想下的造价调控管理 下一篇:浅谈大连体育场膜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