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课程开发

时间:2022-10-01 02:15:53

浅谈高职课程开发

摘 要:高职课程是高职院校实施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连结桥梁,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高职课程开发是深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对推动高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高职课程开发存在流程过长,效率不高;因人设课,影响质量;管理不当,脱节严重;单独开发,质量不高的问题。高职课程开发应遵循社会需求原则、能力本位原则、就业导向原则和多元开发原则。高职课程的开发对策主要包括:打造课程开发的良性激励机制;形成课程开发的校企合作机制;提高课程开发的教师职业能力;完善课程开发的资源保障条件。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程开发 原则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223-02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正由外延式发展逐步转向内涵式提高。目前,高职院校正在大力开展课程开发与课程建设。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高职课程开发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课程改革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而课程开发又是高职院校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核心。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1 高职课程开发的内涵

高职课程是高职院校实施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连结桥梁,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开发是指高职院校根据教学目标,系统开发、组织编写和评价课程,产生一个完整课程方案的全过程。课程开发通常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结构、建设课程资源、实施课程教学、开展课程评价、修正课程设计等环节和内容[1]。由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课程开发要坚持以课程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课程开发是深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对推动高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 高职课程开发的原则

2.1 社会需求原则

高职课程开发应适应社会需求,培养社会经济所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规格必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因此,高职课程开发要体现社会需求原则,贴近职业岗位需求,实现课程目标与职业要求、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课程教学与工作过程的零距离和无缝对接,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2.2 能力本位原则

能力本位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高职课程开发应充分体现能力本位原则。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概念,能力内涵将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职业能力不仅仅是指具体岗位技能,还包括职业关键能力,即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2]。

2.3 就业导向原则

高职课程开发应充分体现就业导向原则。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课程开发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通过高职教育使高职学生“无业者有业可就、有业者安居乐业”。课程开发应充分考虑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衔接,帮助学生具备就业能力,胜任工作岗位要求。

2.4 多元开发原则

高职课程开发也应体现多元开发原则。多元开发是指课程开发不是只由高职院校单方进行,而应广泛吸收行业企业人员、课程开发专家参与进行。高职教育是面向基层一线的职业教育,通过课程的多元开发才能把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转化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在课程开发中体现出来,使课程贴近实际,更具可操作性。

3 高职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3.1 流程过长,效率不高

高职课程开发从进行市场调研开始,再到审核立、开发实施和评价总结,涉及环节众多,各个环节要层层落实,层层审核,涉及部门多、人员多,所需召开的会议多,流程过长,效率很难提高;同时,层层落实有可能造成对教育政策、教育理念理解上的偏颇;层层审核看似多个环节把关,其实是机构过多,责任不清;衔接不好,沟通不利,开发流程过长造成对课程的市场适应能力差,这将严重影响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效果。

3.2 因人设课,影响质量

高职院校课程开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时间精力以及信息不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学校不能准确了解人才市场需求或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通常教师自己制定计划自己执行,容易造成“因教师开课,因设备实训”的问题,并未严格按教学实际需要去设计课程,而是按师资、设备等实际资源去设置课程,在课程调整或课程整合时,也因各种人为因素制约课程设置。其结果是严重影响了课程开发及人才培养的质量。

3.3 单独开发,质量不高

传统的课程开发只由高职院校教师独立完成,开发过程具有封闭性,难以贴近职业需求,难以实现课程目标与职业要求的无缝对接。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在课程开发上,只有一条专业主线是不够的,还需要第二条、第三条主线。需要校企合作,多方共同开发。只由某一个专业教研室负责课程开发,由于受专业局限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开发的课程从名称上看似具有复合型,而实际上教学内容往往严重偏向于制定者一方,理论脱离实际,产学难以结合,因此不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4 高职课程的开发对策

4.1 打造课程开发的良性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应积极打造课程开发的良性机制,形成课程开发的良好环境。首先,高职院校应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明确课程开发流程及工作职责,提供课程开发的指导服务,确保资金、政策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充足条件,全面推进高职课程开发,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干预,对课程开发给予组织保证[3]。同时,各系部成立课程开发小组,具体负责课程开发的市场调研、审核立项、开发实施和评价总结工作。市场调研与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应派专业教师和课程专家深入企业取得第一手的课程学习情境资料,并选择典型工作任务,从中提炼出某一职业的核心工作任务,构建课程学习情境,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其次,高职院校应建立课程开发激励机制。为提高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院应从教师的工作量核算、专项绩效津贴、教学改革立项、教学柔性化管理等多方面给予资金、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4]确保课程及时开发,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组织实施。

4.2 形成课程开发的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紧密合作、共同研讨开发是课程开发的基础条件,高职院校应积极形成课程开发的校企合作机制。首先,校企应共同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课程开发不应只是高职院校教师封闭、孤立地进行,而应积极邀请相关技术专家、行家里手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选取和课程目标与企业的职业岗位能力相吻合,建立与国际职业教育接轨的课程模式和教学内容。其次,校企应共同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为促进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良好实施,高职院校应更多地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和行家里手担任兼职教师,将行业企业的新成果、新产品和新技术动态地融进课程内容之中;努力实现“教室和车间合二为一,教师和师傅合二为一,学生和学徒合二为一,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建立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课程实施中的积极作用[5]。同时,课程评价应积极引入社会评价、行业评价和用人单位评价,在开放多元的评价反馈机制下,进一步完善课程开发的全过程。

4.3 提高课程开发的教师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是课程开发的先决条件,高职院校应不断提高课程开发的教师职业能力。首先,应培养教师先进的课程理念。教师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更是课堂教学的主持者和咨询者[6]。要加强教师职业教育先进理论的学习,更新课程观念,增强课改意识,加快知识更新,培养超前意识,突破陈旧知识体系和传统课程理念,培养教师项目学习和情境学习的教学方式,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积极投入课程开发,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其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师资培养制度。高职院校可开展先进课程开发技术的参观学习、交流培训等活动,开阔教师视野,变换教师思维,重点培养中青年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可采取定期派遣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法培训在职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打造具有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同时,引导教师改革教学方法。高职课程开发应贯穿以职业行为为导向,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由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现代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持者。通过引导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根据教学反馈不断完善课程开发资料。

4.4 完善课程开发的资源保障条件

实验实训条件是课程开发得以有效实施的资源保障,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课程开发的资源保障条件。首先,应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尤其需要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以促进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没有充足的实验实训条件作为支撑,高职课程开发便是“水中月、镜中花”。高职院校应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坚持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和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室的建设;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筹建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和虚拟实验等实训资源设施。为高职课程开发奠定资源基础。其次,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高职课程开发离不开相关课程资源的保障,建设校园网络资源、校园数字化平台与校园网站,充实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图书资料,提供方便快捷的图书和期刊电子借阅和查询服务;充实有关省级和部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数字资源等,为高职课程开发提供完善的资源保障。

5 结语

高职课程开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应不断凝练课程开发理念,创新高职课程开发模式,系统优化课程建设步骤,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充分利用优质课程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校企紧密合作共同开发适合高职实际的课程教材,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不断推进高职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参考文献

[1] 陆琦,周龙军.高职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及原则[J].中国校外教育,2011(5):126.

[2] 刘太刚.浅谈高职课程开发的相关问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8):48-49.

[3] 唐立伟,李宇才,龙育才.浅谈高职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时空,2010,6(3):39-40.

[4]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创新高职课程开发模式 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J].辽宁高职学报,2011,13(6):24.

[5] 陈永.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11

(8):53-54.

[6] 董光磊.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思考[J].华章,2011

(2):160.

上一篇:基于“慕课”建设实验教学资源中心的探索与实... 下一篇:如何强化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