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时间:2022-10-01 11:44:36

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摘 要】在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如何培养一支既有动手实践能力又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具有智慧的新型人才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求真务实 、深入实际,寻求真知 、勇于创新,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和工作态度。

【关键词】时间教学;创新思维

21世纪人才的竞争,突出地表现为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如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培养一支既有动手实践能力又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既有一定的技能又具有智慧的新型人才,是当今迎接新知识挑战的焦点问题,也是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基本上是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实施“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仅注重现有知识和技能的延续和传授,缺乏对未来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学习与了解。教师仅仅充当了传道授业的“二传手”,不能主动将开发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融于教学全过程。在如此教学氛围中,学生则只能是以知识为本位,以学会为目的,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能使其产生创新意识,学生本身内在的创新意识和潜能被扼制。

二、创造性思维方法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我们的目标,更是我们的责任。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教学教法上大胆尝试了“创新思维法”。即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条件下,从多方位多角度思考或逆向思维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发现问题多种解答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我系电气班实践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概括地说在实施过程中,就是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首先要勇于创新,努力成为一名发明创造的探索者和技术创新的实践者,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抛砖引玉”的作用。要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教学目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教师要以创新观念、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宣扬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发明家的伟大成就和他们对科学的献身精神,来营造一种爱科学、崇尚科学和创新精神的氛围。另一方面,要积极启发激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能力和创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飞跃。

1.要求学生勤于思考,求真务实

在我系电气班实践教学中果断地摒弃那种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做到教师在对问题深入研究、认清本质、把握规律的前提下,突出课题重点,抓住实习中的难点,鼓励学员勤于思考,求真务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例如“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嵌线时,如何避免端线连接错误”的关键性问题,展现在学员面前,引导学生大胆设想、畅所欲言,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发表不同见解,学生通过对多种不同方案的分析、对比,舍弃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逐步理解掌握了正确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该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融于创造思维、创新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学生既能从自己辛勤的劳动中分享成功的喜悦,又在一定程度上感悟了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逐步培养了自己运用创新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要求学生深入实际,寻求真知

组织教学班级实施””产教”结合,深入生产第一线直接参加生产施工、进行现场参观的社会实践活动,选择一些具有典型特点的生产实例,进行剖析,对关键环节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之处。例如:在带领学生到实习车间及工厂参观时让学生注意观察电气设备的机构、机理及设计的巧妙之处,注意学习工程技术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之处。是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启发新思维,医得新方法的极好机会和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们注重在实践中启发、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和以对新技能、新方法的运用消化吸收能力,注重学习工程技术人员处理解决疑难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参加生产实践和现场参观,使学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学习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

3.要求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质疑

创新从思考开始,思考从问题开始,问题从怀疑开始,怀疑将人们引向探索,探索使人们获得真理。这种富有哲理性的推导理论,在我们的教学中得到广泛的使用。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大胆怀疑,敢于提出问题,只有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才能认识真理,让学生以新思路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通过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探索了一条引导和挖掘学生自身内在潜质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从某种程度上也激励起教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索,逐步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简介:

岳喜芝(1966年-)女,籍贯:山东郓城,学位:学士,工作单位: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职称:讲师。

靳秀兰(1973年-)女,籍贯:内蒙古,学位:学士,工作单位: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职称:讲师。

上一篇:浅谈如何深化做好中低压配电网项目优选排序分... 下一篇:在高层建筑设计中防火设计的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