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情感、能力角度去学习新课程标准

时间:2022-10-01 11:41:10

浅谈从情感、能力角度去学习新课程标准

摘要 新课程标准的推出,要求教师也相应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本文主要从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去阐述作者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能力目标的实现主要从教学方式上来进行调整,应轮流采用讲授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情感目标主要概括了德育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关键字 新课标;情感;能力

文章从教学目标这个角度来分析新课程标准,过去的传统教学过多地注重知识目标,而新课程标准提出要综合考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知识目标自不必说,现主要从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能力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科学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求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分工协作能力等等。

1.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师应调整自己几十年来一直遵循的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启发式或探究式教学。

(1)启发式教学。经典的启发式教学过程以“问题串”的形式贯穿整节课。即教师用逐步深入的问题逐步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经过独立思考最终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能更深刻理解知识点,记忆也更深刻,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

(2)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相对来说对教师各方面能力的要求更高,但也是最能锻炼学生科学思维等各方面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如图1所示。探究式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在生物课标中,把探索能力具体细分为10条: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问题相关的知识;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收集证据;利用数学法处理,解释数据;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做必要的反思和修改。要成功完成一堂探究式教学,同样也需要教师具有这10条探索能力,并要求能灵活变通,不同的问题要区别对待。但是,倡导探究式教学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的教学方式,讲授式教学仍是有效的学习方式,有些基本的知识是中学生很难进行探究的,所以应当探究式、启发式和讲授式多种方式轮流授课。

2. 实验能力及分工协作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实验能力及分工协作能力的培养也变得极其重要。然而作者经过观察,发现学生实验能力普遍较低。有好多甚至连一些生物实验基本操作都没掌握,例如在做还原糖的检测时,很多学生竟在量筒里配制斐林试剂;在使用滴管时,加完一种试剂后没有冲洗就又去吸取另一试剂;使用显微镜时,物镜转换到高倍镜后仍有很多同学去调整粗准焦螺旋等等。这些说明学生的实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情感目标

除了能力的培养,德育教育和科学价值观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德育教育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有的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是班主任的任务,不关任课老师的事。其实不然,对学生进行德育应该渗透在每位教师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

2.科学价值观的养成

要养成科学的价值观就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免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2000年的追随者当中,竟也有很多大学生的身影,我想这也跟他们中学期间缺乏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对于生物这门学科来说,主要要帮助学生树立以下几种科学观念。

(1)生命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

(2)生物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

(3)生命活动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

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教师教学上的改革迫在眉睫,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当然这样的改革是辛苦是艰辛的,我们需要更丰富的知识,需要与时俱进。

作者简介:李水兰(1984.05-),女,重庆,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生物教学。

上一篇: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下一篇:WorldCat中用户评论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