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澄城县农机校发展探讨

时间:2022-10-01 11:21:01

新形势下澄城县农机校发展探讨

摘要 介绍澄城县农机校培训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善设施、加强师资、改进教学等对策,以推进县级农机校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农机校;农机培训;现状;问题;对策;陕西澄城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325-01

澄城县农机校创建于1976年,位于澄城县九路,占地面积5 600 m2,现有教职工39人。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担负着为全县培养农机技术人员及各类农机操作人员的任务。截至2012年末,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20期,培训学员26 000人次,送教下乡,科技宣传活动中,咨询群众3万余人次,发放科普资料2万余份,先后被农业部评定为“四有农机校”、“千万农机手培训先进单位”,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腾飞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使农机培训工作地位更加重要。一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极大地刺激了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热情。二是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为农机发展带来新契机,针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农业农村领域从业的职业农民开展的短期技能培训,旨在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技能水平和就地就近就业能力,培养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现代农业劳动者队伍[1]。三是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农业设备、机具不断更新,机械化新型技术的出现,需要专业化的培训来满足。由此可见,农机培训面临着广阔的培训前景和市场,而现实中的农机校为何又举步维艰,如何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现对此进行探讨。

1 农机校培训工作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

1.1.1 资金投入不足,设备老化严重。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特别是资金的限制,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缓慢,缺乏社会竞争力,现有的基础设施都是20世纪70、80年资建设的,虽做了一些改善,但教室简陋陈旧、教学设备老化落后、电教设备严重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科技水平发展的需要。

1.1.2 教学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现有的培训教师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对新型农业机械知之甚少,缺少专业性的进修,跟不上农机的技术更新,与农机培训发展的需要不适应,缺乏市场条件下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严重影响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1.2 培训的形式传统落后,缺乏创新

目前的农机培训内容单一、老化,形式简单、死板。这种按部就班、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不适应现代农业新技术的发展需要,也满足不了农村市场发展的需要,无法调动培训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农机培训主要是培养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它具有广泛性、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又具有成人教育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义务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农机设备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农机培训应该说永远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发展。

2 农机校培训工作发展对策

2.1 改善培训基地设施

积极争取各方面的资金支持,加大对农机培训的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引进基层培训急需的教学设备,为农机培训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2 加强农机培训宣传力度

建议各级政府加强对农机培训工作的领导,出台规范性文件,明确农机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也要提高认识,加强自身建设,以优质的服务、出色的成绩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形象,赢得社会的信赖和支持,为开展农机培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以及实用技术讲座,新产品展示,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农机培训的作用和成效,进而提高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努力营造出有利于农机培训的良好氛围[2-3]。

2.3 创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严格要求教师持证上岗,规范管理,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专业教师队伍。学校采取定期组织听课、举行教学观摩等方式,不断促进和增强教师的授课水平。在用人机制上,要打破“终身制”,采取“聘用制”择优录取,“能者上,庸者下”,制定培训规划,健全师资的培训、进修、考核和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刻苦学习,积极参训,锐意进取,要不断更新,丰富农机和其他知识,做到一专多能。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签订责任状,以“实绩”论人才,以“发展”论英雄,在“实绩”面前人人平等,“实绩”是作为衡量人的主要指标,使大家在创业和发展的基础上得到统一。充分激发每位在职人员的潜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按市场化、社会化的原则优化师资阵容,组建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2.4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4.1 增强培训的实用性、适用性和针对性,因需施教。农机培训要围绕“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需”的思想,要有针对性。必须与适用紧密地结合,绝不能“两张皮”,更不能走形式,不管适用与否。农机培训不是一个永恒的、静止的需求市场,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必须从开训前对其进行调查摸底,掌握选准真正的市场需求,适时进行“有的放矢”甚至是“未雨绸缪”的培训。不断改变和调整按部就班的思路,根据培训对象不确定,年龄、文化基础、思量观念层次不齐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规划,合理安排“对症下药”。注重培训教材改革,在教材适应性和适用性上下功夫,结合农村实际,组织教师编写有关适合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受训对象的可学性较强的活教材,努力解决农民在农机使用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2.4.2 增强培训形式的灵活性、趣味性。农机培训必须紧抓时展主旋律,用新的形式来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从农机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看,入校学习的学员多数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尤其对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因此,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使教学内容简明、通俗、易懂,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际技能培养,传授农民欢迎的先进适用技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实习穿插于整个教学中,增强学员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4-5]。举办实用技术讲座,搭建农机新技术演示平台,提供实用的交流农机技术的场所,激发农民学习农机、使用农机的兴趣。

2.5 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培训市场竞争

农机校要适应新时期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在搞好农机培训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办学资源、自身优势,拓宽培训领域,因地制宜开展多种新技术和新人才的培训。提倡跨行业,跨地区联合办学,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格局。统筹兼顾,综合发展,彻底转变依赖行政手段抓生源的观念,积极进入人才培训市场,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打破行业界限,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各种类型的实用人才。立足农机,面向市场,注重效益,增强活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农机培训生力军作用,不断开创农机培训工作的新局面[6]。

3 参考文献

[1] 金军东,杜水才.更新理念 多元发展 开创农机教育培训新局面[J].现代农机,2010(2):15-16.

[2] 朱同友.新时期农机科技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19-20.

[3] 石贤君.县级农机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湖南农机,2002(5):38-39.

[4] 王国庆.楚州区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对策研究[J].江苏农机化,2009(4):48-49.

[5] 朱丽萍.农机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当代农村,2008(9):78-79.

[6] 王丽莉.浅谈涡阳县农机化技术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J].安徽农机,2011(1):21-22.

上一篇:提高政治成绩四步走 下一篇:重视课堂提问 提高数学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