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仲景温心阳法在治疗津液相关疾病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01 10:52:15

摘要 津液的代谢,除了与肺脾肾三脏相关以外,尚与心联系密切。若心阳不足,则可能发生阳虚自汗、水气上冲、表证水停和阳虚水泛等津液相关疾病。因此,在此类疾病的诊治中,只要能抓住心阳(气)虚弱这一共有的病理机制,根据异病同治法则来温煦心阳,常可事半功倍。

关键词 张仲景 津液相关疾病 温心阳 中医药疗法

津液在机体的代谢,主要依靠肾的气化、肺的敷布以及脾的运化。因此临床治疗津液相关疾病时,一般多从肺脾肾三脏着手。然纵观张仲景所创的诸多治水方剂,除从以上三脏论治外,对温心阳法的运用亦颇为详尽,可资借鉴,今不揣浅陋,略抒己见如下。

1 立法依据

津液的代谢,是指水液进入人体而最后又排出体外的全过程,既包括了人体对水液的摄纳、吸收,津液的转输、运行,也包括了汗液与尿液的生成、排泄。此过程涉及全身多个脏腑组织器官,并与整体的配合协调有关,除了肺脾肾,与心联系密切。《素问•气交变大论》:“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甚则腹胀胫肿。”表明心火受损可发生水气病。《素问•痹论》:“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说明心病可以出现水肿。《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说明心与汗液关系密切。《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13条更明确提出“心水”的概念,指出“心水者,其身重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心与津液的代谢之所以有如此密切的联系,主要与心阳有如下四个作用密不可分:其一,心阳有温摄汗液的功效,若心阳虚,无力摄汗,可致汗出过多;其二,心阳镇水,若心阳虚衰,镇水无权,可致下焦水饮欲逆;其三,心肺共主表,若卫表受邪,水道失畅,易使水饮四溢;其四,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若肺脾肾阳虚,行水无力,可佐用温心阳之法以补其虚。因此,在津液相关疾病的诊治中,只要能抓住心阳(气)虚弱这一共有的病机,根据异病同治法则,常可事半功倍。

2 用药特色

张仲景的桂枝甘草汤是一张治疗心阳虚的基本方,诸多通过温心阳来治疗津液相关疾病的方剂,多在此方的基础上配伍它药:阳虚自汗,配伍收敛固摄之品;下焦水逆,配伍化气行水之品;表证水停,配伍发散宣通之品;肺脾肾三脏虚者,配伍温肺化饮、健脾利湿、温肾行水之品。就从单味药来说,仲景多用桂枝、附子、干姜来温心阳。历代医家解释此三药之功能,多言通脾肾之阳,但此三者均可温心阳而利水。理由有二:其一,三药均入心经,药性温热;其二,从功效上来看,桂枝入心走血分,附子通行十二经,皆能温煦心阳;而干姜,《珍珠囊》言“其用有四,通心阳一也。”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桂枝所含桂皮油、桂皮醛、桂皮酸有血管扩张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脏的冠脉流量;附子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增快,冠脉流量及心肌耗氧量增加;干姜的酒精提取液则对心脏有直接兴奋作用,故三者均有强心作用[1]。三者之中,尤以桂枝最为多见。究其原因,此类病证多有气滞的现象,桂枝除可温养心阳外,还有通利三焦的作用,故最常用。

3 具体运用

3.1 阳虚自汗:

汗为心液,不仅因为心主血,汗血同源,亦与心阳的功能密切相关。一方面,《素问•阴阳别论篇第七》言:“阳加于阴,谓之汗。”汗乃津液由心阳蒸腾而出。心阳丽照,阳热蒸腾,汗液乃成。另一方面,汗液分泌后,又依赖于心阳的温摄,以调控其分泌量和排泄量。若心阳不振,阳气衰弱,固摄无权,阳不敛阴,则不能控制和约束汗液的分泌及排泄,故自汗出;且汗出过多,势必更加损及心阳,甚或发生亡阳汗脱,乃及绝汗神离之变。深究心阳温摄汗液之机理,主要有二:一是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肺主气。心阳虚可引起肺气不足,卫外不固,营阴外泄;二是心藏神,汗孔的开合要受到心神的调节。若心阳虚,心神不安,则腠理疏松,易使汗出。故阳虚自汗,当从温益心阳着手,冀阳气渐充,温摄之功复常,则汗泄得止。《伤寒论》第20条言“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太阳病发汗太过,表证未解,阳气受损,卫外不固而致“漏不止”,这既是症状,又是“小便难、四肢微急”等的原因。证属太阳表虚而兼汗漏,当扶阳解表,方用桂枝加附子汤。是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附子温经复阳。桂、附相合,温通心阳,振奋卫阳,则漏汗自止,恶风亦罢。

3.2 水气上冲:

心居上焦,属火,有镇抑、降伏下焦阴水的功能[2]。心阳旺盛,则下焦阴水循其常道而不停蓄,否则可发冲逆为害。一般在谈论制水之脏时,习惯言脾,以其属土而主运化,此理固然。但土可制水,火亦可制水,王冰言“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旺也可消阴霾。若心阳亏虚,则温运失职,推动无权,致使水寒之气上乘阳位而发为水气上冲。临床上所观察冠心病属心阳虚的患者中,确有不少呈现冲气的表现。治以温心阳为本,心阳复则可制水逆。《伤寒论》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此为误汗后心阳受损,心阳不振以致下焦水饮内动,有发生奔豚的趋势。治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温通心阳、化气行水。方中茯苓为君,淡渗利湿以伐水邪,辅用大枣,健脾和土;桂枝、甘草振奋心阳以平冲降逆,则水气不复上冲。

3.3 表证水停: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23条言“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感受外邪,营卫闭郁,饮溢四肢肌表而发为溢饮,主症可见发热恶寒,身体痛重,治当因势利导,采用发汗解表之法[3]。《伤寒论翼》言“营卫行于表,而发于心肺,故太阳病即营卫病,营卫病即心肺病矣。”心主血主营,肺主气主卫,心为君主,肺相辅之,心肺气血营卫相辅相承,以荣养皮毛,护卫皮表,抗御外邪入侵。心肺共司机表,解表当从心肺着手,治以大小青龙汤。两方所针对的病机虽有外感风邪、内有郁热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之异,但均由麻黄汤化裁而来。方中主药麻黄和桂枝,前者入肺经,发散卫分之邪,后者通心阳,祛除营分之邪;麻桂相合,从太阳以祛表邪。如此则表证得解,营卫调和,水饮自除。

3.4 阳虚水泛:

心属火,火性光明,烛照万物,心之阳气除能维护心脏自身生理功能外,还能温煦全身脏腑。故心对水液代谢的调控作用除上述内容外,还体现在它能通过温养肺脾肾三脏来参与水液代谢。

肺为相傅之官,其主水的功能,除了与宣肃有关外,还依赖于肺阳的温化。而心肺同居上焦,肺阳亦赖于心阳之濡养。若心阳不足,温煦无能,可致肺阳衰微;肺阳虚弱,宣肃失常,则水道不畅[5]。《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言“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饮聚胸膈,凌心射肺,心阳被遏,肺气萎弱,则咳嗽气逆,短气不能平卧,外形如肿。治以小青龙汤,温肺散寒、化气利水。方中桂枝与麻黄等量相配,温肺寒以调水道,佐用干姜温心阳以协肺阳。若遇到阳虚甚者,可减麻黄,再加附子,减麻黄以防其过于辛散而更伤阳气,增附子以配合桂枝更添温心阳而助肺阳之功效。脾属土,心属火,火生土,即脾阳运化水液的功能与心火密切相关。人们多注重脾肾关系,习惯言先天生后天、命火温脾土,但命门之火即相火,也需要君火的相助才能壮实。无论依据哪种解释,心阳的温煦都有助于脾土的运化。

若心阳虚弱,火不生土,土困脾败,均可发为痰饮、水肿诸证。临床上许多心衰病人,多有胃肠功能减退,就是佐证。因此在仲景所创立的诸多治疗脾虚水泛的方剂中,如苓桂术甘汤、茯苓甘草汤,都包含有桂枝甘草作为温心阳的基础。

肾主行水,亦分阴阳,皆于心阳有密切关系。一方面,心阳为君火,肾阳称相火;君火为相火之统帅,相火为君火之根基,君相二火相互养育温化,肾阳才能发挥主持人体水液气化的作用。另一方面,水火相济,真阴不寒。肾阴除靠肾阳的温煦外,还需心阳相济,不然肾阴寒凝而无生化之机。所以说,肾主水的功能实际上包含有心之阳气的作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13条言:“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心阳不足,心病及肾,火不治水,故寒水外泛。本证起病缓慢,反复发作,肿势自下而上,渐至颜面上肢,按之没指,凹陷不起,面色晦滞,心悸气短,神倦乏力,小便短少,苔白滑腻,脉沉细涩或沉弱而结代等[6]。可用真武汤治疗,方中主药附子主入少阴心肾二经,直温二脏阳气而助水气化。临床上真武汤的适用范围广泛,只要符合心肾阳虚、水气泛溢的病机,用之皆有良效。

4 参考文献

[1]张弘.心与津液代谢[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7,2(3):62-71.

[2]姜原安.心为阳中之阳治心贵在温通[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16(3):10-12.

[3]金智生.对《金匮要略》调和营卫治水肿的探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0,17(3):4-6.

[4]王晓辉.试论心在痰饮水病形成及辨治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6):45-46.

[5]谢茂源.试析心阳在水气病中的作用[J].杏林中医药,2008,28(5):320-322.

收稿日期 2008-11-21

上一篇:宋康辨治慢性咳嗽经验 下一篇:沈玉明治疗泌尿系结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