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夏季玉米苗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分析

时间:2022-10-01 10:17:44

基于夏季玉米苗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分析

摘 要:在我国粮食作物中,玉米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近些年来,我国开始大力调整农业种植面积和结构,进一步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据相关统计表明,病虫害会影响到玉米的产量,那么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技术。本文简要分析了夏季玉米苗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夏季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虽然玉米播种面积越来越大,但是玉米产量却不够稳定。除了品种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防治病虫害。其中,玉米苗期经常容易出现病虫害,因此,就需要对玉米苗期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以及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以此来促使玉米生产质量的提高。

1 夏季玉米苗期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

玉米日后的生长和产量会直接受到玉米苗期病虫害的影响,如果不防治玉米苗期的病虫害,就会有死苗、弱苗或者病苗等问题出现,对玉米产品造成影响。因此,苗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就需要提前做好,使玉米产量得到保证。通过研究发现,夏季玉米苗期的病虫害种类有很多,如玉米螟、蚜虫、蓟马、瑞典蝇等。

2 玉米苗期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在防治玉米苗期病虫害时,需要坚持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治的方针。要及早预防和处理,通过防治方法的应用,来促使病虫害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促使玉米的实际产量和质量得到保证。

合理选择抗病品种:要想解决病虫害,就需要对优良的抗病品种进行选择。通过高抗品种的应用,可以促使玉米生长过程中遭受的病虫害得到有效减轻,使玉米的生长发育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目前,优良抗病品种有很多,如郑单958、浚单20、浚单29、粟玉2号。

大力推广包衣种子或药剂拌种: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需要对包衣种子和包衣剂等进行大力推广,因为其中含有的成分可以有效的杀虫和杀菌,可以将消毒和防治病虫侵害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另外,因为还有一定的微量元素存在其中,可以对玉米根系生长起到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种子得到有效节约,玉米产量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化学防治:在苗期虫害防治方面,玉米螟、蚜虫、蓟马、瑞典蝇以及二代粘虫和各种毛毛虫等都属于玉米苗期的常见害虫,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方法。如果地块出现了玉米耕葵粉疥,用48%毒死蜱(乐斯本)1000倍液(去掉喷雾器喷片),每株用药液量100~150g,重点喷玉米下部叶鞘处和茎基部,并使药液渗到玉米根茎部。也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等内吸性杀虫剂500~1000倍液喷施在玉米幼苗基部或灌根。如果本地块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瑞典蝇,等到玉米齐苗之后的3~5d之内,每667m2利用45mL的20%快杀灵乳油进行防治,或者也可以将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给应用过来。要想对粘虫进行防治,幼虫3龄之前,就需要利用25%的灭幼脲三号胶悬剂来防治,控制在40g/667m2左右,在50kg左右的水中进行溶解,之后喷雾,一般情况下,喷雾3d后,就可以有效杀死粘虫。对于其他害虫的防治,可以取40mL左右的20%五辉丰快克乳油或者30mL左右的25%辉丰菊酯乳油,在50kg水中进行溶解,之后喷雾。在喷雾中,也可以将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应用。

在地下害虫防治方面,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有着诸多的地下害虫都会对玉米产量造成危害,如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要想进行防治,就需要及早发现。如果玉米苗期被害率在5%左右,每667m2需要选用0.25kg的50%辛硫酸乳油,在30kg细沙或者细土中进行搅拌,开沟于作物根旁,将药土撒进去,然后将土覆盖上去,或者通过锄地,来撒施药物,可以对很多种地下害虫进行有效的防治。也可以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玉米粗缩病近几年呈多发趋势,产量损失严重。据研究,适时晚播可以大量减少病害发生。在郑州地区,春播玉米比麦套玉米发病重,麦套玉米比夏直播玉米发病重。该病是由带毒灰飞虱传播造成的,因此,在玉米齐苗后,及时用20%吡虫啉或3%啶虫脒或4.5%高效氯氰菊酯或扑虱灵等药加20%病毒A或1.5%植病灵2号喷洒,喷洒要包括田间、地头的所有地方,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如防治晚效果不理想。

3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可以得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玉米种植面积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扩大,但是玉米产量却很不稳定,病虫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深入了解夏季玉米苗期的常见病虫害,及早预防和处理,使玉米能够健康的成长,实现玉米产量得到提高的目的。本文简要分析了夏季玉米苗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刘传兵,王黎明,杜世凯.南繁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23-125.

[2] 李红,晋其名,王立新.吉林省玉米苗期病虫害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J].吉林农业科学,2002,2(1):99-101.

[3] 范志军,何香竹.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9,

2(9):77-79.

上一篇:杭州迷你桔瓜栽培管理研究 下一篇:公共服务体系中的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