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迷你桔瓜栽培管理研究

时间:2022-09-15 08:23:04

杭州迷你桔瓜栽培管理研究

摘 要:运用生物学知识和创新/发明技法,结合迷你桔瓜的特性、基础栽种知识,在杭州余杭区秀山美地农庄内的迷你桔瓜栽培基地,于2011~2013年对迷你桔瓜进行了为期2a 4个季节(春季、秋季各2季)的栽种实验。通过实验对照组,对迷你桔瓜植株的生长情况的记录、研究、分析,总结和归纳了迷你桔瓜栽培管理中的一些规律。通过改进和改良植株栽培过程,最终达到提高迷你桔瓜在杭州地区产量和适种性的目的。

关键词:迷你桔瓜;栽培;产量;结瓜率;植株

中图分类号:S642.1 文献标识码:C

1 背景介绍

1.1 迷你桔瓜

迷你桔瓜是西洋南瓜的一种,属葫芦科(英文学名Cucurbitaceae),为1a生蔓性草本植物,原产于美洲;单果重量一般在100~150g,果皮一般为淡橙黄底色,镶嵌着深金黄色竖条纹;果实为扁圆型,呈十瓣状,外形类似桔子,所以被称“桔瓜”。迷你桔瓜色香味俱佳,含有丰富的Va、Vc、非还原糖及淀粉,有保健功效,是一种既可食用、又可观赏的瓜类作物。

1.2 实验场地概述

本文中所有实验均在位于杭州市余杭区高新农业示范中心内秀山美地农庄桔瓜培育基地中完成。该庄园内有迷你桔瓜生产核心基地17hm2,其中现代化智能温室0.67hm2、连栋大棚0.67hm2、标准钢管棚15hm2。实验场地是在秀山美地农庄的6排2号大棚,此大棚占地面积0.2hm2,型号为GLP-825型连栋薄膜温室。

2 迷你桔瓜栽培管理综述

迷你桔瓜的栽培管理过程主要由以下5个阶段组成:催芽播种苗期管理整畦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2a间,通过观察春秋各2季迷你桔瓜的生长情况,细致总结和归纳了全部阶段迷你桔瓜生长条件和情况,并且通过一些实验分别对每个阶段进行了改良和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杭州的气候和土壤状况,减少病虫害损失,提高产量,节约成本。

2.1 催芽播种

温度控制是这个阶段的关键。迷你桔瓜在春季栽培,一般温度达到15℃左右就可播种。最适宜播种的日期是在1月下旬~2月中旬。播种一般需要进行催芽,要在25~30℃的温度下催芽约24~48h。催芽后的种子适宜播于穴盆中,幼芽要垂直向下,种子要平放,否则易发生逆向生长。然后覆盖土壤,其厚度一般为种子扁平厚度的1~2倍左右。最后将种子整齐地排列在苗床中。春季时苗床应额外铺设电加温线,保持育苗期间的温度恒定。

2.2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阶段中,出苗前和出苗后的温度控制是有区别的。播种后至出苗前,白天要保持苗床温度25~30℃,夜间要控制在15~20℃;出苗后,白天要保持苗床温度20~25℃,夜间要控制在15℃左右。定植前的7~10d,搬动一下穴盆来增强其抗逆性,提高成活率。

育苗期,有时由于外界气温高,使得白天中午苗床的温度可能会超过适宜的界限,这时就应注意通风降温,防止高温灼伤桔瓜苗。在苗期还要注意控制苗床的湿度,即不能过干,致苗萎蔫,也不能过湿,致病害发生。此外,苗床上基肥充足,苗期可以不进行追肥。

2.3 整畦定植

整畦的方式,因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地爬式栽培为便于排水,整畦时畦面可倾斜,而立架式栽培可高畦。地爬式挖穴栽苗,一般600棵左右/667m2,立架式栽培一般1000棵左右/667m2。

立架式栽培的产量比地爬式栽培的产量高,所以定植一般采用立架式栽培。定植时应选健壮的苗,淘汰弱苗、无生长点的苗、子叶不正常的苗。栽后立即浇水。

基肥用量:商品有机肥500~800kg/667m2,复合肥50kg/

667m2,条件允许的话,可施鸡粪400~500kg/667m2,使土壤疏松,利于根系生长。

2.4 田间管理

2.4.1 肥水管理

在迷你桔瓜的开花坐果期,要严格控制氮肥和浇水,防止徒长造成落花落果。待第1个瓜座住后应立即大量追肥浇水,这样可以促使茎蔓旺盛生长,并保证迅速膨大,多结果,获高产。

2.4.2 植株调整

迷你桔瓜在自然生长条件下,茎蔓发生很多,枝叶旺盛,养分多用于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往往偏弱而落花落果,而且由于通风透光条件差,病虫害发生也严重。为此,必须要进行整枝打杈。

2.4.3 支架

在植株倒蔓开始爬蔓时,要用竹、木杆、吊绳做支架,及时引蔓,绑蔓上架。支架栽培可充分利用空间,可以适当密植,加上光照条件改善,产量可大幅度提高。

2.4.3 保花保果

迷你桔瓜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落花落果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开花坐果前,水肥过多,营养生长过旺;花和果实营养不足;授粉不良;开花期阴雨天影响授粉、枝蔓过多,植株徒长等。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花保果。

2.5 病虫害防治

迷你桔瓜对外界条件的适应性较强,病虫害一般较少,但在极不良的环境条件下,亦有多种病虫害发生。最常见的病害是白粉病、病毒病等,其中病毒病的发生危害最严重,时常导致大量落花落果,失收绝产。其防治的方法主要是用宁南霉素稀释500~600倍液再加上福星稀释500~600倍液或者是爱可稀释500~600倍液喷雾防治,在迷你桔瓜生长发育期喷施2~3次,可预防病害发生。

迷你桔瓜常见的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地老虎等。蚜虫、红蜘蛛等防治措施主要是药剂防治,可用啶冲虫米1000倍,克蛹特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3 育苗基质的改良

育苗阶段,育苗基质对桔瓜的出苗率有很大影响。传统育苗基质配方为草炭土60%加有机肥20%加珍珠岩20%。珍珠岩可提高基质的疏松程度,让植株的根系能够获得更多的空气。

运用创造技法中的替换法,找到了杭州独有的下沙泥改良基质配方。这种泥土同样具有疏松的结构,可以达到与珍珠岩相同的作用。经过反复实验,最终确定了改良配方:草炭土30%加有机肥20%加下沙泥(杭州地区独有)50%。改良配方的单位成本比传统配方降低约30%,并且能够保证育苗效果与传统配方一致。

4 穴盘尺寸的合理选择对出苗率的改良

穴盘又称之为育苗盘,用于存放育苗基质,并让植株在其中出芽。其形状为方形,便于在出苗后移栽至大棚中。传统穴盘尺寸为72孔(8行/9列)和108孔(9行12列)。72孔与108孔的外框尺寸相同,单孔面积较108孔大,每孔基质更多,利于植株的根系生长及移栽,出苗率及移栽后成活率也更高。由此得出穴盘单孔面积的增加对出苗率的影响是正向的,并运用“正向因子/趋势的扩大增加法”创新法改良穴盘,改良盘为50孔(5行10列)。实验证实,50穴盘出苗率较72孔提升约5%,且更利于移栽,所以使用50孔穴盘最适合迷你桔瓜的育苗。

5 地爬式和立架式的选择

地爬式:植株在地上自然生长。

立架式:在植株伸蔓后开始爬蔓时,用竹、木杆、吊绳做支架,及时引导藤蔓上架或者绑系藤蔓在架子上。实验的大棚内立架是用平行于地面1.5m高的主绳再系上垂直于地面间距为40cm的吊绳组成。

通过对比分析,将全部地爬式植株改为立架式种植,同面积产量提高了65%,并且通过试验对立架的高度以及间距做出适当的调整。

6 植株间距调整对植株长势的改良

大棚内对不同间距和行距的植株进行观察和统计,整理后得到如下结果:

可以看到40cm株间距和1.6m行距更适合作者所实验的大棚尺寸(8m,宽度为8m每棚下种植5行植株),并且在按该方案栽种后,产量和品质都有所提高。当然针对其他尺寸的大棚,株距和行距可以做出相应调整。

7 授粉时机的改良,以提高坐果率

迷你桔瓜为同株异花植物,需要传粉才能使雌蕊受精坐果。大棚中昆虫不多,单纯依靠昆虫传粉不利于授粉成功,同时如果遇到阴雨天气,气温低或者光照不足的情况,雌花的花粉不易开裂萌芽,传粉更为困难。所以在花期阶段,需进行人工授粉。授粉时的做法是采集雄花,摘去花瓣,让雄蕊接触雌花柱头。

在不同时间段进行人工授粉的成功率有很大的差异,太早和太晚进行人工授粉的坐果率都很低。原因在于,太早授粉,花蕊上沾有露水,并且雄蕊的花粉还未散开,授精的成果率低;太晚授粉,雄蕊的花粉已经散开,雌蕊的受精成功率同样会降低。通过若干次授粉实验,总结出最佳授粉时机为:春季7:00~10:00,秋季6:00~9:00。在最佳授粉时间段内授粉,坐果率提高30%以上。

8 人工干预替代自然生长

迷你桔瓜落花落果现象严重,经过多次对比试验和文献资料查找,得出原因如下:开花坐果前,水和肥料过多,植株生长过于旺盛,藤蔓叶片过多,花和果实的营养反而被抢夺,造成果实营养不良;授粉不良。

针对以上分析,实施改善措施如下:

调整生长与结果的关系。第1个果实坐果前,人为地控制水和肥料的供应,抑制植株的营养生长,从而促进其生殖生长。同时,要进行整枝打杈,防止侧蔓生长过多,植株徒长。

桔瓜的第1朵雌花可能会由于花芽分化期环境条件不良,造成分化缺陷。并且植株处于开花期,果实的营养不良,所以第1个果实一般会形状小,并且多数情况下会畸形。因此,第1个果实要及时去除,保留第2、3个雌花结果,从而改善果实多但小的状况。一般第2朵雌花会在第8~10张叶片处。

采用合理正确的人工授粉时机和方法。

当植株到达一定高度后应该及时掐顶,使其不要继续向上生长,保证大多数养分用于果实的生长。

根据对照组实验,经过人工干预的植株,一棵植株上有4~5个果实,且大小形状标准统一。自然生长的植株,叶多但果实数量少,只有1~2个且略微畸形。

9 温度/湿度/水流控制的综合改良

大棚中的温度与湿度相对较为恒定,但随着外界的天气变化,强烈的日照或者下雨也会影响到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所以需要人为控制来调整棚内的温度与湿度达到最佳,以达到最适宜桔瓜生长的条件。

可在大棚内放置干湿温度计,定时测量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当日照过强导致棚内温度过高,则使用黑色孔状遮阳网阻挡一部分日光直射,同时保证空气流通,调节棚内的温度和湿度。

水流的控制则是依靠每垄上的黑色软管(又称滴灌)的开启时间来实现。最佳水流开启时间:用8kg的泵房压力浇灌10个棚的植株,开启水流10min。如果水流开启时间过长,会造成土壤板结,植株根系呼吸不畅,最终导致根系腐烂,反之则水量不够,植株缺水,影响生长。

10 白粉病防治的改良

白粉病是南瓜类植物发生最普遍并且最严重的一类病害,在高温高湿与高温干燥交替出现时发病达到高峰,主要危害叶片。被害叶片表面多被白粉状物覆盖,致光合作用明显受阻,严重的叶片枯黄乃至焦枯,影响南瓜结果实。传统的方法是出现白粉病后施加大量农药,但这样往往不及时。白粉病大面积暴发后会直接影响到桔瓜的生长,造成果实品质的下降。

白粉病大约有20d的潜伏期。可充分利用这一点确立白粉病防治的改良方法:将白粉病最严重时间与果实发育和生长时间错开。4月初开始打药,预防白粉病。预防阶段植株施加抗白粉病农药。由于迷你桔瓜在授粉后一般35d就可以采摘,提早施药可将白粉病爆发期与授粉后的果实生长期错开。采摘果实时,白粉病仅处于发病前中期,因此可有效降低白粉病对桔瓜果实品质的影响。

通过2a内多次的实验加以论证这些方案是可行的,提高了迷你桔瓜的产量,改善了桔瓜的品质,节约了种植成本,增加了迷你桔瓜在杭州的适种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上一篇:试论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困境与对策 下一篇:基于夏季玉米苗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