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访日观感

时间:2022-10-01 09:43:02

中国大学生访日观感

编者按:应日本外务省和日中友好会馆邀请,以中日友协副会长王秀云为团长的中国大学生代表团一行77人于3月4日至11日访问东京、宫城、京都等地。成员由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和国际关系学院等7所高校学生组成。访日期间,代表团访问了多所日本著名高校,同日本大学生开展友好交流,赴东日本大地震灾区了解受灾及重建情况。回国后,团员们纷纷发来观感文章,讲述这次日本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这里选登其中两篇以飨读者。

樱花未开——记中国大学生代表团访日活动

曾广明

温柔婉转、飘飘洒洒,这是日本的樱花。万朵簇拥,群起而降;是昭示春天的繁荣,也是一瞬之美的陨落。中日两国,在邦交正常化之后维持着时好时坏的关系,自去年事件愈演愈烈以来,两国关系更是进入了犹如寒冬般的严峻形势。春天的脚步正在慢慢临近,我们期待着两国关系解冻,迎来新时期的绚丽春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肩负着友好的使命,秉持着谦逊的态度,在中日友好协会的带领下来到日本访问。

日本,实在是一个让中华民族又恨又爱又佩服、颇感“棘手”的国家。

有些人恨日本,会热血沸腾,宣扬要与日本开展军事较量。提到日本,再想到历史,就避免不了和“细菌战”、“大屠杀”等骇人听闻的词汇联系在一起。日本这个国家,曾经在上世纪给中华民族烙上了不可抚平的伤疤。直至今日,参拜侵华战犯亡灵、争夺等行为,还在时刻刺痛着国人未愈合的伤口。

大多数人又爱日本。铁臂阿童木、数码宝贝、多啦A梦等动漫的名字耳熟能详,在国产动漫发展动力不足的时期,陪伴着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寿司、生鱼片、抹茶,日本的健康精致的美食让全世界都赞不绝口。索尼、尼康、三菱、丰田,离开了日本的数码电子产品和汽车等工业制造,生活会变得枯燥,世界的运转也会放慢脚步。

我们又不得不佩服日本。“长寿之国”、“宜居国家”等等,日本所获得的国际称号不胜枚举。同样是人口稠密的世界都市,北京要学习东京发达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和排水系统。同样演绎着书法和茶道的精彩,但是更为现代化的日本却与发源于中国的传统艺术结合得更紧密。同样自称是礼仪之邦,关于日本游客的文明程度的各项指标在国际旅游评定机构中的得分却要普遍高于中国。

我的专业是日本语言文学,学习日语也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与日本留学生有过交流,但是对于日本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影视媒体、网络、书本以及老师的教授中,并没有真实体验过日本社会方方面面。很庆幸自己能够作为大学生代表的一员参加访日活动,感受一个真实的日本。

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高楼林立,街道干净,基础设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这些都是我想给予日本的评价,但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日本人普遍的谦卑的态度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对不起”、“失礼了”、“谢谢”,恐怕是我这些天来听到的最多的词语。几乎在所有的公共服务场所,都能看到服务人员真诚的笑容和热情的服务态度。难怪会有人说,在日本,你真正能够体会到“顾客是上帝”的感受。也许,日本人会觉得,是顾客给自己创造了获取生活来源的途径吧。此外,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迷路时日本人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的一瞬间的感动。那是在仙台的一个晚上,因为找不到邮局,我顿下脚步在天桥上观望了一下,正把地图打开时,一个阿姨便走过来用英语问我要去哪里。我先是愣了一下,看了她一眼,她又接着用日语问我想找哪个地方。明明是素不相识,却能够迅速地做出反应帮助迷路的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国家人民高素质的表现。正是这样小小的举动,却足以让人感受到整个社会的温暖。

2011年3月11日,是日本国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一天。震级9度的东日本大地震,震毁了福岛核电站;随之而来的大海啸,摧毁了城镇,吞噬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改造自然,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文明,但却无法抗衡大自然灾害爆发时产生的巨大破坏力。生命,远比想象中脆弱。

此次访日活动,毕竟不是旅游观光,我们带着虔诚的心去访问地震灾区,慰问受伤的心灵。活动期间,我们听取了宫城县官员讲座,了解地震基本情况和复兴计划;访问了东北大学、早稻田大学等高校,看到了大学生们为复兴做出的努力;观看了仙台放送提供的灾难实录,体会到了大难来临时人们的恐惧和无助;参观了防灾中心,体验了地震、强风等灾害的巨大威力。在此之中,让我心灵颇受震撼的还是在閖上地区的访问。与灾难发生前相比,这是一个孤独的小镇。由于濒临海洋,小镇几乎因为海啸被夷为平地。而事实上,我感受到的就是一种繁华不在的破落、荒芜和肃杀。甚至,我似乎能从瓦砾废墟中听到遇难者的嘶喊和哭泣,感受到他们的绝望和哀伤。灾难,远比想象中凶残;遇难者的不幸,我们不能忘记。

跌倒了就要爬起来,与其哭泣,不如重新做起。灾区的复兴工作,正在井然有序地进行。在访问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灾区重建工作规划方案,其缜密的工作安排和对未来的美好设想让人感动和着迷。也许基础设施等恢复进展缓慢,正体现着日本人严谨认真的态度,即为了重建更具防灾功能的新型城市体系,不图快但求稳。基础设施等物质建设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受灾者的心理家园的重建也不容忽视。一方面,仙台放送等媒体制作出纪录片向全世界介绍灾难及重建情况,另一方面,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加油、东北!”等横幅,给人以精神上的振奋与鼓舞。我们期待着一个焕然新生的日本东北地区重现世人面前。

樱花不像牡丹,象征着繁华富贵,它更像是一种群像的具现,是日本人性格的象征。访问活动结束后,我于3月11日回国;至回国之日,也没有看到盛开的樱花。而这一天,日本全国上下掀起了纪念活动。

寒冷的冬季已经结束,接下来要迎来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光美景。我愿意把中日关系比作樱花,把日本地震灾区的复兴比作樱花。樱花的盛开,需要细雨滋润,需要微风轻抚,但是更重要的,还是需要其自身向上发展的决心以及由此产生的生命力。日本,应该为此付出努力。

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想我们能做的,除了祈福之外,就是投身中日友好事业,贡献出绵薄之力。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学生

日本印象

苏芳源

八天的日本之行,像是一个还没清醒的美梦,我仍未醒来,可是却到了终点。但在这个梦里,我们看见中日友好的未来。

——题记

3月4日,在前往日本的飞机上,一路思索着:日本究竟会是一个怎样的国家,真的是像所说的那样秩序井然,整洁干净吗?记得在行前会上,老师要我们通过自己的双眼去观察日本,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日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日本,带着我们真诚的心与日本大学生交流。是啊,我们是使者,传递友谊的使者。

中午到达机场,尽管有心理准备,可还是觉得很惊讶。那样安静的氛围,一尘不染的地面,挂着美丽微笑的工作人员,这样和谐的环境,留下了我对日本的第一印象。坐上大巴,亲切的日本导游黑崎阿姨就给我们分发饮用水和面包,作了很多关于此次访问团日程的介绍,那么亲切,让我们备感温暖。晚上是一个简单而又正式的欢迎仪式,从酒店的窗户望出去就能见到流光溢彩的东京塔,金黄色的灯光一层一层地镶嵌在塔檐上,令我赞叹不已。晚餐时了解到团员中有一位同学对牛奶过敏,酒店工作人员每上一道菜都会为这位同学解释原材料,饭后的甜点也特意将原来的冰激凌换成了水果。这样的温暖感觉,是我对日本的第二印象。拿到日方为我们准备的日程安排表,我再次瞪大了双眼,一直都知道日本人的守时与他们的时间观念之强,却未想到每个活动的安排都是如此的精确,估算好了每一个时间,包括集合,上车,收集行李,一些琐碎的小事也被一一考虑在内了。我们不由地对日本人产生了崇敬之情。这样的遵守时间,珍惜时间,是日本留给我的第三个印象。仅仅一天发生的事情,就令我们感受到日本的美丽,日本人民的美丽。

当然,本次访问团的主要目的是访问东日本大地震的受灾地区和深入大学与日本大学生尽兴交流。当我们见到所访问的早稻田大学、东北大学、立命馆大学的同学时,我们并不感到陌生,而是备感亲切。原以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是独生子女,与陌生人交流较难,更何况两个人是来自不同的国度,就更无话可说了。但偏偏,我们有的是同样黄种人的体貌,用的是相通的汉字,扬起的是同个角度的微笑,所以我们并无障碍。我们可以展示肢体语言,可以使用基本的英语会话。我们聊到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理想,我们的国家。我说中国的孩子很辛苦,她回答日本的孩子压力也不小。我说以后要做一位老师,她告诉我她要当工程师,设计出精美的房子。我说欢迎你们也来中国,来到北京,她们兴奋得很,期待得很。那一刻,我知道,中日两国友谊的桥梁,一定会从我们这里建立起来。

此外,我们也访问了在东日本大地震中受灾严重的宫城县阴上地区。在灾后两年的现在,虽然所有的灾民都搬离了避难所,住上了政府提供的临时住房,但是所有的幸存下来的当地居民却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是在自己生活多年,却又给自己留下了深刻伤害的海边上重建自己的家园,还是搬到距离海边比较远的地区重新开始生活。为我们解说灾情情况的中年阿姨说:“我一辈子都是靠海活过来的,到了我这个年纪,实在是不想离开已经习惯了的家乡。马上就要春天了,我们也要真正开始重建我们的家园了。也很感谢来自中国朋友们的援助。”她说正是大家的支援,才使他们有了重建家园的信心。

我的相机记录着这次旅行,我的心也一路紧紧贴着日本朋友们热情的心,我们一直同行!尽管我们相聚时间不久,就要分离,但为了下一次的重逢,我们不用掉泪,我们应该微笑去迎接中日友好的明天!

我们是青年友好使者,是当代中国青年学生代表,但我们更是身为一个中国人,去到日本访问,感受另一种文化和风土人情,学习日本的长处。通过我们青年学生的交流,增进两国文化理解,进而推动国家关系发展。这个任务不仅仅对我们来说是艰巨的,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艰巨的。愿我们这次的交流活动,可以为中日两国的友好添砖加瓦。

上一篇:全国友协出席中非倡议会议 下一篇:关于教练的九个关键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