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新”拓展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时间:2022-10-01 09:16:56

“三创新”拓展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35岁的何仁兵是遂宁市蓬溪县农民,他长期在外打工。原本以为自己只能在外当一辈子打工仔,没想到有一天竟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端上“金饭碗”成为政府官员。

像何仁兵一样,今年遂宁有3名农民工,经公开招考,被破格选拔进入政府机关成为副科级领导。

这样的招考,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人生的拐点,对遂宁而言,则是一次大规模、大力度选拔优秀领导干部的非常规动作。

事实上,除了这3名农民工被破格提升为“乡官”外,在为期4个多月的全市范围大选拔中,另有23名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普通人员,也获得了非常规的破格晋升机会。

创新资格准入制,增强选拔广泛性

“‘泥饭碗’换成‘金饭碗’,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

“不去拍马拉关系,不围着领导转,只要你是有本事的人,‘泥饭碗’也能换成‘金饭碗’。”对于何仁兵们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

以往,选拔干部只是在“圈内”,“圈内”也是一级对一级,各自在自己管理的层次内独立选拔干部,但这一次,是乡镇、县区联动,打通了从“圈外”到“圈内”、从“养羊倌”到“父母官”的上升通道。

为了确保优中选优,组织部门也有意设置了一些条件,比如参加面向外出务工及返乡创业优秀人才定向公选的基本条件是:国家承认的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40周岁以下,现任规模以上企业中层及以上管理职务1周年以上或自主创业、返乡创业1周年以上,投资规模50万以上,员工5人以上。

“符合这个标准,实际上就表明了他们具备熟悉市场、熟悉经营、善于管理的条件,有可能就是有真本事的能人。”遂宁市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方世国说。

据他介绍,近一月时间公选报考人数达2343人,有的专门打“飞的”赶回家报名,最终905人获得笔试入场券。面向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优秀人才公选的职位异常火爆,报名882人,符合报考条件195人,开考比例达83:1,真是百里挑一啊!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顺认为:“招录农民工当公务员符合现实需要。毕竟农民工在外打工,掌握新鲜的知识、信息和技能,回来担任领导职务有利于更好地服务群众。”

创新评委机制,增强选拔公平性

“从伯乐一人相马到赛场众人选马,太让人服气”

如何避免伯乐一人相马带来的局限?在重笔试的同时,遂宁更重面试,面试首次采用了“大评委制”。

“由专家考官组、组织考官组、基层代表考官组三个层面30余人组成了大评委考官团。”遂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徐昌伦说,“我们把识人用人权交给群众,就是要切实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平性。”

资料显示,这次面试考官队伍主要由市级部门副县级以上干部、职位所在区县(园区)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织人事干部、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学者等方面人员组成。

作为群众评委的遂宁市政协委员强兰认为:“让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到干部的公开选拔中来,充分体现了群众公认,能使选的干部更好地服务群众。”

几位观摩人员议论,“村官”选“乡官”,观念不一般,这是改革干部选拔方式的创新之举。

作为面试考官的四川省社科院政治学所研究员李羚认为:“遂宁通过统筹定向公选专题解决农民工的政治参与,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突破。是对我们党面对全国过亿、还将继续壮大的新群体,如何从政治上引导、团结、凝聚他们的重要探索,意义不亚于小岗村几个农民的手印。”

创新公选机制,提高群众公信度

“从神秘面纱到阳光运行,让人很放心”

“跟高考一样,很阳光。”已成为安居区莲花乡副乡长候选人的大学生“村官”何桂英,回忆起报考的全部过程感慨万分。

这种“阳光”,组织部门则精确地概括为“等于高考、严于高考、高于高考”。

“等于高考”,体现出的是程序严密。从公告到公开报名,从资格审查到笔试面试,从组织考察到任前公示……整个公选13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研究制定了严密的操作流程,统一制定了相关的制度。

来自市纪委的1名公选小组负责人说:“比如试题的管理,市纪委、市公选办、市公安局的相关人员组成试卷运送组,专人、专车前往指定地点领取试卷,装箱密封运抵遂宁后,交由市委机要局专人保管,考试当天再由市公选办派专人专车将试卷送达各考点,考试结束试卷密封后,专人送回市公选办交市委机要局封存。”

“严于高考”,体现出的是纪律严格。“规定了严密的回避制度,凡有考官或工作人员与考生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的,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有战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必须回避。每个考室设置计时员、记分员、联络员、引领员各1名,由工作人员抽签确定。同时,每间考室还设置监督员1名,由纪检监察部门抽派,抽签确定,负责对考试过程进行监督。对应试人员实行封闭管理,在监督员监督下,以抽签的方式确定职位顺序号和应试者顺序号,整个面试过程以“号”定人,不反映考生的姓名、单位等基本情况。

“高于高考”,反映出的恰恰是公选的规范和严谨,其针对性和灵活性很高。面试试题由省人才考试与测评中心出,这些内容全部根据不同竞选群体的特点,结合公选职位要求,按规范程序统一命制。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雷世界坦言:“我们选的是‘愿干事、又干得好事’的干部,考察重点就要放在竞选者岗位适应性和结合工作岗位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上,真正要让‘干得好’的人就能‘考得好’。”

考题跳出了公务员考试的固定模式,都是主观题,大多是分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案例。“没干过的不会考,干不好的也考不好。”这是从当村文书算起,已有20多年乡村工作经验的邱富贤答完题后的体会。

据悉,此次选拔除了命题评卷保密以外,实行政策公开、职位公开、条件公开、程序公开、成绩公开、结果公开。选拔工作一开始,组织部门即向社会承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同时也接受媒体监督,使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

来自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理论研究室的面试主考官认为:“遂宁公选的程序非常严密,操作过程公开透明,整个公选工作无论是从组织,还是要达到的效果,都完全体现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

延伸阅读:据新华社消息,拥有60多万外出务工农民的广西河池市,今年将从全市外出务工人员和在乡创业优秀人才中公开选拔1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

上一篇:转变发展方式 做强农村经济 下一篇:三名农民工走上领导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