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农民工走上领导岗位

时间:2022-10-01 04:39:04

三名农民工走上领导岗位

报名、笔试、面试、体检、考察、公示、票决……经过一道道严格的程序,历时4个多月,从农民工中公选副科级领导干部终于圆满结束,3名农民工脱颖而出,从容地走上了领导岗位。遂宁市的这一举措,开创了我国从农民工中选拔领导干部的先河――

一场引起全国人民关注、引爆网络的定向公选,历时4个多月,终于圆满结束了。3名农民工精英一路过关斩将、力挫对手而胜出,开了农民工迈进公务员队伍的先河。

从农民工中公选副科级领导干部,一石激起千层浪

去年11月6日,遂宁市发出公告:从外出农民工中公开选拔3名副科级领导干部。

此消息一经媒体传播,犹如巨石投水,激起千层巨浪。

“农民工,家乡喊你回家当官!”

“农民工也可以竞争副科级领导干部,有这等好事?”

“不管考不考得上,我也要回去试一盘!”

一时间,在各种报刊、在广播电视、在网络、在农民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拍手叫好者有之,疑问者有之,反对者有之。

尤其是遂宁籍的农民工,无人不为之激动、高兴,深深感谢家乡的政府还记着他们、关心着他们。他们对比着公选条件,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途径踊跃报名,以家乡搭建的这个平台,展示才能、接受挑选。

“我去竞争招商局副局长的岗位,可以利用自己这些年积累的人脉资源,为家乡招商引资做点事情。”在浙江一家化工企业担任副总经理的杨兴明报了名。

“家乡从打工仔中公选‘副科’的消息,犹如母亲的召唤。我想把在沿海工作的经验带回家乡,为家乡建设服务。”在广东打工10多年的廖大勇,已是一家大公司的营销总监,年薪20万元,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长期在山东潍坊建筑业打工的莫济明,专门打“飞的”赶回家报了名……

截至去年12月3日报名结束,报名的农民工达882人。经资格初审,有195人符合报考条件。在这些报名者中,大专、本科以上学历占43.3%,还有两人是研究生;担任企业中层管理职务的占88.57%,担任企业高层管理职务的达11.43%,其中返乡创业、自主创业者也为数不少。

农民工中人才济济,他们年轻,有文化、有能力、有胆略,经过市场经济的历练和洗礼,成为精通技术、熟悉市场、熟悉经营管理的能人。他们是建设遂宁的宝贵财富。

百里挑一,3名农民工走上领导岗位

经过笔试、复审、体检、公示等严格筛选,最后剩下15人进入面试环节。

今年1月20日,在遂宁市委党校,15名农民工面对7名专家评委和10名群众评委进行面试,竞争3个副科级领导职位――大英县招商局副局长、蓬溪县金龙乡副乡长、射洪县官升镇副镇长。

面试采用大评委制,7名评委全由非遂宁人士组成,即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专家担任主任评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省招商局、省社科院、南充市委组织部、大竹县委组织部的领导和专家担任评委。同时,从遂宁市“两代表一委员”和普通群众中选取了10名代表作群众评委,10名群众评委评分占10%的权重、7名评委评分占90%的权重。

面试时间为15分钟。第一个进场面试的“一号考生”方伟,在一家建筑公司当项目经理,是15名考生中唯一的一个“80后”。“试题和现实工作结合得非常紧,只有实实在在干过这些工作的人,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方伟面试后如是说。

“即使没考上,也没啥子遗憾,因为我的对手都很优秀。”面试后,姚祥的心态十分平和。

面试结束后,按照笔试成绩的60%、面试成绩的40%的总成绩,从高到低取前两名作为考察对象。

经过考察、公示、票决,姚祥、何仁兵、杨加林3名农民工脱颖而出,最终走上了副科级领导岗位。

心态平和,当选者与落选者都很满意

“家乡这种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创举,为我们外出务工人员敞开了一道施展抱负的大门。”刚刚担任大英县招商局副局长的姚祥感慨地说。

8年前,姚祥和弟弟在广州创办了亚博展示工程有限公司,靠着兄弟俩的苦心经营,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规模越做越大,去年公司已有员工200多人。“我和家人长期在广州生活,一年只有春节在家乡住上几天,平时和家乡的党委、政府联系也不多。可以说,我在家乡没有一点背景和关系,我被选中,说明这次公选阳光操作,很公平、公正。”姚祥快人快语,“我要尽快转换角色,报答家乡,服务家乡人民。”

今年35岁的何仁兵已经回到蓬溪县,即将走马上任金龙乡副乡长。在外务工12年的他,此前任延长壳牌四川石油有限公司恒通加油站经理。回顾当初报名参选,他还沉浸在兴奋之中:“从网上看到遂宁从外出农民工中公选副科级领导干部,感到非常兴奋。这是很难得的机遇,能够把自己在外积累多年的经验带回家乡,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这也是我长久的夙愿。”走上新的岗位,从企业中层干部变为行政干部,是角色的重大转变。他充满信心地说:“我会迅速转变角色,踏实工作,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

落选者的心态也很平和。被不少人看好的吕长华在竞选大英县招商局副局长时,以总成绩两分之差位居第二名而落选。他在外务工多年,两年前返回遂宁市安居区分水镇,投资办起遂宁市吕氏忠业油脂有限公司,带动农民种植油菜2.1万亩,以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32―0.4元的价格收购农民的油菜籽,仅此一项,每年让群众增收100多万元。他担任回乡创业人才党支部书记一年多时间,回引分水籍33人回乡创业,总投资额达5000多万元。

“这次公选非常公正、公开、公平,我没有选上也口服心服。市委组织部创新选人用人机制,确实选出了优秀人才,让我看到了希望。”吕长华一点也不气馁。

制度创新,其意义远远大于公招本身

农民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他们的户籍、身份、学历等诸多原因,许多优秀人才被压抑和埋没,公务员的大门长期把他们拒之于门外。遂宁市从农民工中公选副科级领导干部,大胆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打破了用人身份、学历、地位的限制,其意义非常深远。

“遂宁市的做法为其他地方作出了表率,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政治新气象。”有专家指出,“遂宁公选农民工‘当官’,创造的是选人用人的新途径、新方向。希望各地都能像遂宁那样,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切实走出一条选人用人的新路子来。”

清华大学社会学专家孙士娜认为,现在不缺政府官员,缺的是经过实践锻炼,真正能够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人志士。因此,遂宁的实践,绝不仅仅在于从优秀的农民工中选拔几个领导干部,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给我们今后的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以全新的启迪。

上一篇:“三创新”拓展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下一篇:企业干部:我们再也不是被遗忘的“角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