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县:现代种养业让农民富起来

时间:2022-06-04 09:41:10

安县:现代种养业让农民富起来

4月的安州大地,满目苍翠。

春日融融中,安县花镇柏杨村蛋鸡养殖大户朱明友驾驶着三轮车,将满满的一车鸡蛋运到安县圣康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销售。

这天是合作社养殖户交蛋的日子。一大早,三辆大卡车便停在了柏杨村村委会前的大坝子里,与此同时,三三两两的养殖户,或挑或运,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销售鸡蛋。这样的场面,隔两天便会在这里重复上演。

灾后重建中,安县按照统筹协调、因地制宜、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品牌带动的原则,强力推进绵安(绵阳至安县)产业带建设,使之与绵江(绵阳至江油)产业带遥相呼应,共同形成绵阳发展现代农业的强劲两翼,带动新农村建设和群众增收致富。

高起点规划布局,走现代种养殖业发展道路

沿辽宁大道界牌段北行,在一栋栋川西民居风格的新农房点缀下,一块块现代农业宣传牌跃入笔者眼帘。

走进界牌镇绵樱种鸭500万只肉鸭加工厂房,一道道高科技、规模化的标准流水生产线显示出这个企业的勃勃生机。

为加速产业带的农业优化升级,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安县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特色产业、产品基地建设,着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深化畜牧生态家园建设。同时,科学规划魔芋、蚕桑、水稻制种等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带建设。

目前,安县正在黄(土)花()界(牌)3个乡镇规划实施10.28万亩建设现代种植业科技示范园区。园区规划建设蔬菜、园艺、农作物新品种、杂交水稻制种、体验农业示范等五大示范基地,建成后可带动辐射全县及周边地区农民近20万人增收。

突出发展核心,使农民持续增收

“灾后产业重建要紧紧围绕农村稳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个核心,把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重点,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使农民获得更好效益。”灾后产业重建中,安县制定的发展目标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兴仁乡曾是远近闻名的穷乡。灾后重建中,该乡仅用几个月时间就建起了一个崭新的现代产业养殖园区。在发展养殖产业园的同时,为了增加养殖产业的科技含量,乡党委、政府又顺势打造出了安县晋毓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如今创业园已拥有专业技术人才20余人,并且拥有西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的师资力量和养殖专业领域教授的直接技术扶持。通过定期聘请专家、教授现场指导,使当地农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加快了增收致富的步伐。

长沟村十一组党员张志锡新建标准化猪圈两个,年出栏生猪可达到1600头,带动长沟村十一组40余户村民投资60余万元新建标准化猪圈。“村里现在每年出栏的肥猪都超过万头,人均达15头以上,收益远远高于‘5・12’特大地震前。”长沟村党支部书记石贵民实话实说。

与兴仁乡毗邻的黄土镇菩提村,是绵安产业带上的典型丘陵村。根据产业带建设总体要求,该村充分利用总面积达200余亩的伍家碑水库,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和旅游产业,吸引优秀技术人才到此发展渔业生产,使水库的综合利用和经济效益有了质的飞跃,村民收入更是大幅度攀升。

2009年,安县产业经营不断提升,绵安产业带新增农业龙头企业8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农业龙头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6%;创利润2.7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628元。

上一篇:剑阁:烤烟飘香富万家 下一篇:高效农业托起致富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