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刍议

时间:2022-10-01 09:03:48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刍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高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授知识,学生也不仅仅是接受知识,更应该通过主动学习,理解和获取知识。而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建立“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问题解决”课堂教学中,在设定了一定的问题情境后,可让学生充分利用学习材料,特别是现代化多媒体手段,通过和老师与同伴的合作,主动去获取知识,这样就可以通过“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来帮助学生进行认知结构的完善,从而在“问题解决”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1.“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学习去发现问题,使得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团体协作的意识。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会审题,能合理地、科学地分析设置的问题;第二,学会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想方设法通过数学来实现“问题解决”;第三,学会归类运算,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对已转化好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和总结;第四,学会反思,对已总结的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反思,找出不足;第五,学会自行创设问题情境。能结合实际提出类似的数学问题,并创设相应的数学情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2.“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中“问题性”的设计:教师应花大力气寻找相关材料,坚持“四问”,即问自己、问资料、问同事、问网络,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以“恰时恰点”的设问来引导学生的数学活动;展现与现实世界生活相关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激发提问热情,孕育创造精神,让学生在不断有收获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

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首先,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有意识地、巧妙地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研究的兴致。可以这样来进行:(1)用通俗的语言把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正确的描述,进一步拉近问题与现实的距离;(2)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手段,形象地、逼真地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还原和分析。

其次,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在“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活动。学生在自己理解和尝试“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会难以把握问题目标,并且因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到位,对学生是否能够进行知识的正确运用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做好以下几点:(1)温习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复习问题的解决方法,理解知识与问题的联系和它们的不同点;(2)充分利用联想、猜测、化归、类比等数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探讨,尽量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简单的问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而难度相对较大的问题通过共同分析、共同完成也能增强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再次,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解决问题后要:(1)对解决的问题进行不同的变化,解决一个问题尽量复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数学技能;(2)通过正确的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错解的剖析,并且引导学生把错解记在纠错本中,以后通过翻看纠错本来发现自己数学学习上的不足之处。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标准与方法:(1)能否通过“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把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数学化,也就是能构建正确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2)能否通过“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来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3)通过观察学生解题过程的细节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优点和不足,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指出不足让学生得到完善;(4)通过学生的作业、测试等结果和学生共同分析学习上的体会。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将会触动我们每位数学教师的心灵,让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转变观念,摒弃旧角色,在新的理念和标准下尽快地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通过“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能够给教师的教学理念带来反思,从而进一步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实践“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也能让学生进一步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通过研究性学习而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上一篇: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