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培养

时间:2022-10-01 08:24:54

浅谈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培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

一、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时代已经跨进了21世纪,可农村教育仍然滞后。特别是家长的外出务工造出了大部分的留守学生,他们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再加上信息化的时代对初中生的诱惑很多,他们所获取的课外知识几乎全部来自电视、网络,再加上现在仍然是在追求升学率,学生的书包、书桌全被各种教学辅导用书占据,他们的课余时间不是用在做作业、做试卷上就是用在看电视、上网玩游戏上的,他们还有什么时间用在看课外书上呢?他们不看课外书的理由有:

(1)、课业负担过重。有42%的学生认为“课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是影响课外阅读的原因,这一原因无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都是普遍存在的。虽说教材经多次改革,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最终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学校为追求高升学率,贯彻的还是“应试教育”。

(2)、没有书籍来源。有36%的学生认为这是影响课外阅读的重要原因。这是仅次于“课业负担过重”的另一重要原因。学生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普遍对课外阅读不重视,大多数的家长反对自己的孩子买课外书。每年回家只给孩子买些吃的、穿的,给孩子买书也仅是买些教辅用书,从来不会给孩子买课外书,他们认为课外书是闲书,会影响学习,学好课本知识就可以了。

(3)、教师没有督促、检查。很多教师都只是强调学生要加强阅读,而忽视了方法的指导、读中的督促和读后的检查。调查中发现“阅读书源”来自老师指定的只有6%,老师没有明确要求的占65%,很多学生在回答“为什么不看文学名著”时说:“老师没有要求,也看不懂。”

二、对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培养探讨:

(1)、让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从语文课程标准角度谈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上的要求首先从阅读数量上入手: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大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量达400万字以上。

2、从一些故事、人物及身边所发生的事例谈重要性:课外阅读是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课外阅读,可让书中的艺术鉴赏的观点直接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不读书的人,就没有个性化的思想。不读书的人,就没有个性化的灵魂。”通过这些,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使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和主动要求。

(2)、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条件。

1、争取家长支持。大部分农村家长他们自己无事就是玩牌,自己从来不去阅读,也把课外书看作“闲书”,对看课外书的子女横加指责,更不用说会花钱给子女买课外书了。学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课外阅读在家中就无从开展。

2、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每年报刊征订的时候,教师可筛选一些适合学生的报刊目录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订阅。同时要根据农村学生的经济状况,建议他们几个人合订一份报纸和杂志,尽量不要与班上其他同学订阅的相同,拿到报刊后交换看,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让他们能花最少的钱读最多的书。

3、推荐美文、名作。受农村条件的限制,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名家名作。可由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作品。简短的美文,可打印张贴,让学生抄录。还可由学生轮流互相推荐。可开设美文欣赏课,让学生开展朗读、品味、交流等活动。

(3)、多渠道加强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当学生明白了阅读目的,有了一定的阅读材料后,老师就应该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非常有效的手段。

1、利用课前3分钟,展示课外阅读内容。

开展课前三分钟阅读竞赛。我让学生寻找一篇自认为优美的文章,利用课前三分钟朗读,并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或中心或人物或情节等方面的看法。再由全班学生进行评分,每天一人,每周评出一名优胜者,每半个学期进行一次总决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奖励。此活动一出,立刻赢得了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一些平时不太喜爱学习的学生也纷纷活动起来,读文章、谈感想、向教师求教,阅读氛围空前浓厚。

2、开展每周“优美一段”积累本展示评比。

我还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天阅读必需做好摘记,或摘录文中要点、或摘录名言警句、或摘录精彩片段。开展每周“优美一段”积累活动,如果当时没有记录的,一定要及时补上。除了老师不定期进行检查外,老师还可以每半学期进行一次积累本评比。

3、开展课外诗歌朗诵比赛。

开展课外诗歌朗读比赛,是促进学生去进行课外阅读的又一捷径。对于朗读比赛,只要组织得法,学生肯定乐意参与其中。老师则担负着引导学生选择材料的任务,让学生与优秀经典诗歌亲密接触。老师还应该对选手的朗读进行指导,让选手更深入地理解材料。

(4)、重视督促检查,组织交流。

在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了解了一些阅读方法的同时,对于课外阅读的督促、检查、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至关重要,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检查、交流的形式也应灵活多样,如可结合有关的语文活动来进行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讨论会、专题墙报以及小型征文比赛等等.

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阅读是一项终生受用的基本技能,让我们尽其所能为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开辟新天地,让农村的孩子不要输在课外阅读的起跑线上,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课外阅读的瑰丽境界。能让孩子爱上阅读这就是一件好事,这是对自己负责、对后代负责的事情。

上一篇:初中地理课程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政治课质疑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