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规划设计的生态性

时间:2022-10-01 08:14:50

浅谈规划设计的生态性

【摘要】生态环境要做到空间结构的合理性与基础设施的完善性,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广泛应用,做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它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城市与区域融洽,是生态建设的一部分,体现了其风貌和特质。

【关键词】 规划设计 生态性原则 保护环境 绿化 节能

随着人类不断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不断恶化,保护环境的形势也变得越发的严峻,作为对环境改造最为直接的景观设计中,对生态性设计呼声也越来越成为设计界的主流呼声。对生态性设计的呼声也越发成为了设计界的主流呼声。但是也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景观设计中进行生态性,并且还要考虑如何在进行生态性设计的同时保留原有的生态的功能与文化的特点。

一、规划设计的生态性

在景观设计中,环境保护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亲和及绿化等方面。西方绿色研究提倡市内绿色的景观与室外自然的融合,内外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也将成为景观的一部分;然而景观则是对自然的改善和提升。景观规划第一方面将取代拥挤的、污染严重的、混乱的、充满凶杀的城市,第二方面也将代替荒凉的、未开化的山林。它给人类带来的不是一时的视觉刺激,而是长久的精神愉悦,更具有着持续不断富于创造性的审美体验。与此同时,规划设计的生态性原则还应要该体现在节约上。在当今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化扩张迅速猛烈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如何突破传统的城市扩张模式和规划编制方法的诸多弊端,与如何协调在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景观设计的规划与日益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就具有十分重要战略性的意义。

生态环境不仅是一个新兴的词汇还是规划的理念。生态环境建设不但要高水平和高质量地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还要精心做好生态环境设计。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的利用自然生态的系统,同时我们也必须要保证城市建筑在整体规划设计中达成协调及统一。

现代规划设计与传统规划设计相比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要和谐性的规划自然要与人共生,要做到人类回归于自然,亲近于自然,自然融于环境,环境融于自然;同时还要营造满足人类自身的发展和需求的环境,要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更要呈现出繁荣、生机与活力。其二,可持续性生态的设计都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因此它能实现现代社会的经济与环境的发展,在能够取得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同时又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快速高质增长;把自然环境作为公共资源得到持续利用。其三,整体性生态环境它不只是单单追求环境美与自身的繁荣,而是要兼顾社会、经济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社会环境生态化不只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社会环境整体上的生态化,从而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因此,生态环境的建设将会逐渐的改变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环境的污染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不合理现状,实现节能、节地、低污染等有效管理,为社会环境带来强大的动力。

二、建设生态环境的内涵特征

作为环境生态休闲的空间载体,良好的生态休闲环境它不仅是生态休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更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趋势与发展方向,能否提供高质量的生态休闲环境,生态化建设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环境生态性的科学内涵在于:

1、充分的利用绿色植物,发挥植物的生态的功能与调节生态的平衡;

2、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我们要提高艺术水平与文化品位,提高游览的观赏价值,提高社会的公益效益,提高保健的休养功能,做到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休闲与娱乐需要,还要提供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3、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生态群落;

4、以有效的绿色屏障和隔离作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同时也是规划设计景观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生态休闲环境关键规划关键设计

生态整体的规划设计方法与传统规划方法是不同价值观体系下的规划方法,因两者倡导的价值取向就不同,两者决定了规划的思想、内容、技术、程序等方面的不同,并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观。生态环境是一类极其复杂的复合系统,其中各种社会、经济、自然因素通过各种功能流和反馈关系结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时空网络,系统思想将生态环境看作是一个功能整体,而不是组分间的简单关联。

2、综合观。规划不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物质建设的需要,必须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同时考虑生态环境的安全。生态环境的规划不再局限于物质规划,并改变其原先的统治地位,而融空间、经济、社会、环境等规划于一体,是一种综合性规划。

3、区域观。生态环境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城乡结合的区域概念,规划必须以其立足的更大区域范围为基础,并把城乡、区域、国家乃至全球不同地域空间层次规划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思考研究和共同的行动,如规划应考虑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4、开放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全过程接受社会公众参与,体现民主和追求社会公正的规划准则,不仅仅是规划制定过程中,在规划实施、管理、建设中都要给公众不同程度的参与机会。5、动态观。以静态的蓝图为手段的所谓“弹性规划”、“滚动规划”来解决不断变化的实际问题也是困难的,不能单纯从规划层面上找出路,必须将规划和管理作为一个整体才有可能解决,只有规划、建设、管理形成有机互动的持续过程,才能提高规划的适应性。

四、结语

生态环境最基本的要素是绿化与节能的完美结合,既能取得丰富的环境效果,又能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我们必须要尊重生态法则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帕高.阿森西奥,生态建筑,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3]曹胜亮、黄学里,城镇化进程与我国农村生态保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4]苗经纬,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浅议如何实现中职文秘以职业化为导向的教学模... 下一篇:植物配置与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