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01 08:11:12

就业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策略研究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生数量正在不断增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十分突出,在我国经济整体放缓的节奏下,就业形势更是严峻,但是部分大学生却在求职中备受青睐。由此观之,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也较大,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行为也影响着自身就业的结果,本文将立足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具针对性地提出就业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相关策略,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就业,为社会作出贡献,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 就业新形势 大学生就业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的就业形势

1.1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近几年,我国高校教育发展迅速,这直接导致了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人口和人力资源数量的持续增长,本就是我国的一个特殊国情,正因为如此,就业问题就更为突出,加之城镇登记失业率也一直攀升,就业问题的解决已经是迫在眉睫。

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态势下,广大的基层企业却招不到所需的人才,中小城市、西部地区、农村对于人才的需求一直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根据报告显示,大部分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就业,这就导致了就业区域结构的畸形,这才落入了大学生“就业难”和中小企业“招工难”同时出现的怪圈。

1.2 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

上世纪末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对就业问题投以高度关注,将就业问题放在首位,党的十六大指出“就业乃民生之本”,可见国家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度。政府除了计划安排就业以外,也提出了更多依靠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政策,拓展就业渠道,开阔就业门路。具体主要有以下措施,如大力扶植集体企业,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发展第三产业,组织就业活动等等。劳动部也就我国国情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就业制度,加强了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同时也是对广大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1.3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几点思考

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和自由放任的经济并不相同,市场经济在市场调节的同时也需要政府在宏观上进行整体把握。公立大学的垄断地位在我国一直雷打不动,所以我国政府的大学生就业规划管理不但要继续执行下去,还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调节以及管理,为大学生提供更多适合他们的岗位。其次,政府要引导大学生就业市场尽早走向成熟,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市场就业环境,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应将各专业的就业率公布,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对待业的大学生做好登记工作,全面培养大学生面对职场、面对社会的能力。

2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分析

2.1 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下滑

经调查发现,部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认可度下降,而且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学毕业生中普遍存在较大问题,如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自我约束能力较低、回报社会的热情度低迷、没有实践力等等。另外,由于大学毕业生初次步入社会,对社会环境较为陌生,也使大学生在从事相关工作时的能力大大削弱。

2.2 大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随着就业机制的完善,高校的人才培养针对性也越来越高,招生计划基本是依据社会需求制定的。高校每年的热门专业都有出入,这就导致了时差上造成的社会需求和就业人才数量之间的差额,进而导致了就业市场人才的过剩。事实上,在一种专业被多数大学生认可时,这一专业的就业市场需求就已经达到饱和了。

2.3 高校的人才供给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现在我国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大多沿袭以前计划经济需求模式,已经滞后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与市场之间的需求关系,使得高校培养的人才不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另外的大量“高材生”却是社会所不需要的。特别是在一些利益的驱动下,某些高校盲目地开设所谓的新热门专业,短短时间这些专业人数激增,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社会现象,以至于造成国家与社会人才和资源的大量浪费。

2.4 用人单位的准入体制缺陷

如今大学毕业生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就很少接触社会,以及缺少独立面对社会竞争和挑战的机会。如此便导致了大多数毕业生面对就业压力显得无所适从,无法适应社会。面对这种极端的现实情况,多数的高校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不过在一些笔者的调查中,发现这一体系起到的作用却还有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例如就业指导方式单一、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参差不齐、学生认可度不高等等。

3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些对策

3.1 多方面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第一,面对如今的社会现实情况,高校应该按照录用毕业生的素质和要求来展开一系列的有针对性并且到位的求职指导和就业政策教育,还要在保证一次通过的就业率的同时,考虑到就业质量,尽早实现毕业生的职业分配。第二,高校在开展求职指导活动的同时,也要加快就业服务的建设,把现代化手段充分利用起来,给学生便利快捷的信息查询服务。要求做到从政策宣传、就业咨询以及到一系列的信息和查询,大学毕业生都可以在宿舍便能通过网络来了解各个单位的信息和就业情况与需求。还有,高校应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开拓更广的空间。

3.2 做好正确的就业观念指导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要以大学生涯设计指导为契机。大一新生是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的侧重对象,内容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有效规划大学四年生活的方法,正确树立职业思想。不过我们教育体系的局限,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普遍缺乏就业意识和就业思想,他们更加注重书本知识,并且在专业的选择上也是十分盲目与被动的。因此,在大学生刚入校们开始,就要引导他们树立目标,分析客观条件,科学制定未来人生的总目标与不同时期的具体目标,将大学生活和人生奋斗相融合。而高校也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科学的方式,让新生了解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与政策,帮助他们明确未来就业的主导方向,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努力方向,为之合理规划大学四年生活并在人生道路上拼搏。

参考文献

[1] 邵际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职业时空,2010.6(1).

[2] 黄巍巍,蔡晓群.基于提升就业力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5).

[3] 黄联国,陈式座.经济回升背景下的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策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3).

[4] 吴文静.关注学生需求:上海市职业院校就业指导服务问题探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上一篇:试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建设 下一篇:基于胜任力理论的高校辅导员科学选聘机制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