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专业训练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01 08:05:19

美术专业训练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 要:本文结合美术专业训练的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美术专业训练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美术;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在美术课专业训练中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目标,改单纯指令性教学为指导性教学,突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以导为主,以讲为辅,变“被动”为“主动”

自主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要敢于放手,真正地相信学生,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的放手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以精讲善导将学生从被动引入到主动的角色。

在教学中,教师“讲” “导”的目的是确保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实践,通过参与、探究、动手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笔者在课堂上进行“静物写生”训练时,在摆好静物后,作要领式提示,然后便让学生进入角色开始训练。在训练中根据学生在动手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点拨、启发,让学生自主完成整个静物设置的创作过程。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班进行“对比色和调和色”这一知识点教学时,笔者只用了三分来钟的时间精要地讲解了两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之后,就把学生分成两组,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笔者所讲的要领设计、选择、布置一组静物。这两个小组,一个组以“对比色”为主,另一个组以“调和色”为主。如何选择器皿、蔬菜、衬布的颜色,这些物品又如何摆设,整个过程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在这两个组之间巡视、引导、点拨。这样做,学生一改过去那种被动学习的常态,在以小组为单位的训练中,学生既动口又动手,很快进入一种十分活跃的自主学习的状态。当各组的训练设计已达到预期效果时,教师再集中点评。点评也应以导为主,即在尊重、肯定学生整体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根据色块设置的美学法则和静物设置的一般规律提出调整充实的意见,使学生的设计更加完善、合理,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大部分的时间处于有序的自主的训练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集体探究,动手操作,不但加深了对“对比色和调和色”规律的理解,而且还从中掌握了设置静物的方法要领,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授人以渔,变“言传”为“意会”

辅导是美术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花时间最多的一个环节。笔者觉得,在辅导这一环节,要想取得良好的“导”的效果,必须注意把握好“导”的方法要领。“导”离不开“讲”,但教师的“言传”要向“意会”升华,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又一个重要途径。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在辅导教学中把目标放在如何从简单的“言传”提升到更高层面的“意会”上。例如,在进行“素描头像写生”的辅导时,有的学生由于懒动脑筋,当教师来到他身边给他看画时,他便要求教师指出他的画哪里画得不好。教师加以指点后,他便按照教师说的去改,改了之后又问教师改得如何。学生自己根本不去认真观察比照,也不动脑筋想一想画作不合要求的原因。为了改变学生这一不善于自主学习提高的状况,笔者在辅导中不急于告诉哪里画得不好,而是引导学生用几何形、垂直线、水平线、斜线及角度等方法去检查分析物体的形状,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和意会“形”的长短、大小。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反复比照、领悟,其实就是从“言传”到“意会”的过程。开始时,学生尽管观察不准确,甚至出现错误,但毕竟有自己的认识。当第二次再出现错误时,就知道为什么错,应怎样修改了,这就是意会的作用和效果。

三、更新意识,变“异步”为“同步”

在训练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有学生要求教师为其修改画作的情况。如果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要求,逐个逐个地为学生改画,甚至直接把最后效果都给画出来。表面上看似乎对学生的辅导耐心细致,很负责任,其实这种代替学生思考和创作的做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如何帮学生改画,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国著名水彩大师、美术教育家王肇民教授认为,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帮学生改画。他主张在课堂教学上与学生一起画画,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了解作画过程,学习观察和概括表现对象的方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也深深体会到,教师直接为学生改画,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只有全班学生参与改画,才能产生人人齐动手、人人有收获的显著的课堂教学效益。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画画?笔者觉得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角色意识,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热情的激发者、探索创新的引领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过程调节的指导者。在训练过程中变“异步”为“同步”是实现角色转换的最好的办法。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上边讲边画,一起画画,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教师的思维活动同步。这样,学生在画画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因为,学生在与教师同步画画中,会很自然地跟随着观摩、比较、思考,寻找和掌握作画的方法和技巧。所以,师生同步参与知识的建构,共同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但起到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的作用,还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重视交流,变“单向”为“多向”

美术专业训练过程中,重视探究交流,变师生“单向”活动为师生“多向”活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又一途经。所谓“多向”活动就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进行训练,同一组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探究问题为目标的“多向”交流,不仅要求教师把自己当“教师”,也要求教师把自己当学生。同时不但要求学生当好“学生”,也要学生把自己当成“教师”。在交流、讨论、争辩中提出、完善、丰富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做学习的主人。

在写生课教学中,经常集中评讲作业,传统的讲评一般都由教师唱独角戏。即教师先批改好学生作业,学生再按批改的意见修改自己的画。这是一种陈旧落后的“单向”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如何改变这种落后无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实践,笔者觉得采用“多向”交流是一个切实的可行的好办法。如在素描作业评讲教学中,笔者将所画同一静物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和其它学生的作业展开讨论,从观察方法、表现手法、构图、形体、质感、空间等方面对每份作业作具体分析、研究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小组交叉,集体观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交流中,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甚至是在课堂上进行辩论。教师要像学生一样参与其中,根据学情,正确导向。待素描作业讲评活动已基本达到目的时,教师再作总结性评讲。这样采用多向交流的方式对作业进行评讲,学生学得更主动,更容易认清自己画作的优缺点,改起画来就更有针对性。于是,每一次的评讲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师生同台演出。学生在交流中通过分析比较,都能发现自己作业上的不足之处,并知道怎样去修改才更好。这样,既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又锻炼了分析能力。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听取别人的分析,吸纳别人的不同意见,通过相互探讨,不但获取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培养了自主探究的精神。

五、参与赛展,树信心促成功

自主学习的热情来自于兴趣,而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笔者觉得,参与画展和竞赛是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体现成功喜悦的重要渠道,也是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兴趣活动。因此,笔者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画展和竞赛作为专业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贯穿到教学过程中。

我校每年都举办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其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美术专业班的书画作品展。书画作品展通常是面对全校学生,以美术专业班为主要参与对象,作品选自学生的美术创作作品或是平时的课堂作业。书画展中所展出的作品是同类作业中整体效果较好或某方面较为突出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在表现手法、内容等形式上,都更丰富,更多样化,易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借鉴。笔者既积极组织学生创作参展,又组织学生观展,引导他们对参展作品的创意、表现手法,进行分析交流。尤其是上级组织的美术竞赛,这是检验自身教学效果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极好机会。每次省、市、县布置下来的竞赛任务,笔者都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并认真地加以指导。每次画展或竞赛结束后,笔者还注意做好总结,通过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现成功的喜悦和树立不断超越自己的信心。

总而言之,在美术专业训练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采取何种方法途径,美术教师在专业训练中必须要结合学情、精讲善导,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越俎代庖。这样才能使学生能自发、自主地探究知识,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更好地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单位:阳山县职业技术学校)

上一篇:浅谈培养中职生财会技能的教学模式 下一篇:ERP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