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山地旅游景区规划方法探析

时间:2022-10-01 07:31:17

新时期山地旅游景区规划方法探析

摘 要:我国山地旅游资源丰富,山地旅游市场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多元需求的深度旅游已成为旅游市场发展的新常态。本文以广东省惠东县九龙峰旅游景区总体规划为例,从旅游市场需求分析及如何满足深度旅游而开展景区的深层规划等方面提出山地旅游景区在旅游新常态下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山地旅游景区;规划;多元需求;旅游新常态

一、引言

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已成为主导行业发展的新常态。山地旅游是当今国际旅游上发展最快的重要内容,在北美、欧洲、澳洲的许多发达国家参加户外生态旅游活动的游人已达旅游总人数的20-25%,山地旅游年均增长率已达到25-30%以上,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我国山地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3,山地旅游资源丰富,在面对多元需求的旅游新常态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下,如何规划,如何应对,是当前山地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九龙峰旅游景区规划背景

九龙峰旅游景区位于惠东县城东南部,属于莲花山脉西段,是莲花山脉山水风貌之精华。主峰海拔563米,挺拔如笔尖,又称“尖笔峰”。景区内古木参天、林荫蔽日、池清山碧、幽谷溪流,绿色生态资源特色突出,同时景区内还包含以田坑古城、畲族村寨为代表的乡土文化资源,以谭公祖庙和龙岩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资源,汇集了生态、历史、文化等深厚内涵的山地精华。景区距离县城中心区14公里,由国道324及省道356连接县域中心区,由九龙峰、南山、寨场山三个主要山脉和多个山涧村落组成,规划面积约为110平方公里。

三、旅游市场需求分析

通过利用百度“大数据+旅游”相关信息搜索统计,惠东县历年旅游数据比对及网上问卷答题等大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九龙峰旅游景区的区域旅游市场需求分析,为景区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建设提供支撑。主要分析结论如下:

(一)短途短期旅游为主。“ABS现象”突出:超过一半的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区居民周末曾自驾到近郊休闲旅游,其中惠州逐渐成为其主要目的地之一,时间以2-4天为主。

(二)旅游产品类型需求日趋多元。对户外运动类、康体养生类、文化体验类等产品的需求尤为突出。

(三)以中老年、青年、儿童的家庭游为主,呈现度假旅游特征。

由于旅游者的构成日趋多元,旅游者的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多元化,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而更追求体验化、情感化和休闲化的旅游经历。多元需求的深度旅游已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常态。

四、九龙峰旅游景区规划思路

(一)深层规划的发展理念

面对深度旅游需求的新常态山地旅游景区需以深层规划来应对。深层规划需要满足三大维度,一要时间充裕,二要空间纵深,三要内容丰富。三者缺一不可,相互依存。时间延伸旅游的长度,空间拓展旅游的宽度,内容充实旅游的厚度。规划在保护景区生态本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分层多元的功能配置、丰富便利的交通组织、独特走心的景观营造,实现对景区的三个维度的建设,进而营造高品质的山地旅游景区。明确景区定位为:“以康体养生为核心,集郊野观光、山地运动、休闲度假与祈福禅修为一体,最具乡土文化情怀的山地旅游度假目的地”。

(二)深层规划的空间落实

1.生态资源本底保护

山地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对其原有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优化是最基本的问题。规划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思路,协调处理好保护培育、开发利用、经营管理之间的有机关系。通过对九龙峰景区各类资源的调查、分析,确定保育类别和等级,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较为完善的保护培育体系。保护级别的划分以景源价值及区域重要性为依据,将重要景物、景源分布的重要区域划为一级保护区;将次要景物、景源及其周边区域划为二级保护区;在景区范围内,将以上各级保护区之外的区域划为三级保护区。

2.功能配置分层多元

规划从景区的“空间要素”和“功能要素”两方面融合发展来推演出景区的发展思路。

空间要素上,结合县城与景区的空间关系,实现由城到林,由低到高,由动到静,由华到俭,由身到心,层层递进,拉大景区纵深空间,实现景区功能配置的渐变性和多元性。

功能要素上,从现代游客对健康的迫切需求出发,遵照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养生三境界,以“修身、养性、观心”为理念,围绕户外运动、休闲观光、祈福养心策划旅游项目,实现从单一功能到复合功能的演进,塑造景区品牌独特性。

3.交通组织丰富便利

(1)交通体系完善

积极对接稔平半岛客运港口群、平潭机场、通用机场、厦深高铁和潮莞、广惠、深汕、惠深沿海四条高速公路、324国道、356省道,使规划区形成海、陆、空、铁四位一体的对外联系优势。区内建设景区次干道、景区支路和游览步道等树枝状路网体系,强化各功能组团之间的相互衔接。设置多个景区出入口,并配套景区巴士换乘点、停车场和自行车驿站等交通设施。最终构建形成对外交通便捷有序,对内交通循环多样,交通设施配套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

(2)旅游线路独特

依托区内优质旅游资源,通过山体空间与道路的整合,动静有分,打造三大主题精品游线,分别为:运动健身游线、休闲养性游线和祈福养心游线。山地景区的步行交通是景区游客最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是景区整体交通品质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景区品质的象征。规划根据区内景点分布状况和道路现状,因山就势、路随山转,与环境充分融合,逐步形成完善的步行游览系统。

4.景观营造独特走心

景观营造上规划立足于景区内寨场山、龙峰祖庙、田园风光、畲族村寨、南山龙岩寺等核心资源的利用与功能延伸,分别重点突出“森林、宗教、田园、民俗、深山”五个核心要素,形成“一核五区”的景区分区,构建丰富多元、独特走心的景区体系。规划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充分结合,以丰富有趣的游览线路为纽带进行串联,融入分层多元的旅游产品,满足现代游客的多元需求,打造出高品质、服务全方位和人性化的山地旅游景区。

5.结语

旅游业发展新常态下,山地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建设必须在功能配置、交通组织、景观营造等方面,充分地考虑休闲、审美需求,从旅游者的体验入手,创造全方位的立体感受,使旅游区达到可进入、可停留、可欣赏、可回味,从而使旅游活动达到可参与、可互动、可感受、可享受,将旅游质量和景区建设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才能适应深度旅游的市场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冯德显.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景区开发研究[J].人文地理,2006,(06).

[2]胡明文,赵丽桂,李梁平.武功山旅游者山地游憩行为特征分析[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5).

[3]陈希,李林.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现状及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0,(25).

上一篇:把握第三思维临界超觉的养生效应 下一篇: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