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艺术家

时间:2022-10-01 07:03:58

交流艺术家

伍振东,中国通用航空领域的传奇人物,亚飞太平洋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和执行总裁。现年52岁的伍振东自1993年创办亚飞太平洋之后,20年来,带领亚飞太平洋销售新旧飞机50余架。公司目前的核心业务包括:公务机和直升机厂家销售、培训、金融服务、航空咨询、作业支持和管理以及航空器材和二手飞机买卖等。

很少有人能像伍振东先生一样给人这般儒雅的感觉。

他可以和你静静地感悟老子的人生哲学,或是聆听德沃夏克面对新大陆时的欣喜……眼前的他,宛若飘逸洒脱的诗人,淡然而从容。

也很少有人能像伍振东先生般豪迈激昂。

面对尖锐的问题,他从不避讳,他慷慨陈词,独到的观点犹如倾盆的大雨,倾泻而出。顷刻间,刚才那个静谧的文人已经成为了闪耀的摇滚明星。

这就是伍振东,你很难找到一个词能够恰如其分地概括他。在他的身上,你既能看到东方人的儒雅内敛,又能看到西方人的澎湃激情。

不如放下那些干扁的形容词,与他交谈,本身便是一种享受。

沟通是门艺术

《圣经·旧约·创世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当时,人类为了能够到达天堂,便联合起来兴建了一座高塔。上帝为了阻止人类这一计划,便创造了各种语言供不同的人使用,从此人类不能相互沟通,“通天塔”计划因此失败,人类也分崩离析,化成了多个种族。

对于这个故事,伍振东有他自己的解读。

“我要求亚飞太平洋的每一位员工都有熟练的英语交流能力,这样在与外国客户交流时,对方会感到彼此处在同一个文化环境里。”

伍振东认为,作为一家中间商,亚飞太平洋的业务核心就是处理、协调各方关系。年轻时,伍振东曾出国留学,这段海外的学习生涯告诉他,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意识形态存在一定的客观差异,因此,伍振东所做的就是尽力把它们“撮合”到一起。

亚飞太平洋成立初期,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是处理我国政府机构与国外飞机制造公司的航空器采购事宜。众所周知,西方人的表达方式往往非常直接。另外,由于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同,在西方人起草的合同条文中会出现一些中国人难以接受,甚至感觉稍显荒诞的条文,如“乙方所购航空器不能用于攻击人民”。类似条文常常使中国客户摸不着头脑,甚至误认为西方制造商另有所指。而且,由于西方制造商需要考虑财务报表的结算日,因此往往要求中方客户按照指定的日期签订协议,即便中方客户只要求额外的一天协商时间,西方制造商也不会接受,致使中方大为光火。

伍振东说,他的工作就是把致使双方产生分歧的话语“翻译”成符合双方相应文化习惯的用语。谈到了近代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理论,他说:“虽然不是纯粹的翻译,但是这条原则同样适用于我们。这件事做起来很难,但是我们小有成就。”他开玩笑地说:“如果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外交部部长都能熟练地掌握各国语言,国际纠纷一定就会减少很多。”

不仅对外交流需要技巧,国内客户之间沟通同样要掌握不少门道。

亚飞太平洋有一项重要业务,即培训。具体的情况是,亚飞太平洋向国内的几大航空公司提供飞行教员。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是师徒之间偶尔的小摩擦也在所难免。这时,伍振东就要扮演家长的角色,将干戈化为玉帛。伍振东说,有时候客户的态度会比较强硬,但实际上,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平台来宣泄情绪,只要顺着他的话说下去,很快就能相安无事。对于己方的员工,如果真的出现了工作失误,一定要对客户负责,并给予指正。但也要奉劝员工秉承吃亏是福的心态,多做一些奉献,少要一些回报。“事物常以谦下损已而得益,以尊贵益已反招祸。”伍振东用老子在《道德经》里的名言来概括他的想法。

“与人沟通是一门艺术。”他说。

伍振东优雅的谈吐和独特的个人气质对他的事业也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2006年,伍振东在美国阿拉斯加参加世界最大的直升机博览会Heli-Expo期间,意外地遇到了希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SEACOR HOldings,Inc.)的副总裁。对于中国市场,他窥视已久。双方尽管交谈的时间不长,但却一见如故。一个星期之后,伍振东来到了希科控股集团的纽约总部,见到了集团董事长Charles Fabrikant。两个小时后,高瞻远瞩的Fabrikant老先生握着伍振东的手说:“朋友我愿意和你合作。”

一桩看似轻松的谈判却铸造了亚飞太平洋的基石,有了希科控股集团的支持,亚飞太平洋的资金便有了保障,公司得以在中国市场上自由翱翔。

希科控股集团最终看中的是中国市场还是伍振东本人?笔者将这个问题抛向了伍振东。

“我对中西文化都比较了解,知道美国人怎么思维,中国人怎么思维。我知道怎么洋为中用,什么是中庸之道。”伍振东回答。

20年磨一剑

伍振东不乏幽默,他戏言自己“命里缺金”,因此爱上了“金属的东西”。1993年,他创立了亚飞太平洋,从此,他的生命就和飞机这个“金属”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20年了,不容易!”

回首20年的风雨历程,伍振东感慨之余,却也平静如水。虽然伍振东把他和飞机的缘分归于命运,但是,这份从容的背后,是伍振东对未来敏锐的洞察。

1983年,伍振东进入中国民航局中南局工作。当时的中国,航空产业几近为零,特别是通用航空产业,完全是一片张白纸。但是,白纸意味着辽阔的舞台,伍振东敏感地意识到,这个行业前途无限。

实践证明了他的判断。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海上石油资源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开采日程提上了桌面。但那时的中国,仅有数量有限的运5飞机,这种固定翼飞机显然不能满足石油开采的要求。在相关企业、部委的推动下,引进外国的先进直升机成为当时的当务之急。之后,直升机进入中国,但是国内没有能够驾驶它的飞行员,相关配套设施都极度匮乏。这一切伍振东都看在眼里,他认识到,这个行业不仅前途无限,而且业务环节众多,市场广阔。

或许注定要追求生命里缺失的那份“火种”,伍振东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辞掉了民航局的工作,前往国外学习考察。“出去之前,我就认定了一定还要回来!我看准了中国的市场!”伍振东说。

1993年,伍振东留学回国,他将学来的商业模式、管理手段、金融手法、企业模式统统揉进了他创立的亚飞太平洋中。有了十年前的经验,他成立公司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引进外国的职业飞行员,随后,他又通过和南航珠海直的合作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航空概念,最后,各类设备也被一一引入国内。

航空产业的资金回笼周期非常漫长,投资需要极大的魄力和毅力。即便在今天,我国的通航产业市场容量也饱受质疑。早在20年前,守着极为有限的市场空间,伍振东是如何坚持下去的?“信念”伍振东不假思索地答道。凭着这份信念和执着,伍振东不仅在飞机经销领域闯出了一片蓝天,在航空产业链条上的其他环节也均有斩获。

20年的坚守,20年的奋斗与付出,今天的亚飞太平洋已经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通用航空企业。宝剑锋从磨砺出,伍振东的这把“剑”曾在一片荒芜中斩荆披棘,早已锋利无比,但是稍显遗憾的是,时下的中国市场,仍然只有“刀俎”没有“鱼肉”。

在伍振东看来,中国的通用航空产业仍然停留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打个比方说就是:“地基挖完了,可以盖楼了。”伍振东说,自亚飞太平洋创办之日起,他每天都在呼吁政府开放相关政策,推动行业发展,他甚至协助民航局翻译编写了CCAR91部法规,就是为了促进这个行业能够向前发展……

他眼中的未来

伍振东永远都是人群的焦点,一头优雅的银发,让人过目不忘。记得在2012年的ABACE航展上,他代表亚飞太平洋与豪客比奇签订了10架“空中国王”飞机订单,成为了展会的焦点人物。今年的ABACE航展恰逢亚飞太平洋成立20周年,伍振东别出心裁,不仅在停机坪上搭建了一块临时的舞台,上演了精彩的大鼓表演,还在设计精致的Chalet中举办了格拉夫珠宝展。

他高调而内敛,深沉而奔放。作为中国通航发展的鉴证人,伍振东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有十足的话语权。

“20年前有人说,2015年时,我国将有1万架直升机。我对中国的通航发展前景非常看好,但是类似这样的预测并不可信。这20年间,我见过太多的企业轰然倒塌。直到今天,仍有很多后来者前赴后继。”伍振东说:“从今年ABACE的情况来看,虽然参展人数多了,参展商多了,但是真正的买家少了。在我看来,整个展会更像是行业内人士的自我狂欢。”

对于时下的两个热点话题,FBO规划建设和公务机的内饰改装,伍振东认为“需要发展,但还没到盈利的时机。”

他认为,之所以国内目前仅有上海霍克太平洋一个成熟的FBO,其原因是国内的FBO缺少可靠的盈利模式。不过,如果把飞机停放从FBO中单独剥离出来,或许是一个不错的经济增长点。目前,珠港澳大桥正在修建当中,预计今后一两年内就能通车。“考虑到香港、澳门高昂的飞机停靠费用,如果能在珠海修建公务机停机坪或机库,或许将是一个不错的市场。”

未雨绸缪的伍振东在公务机内饰装修领域也有所行动,他已经同汉莎技术签订了协议,亚飞太平洋将为其国内业务,并负责内饰产品销售和服务跟踪。伍振东希望未来3~5年,把汉莎技术的一部分原班人马和设备搬到国内,在国内开展内饰改装业务。这样,即能保证装配质量,又能为客户节省资金,客户还能随时现场查看飞机的改装进度……

亚飞太平洋目前最主要的业务还是飞机的销售,此外,公司下属的深圳金石通用航空公司主营飞机托管,同时,亚飞太平洋还广泛地开展项目顾问服务。伍振东颇为看好二手机销售市场,他认为这个环节正处在迅猛的增长期,未来3年将会迎来较大的发展。但是,飞机翻新业务仍不成熟,伍振东说:“至少还要十年。”

未来,伍振东还希望在广东地区修建一座通航机场,再组建一个通航俱乐部。“我没有飞行执照,但是我有1000多小时的直升机飞行经验。”伍振东总能用简单的言语让你感到震撼,或许这就是厚积薄发的含义。伍振东看出了笔者的诧异,他解释道:“年轻的时候,我在飞机上当教务员、做翻译,在直升机上飞了1000多小时,西科斯基的飞行手册都是我翻译的。”伍振东戏言,当时的他一心想当飞行员,但是未能如愿,如果真的成为了飞行员,现在的亚飞太平洋也就不复存在了。

“航空俱乐部是用来玩的,我热爱飞行,它是一种享受。”

上一篇:飞往非洲 3期 下一篇:我国通航飞机十年后至多过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