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已经开始

时间:2022-09-28 10:07:09

当前,由于规章制度不完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中国公务机运营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中国民航局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大陆共成立公务机运营企业15家,其中绝大部分为近3年之内成立的,等待筹建的公务机企业则达到41家。投资者如此大规模的进军公务机运营领域,既表明这一新兴行业的诱惑力,又预示着未来这一行业的竞争烈度。

在很多新进入者中,不乏一些目光远大、格局宏远的投资者,比如民生金融租赁,比如南山集团,他们虽无航空运营经验,但却潜心致力于推动中国公务航空的快速发展,他们一轮接一轮的扩张计划,不断让业内惊呼,也让那些行业内的“老兵们”感受到了压力。

事实上,虽然目前中国公务机运营市场仍在布局阶段,但激烈的竞争早已经开始,由于市场资源(机队、人才、机场、时刻、航线审批、FBO、客户等)的有限性,所有的运营商都在想尽办法聚拢资源,降低成本。眼下,扩张是他们的唯一出路。因为未来无论中国市场多么庞大,一旦消费者逐步趋于理性,政策规范到位,公务机运营的规模化、垄断性便自然体现出来,到那时,只有规模做到足够大,平均运营成本相对较低的一个或者几个运营商,才能最终生存下来。

那么如何降低平均运营成本呢?唯一的途径就是:提升效率!一方面需要获得资本,扩大规模,增加供给;一方面需要赢得消费者,扩大市场,提升飞机生产率。获得资本支持,对于很多运营商来说,并非难事,然而赢得消费者,却绝非易事。曾几何时,很多航空运营商,包括一些公务机运营商(例如山东航空彩虹公务机)因为没有赢得客户,不得不草草出局;也有一些运营商,因为持续扩大的市场份额,最终成就了发展神话,比如金鹿公务航空。可见,赢得客户才是最终制胜的关键。而要做到这一点,光有资本的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规则的灵活运用,对市场的良好判断,对客户需求的充分理解和挖掘,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加强对客户的金融支持,处理好机队规划和机队管理问题,等等。

下面,让我们从规则谈起,探讨中国公务机运营的模式问题。

上一篇:趋势 3期 下一篇:中国工程师贡献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