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国有企业改革之路

时间:2022-10-01 06:25:23

看国有企业改革之路

国有企业改革是近几年的主旋律,我以辽宁南票煤电有限公司大窑沟矿为例,窥一斑而见全豹,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之路。

辽宁南票煤电有限公司大窑沟矿自2007年5月成立以来,通过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等重大举措,使得一个濒临关井边缘的煤矿企业犹如雨后的春笋一般,再现勃勃生机。

1、大窑沟矿改革转制前的状况

在改革转制以前,大窑沟矿隶属于辽宁南票矿务局,是省属国有中型煤矿企业,1958年开发建设,1963年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改革转制前,企业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靠国家的政策性亏损补贴来维持生产,企业有职12651人,其中在职职工1623人,退休职工1028人。企业下设采煤、掘进、开拓、机电、运输、通风、供应、机加工厂、水电、生活公司、医院、学校、机关等十三个附属单位,在管理上鞭长莫及,企业包袱沉重。到2006年,企业资产为1422万元,负债达到5815万元,企业人均月收入为900元。由于企业经营困难,使得干部职工意志消沉,无心工作,更无谈高效管理,一部分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纷纷离职,另谋出路,是的大量有经验,有能力的管理者流失,而在职人员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安全形势每况愈下,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真是举步维艰,前途暗淡。

2006年12月原南票矿务局,经国务院全国破产领导小组批准,宣布政策性破产。破产以后,将原来的矿务局改制成一个股份制公司。原来“企业加社会”的结构被打破,医院、学校、水电、生活、社保等附属部门归当地政府接收,原企业职工全部买断工龄,解除原来国有企业工人身份,然后重新就业,享受养老保险等项待遇。改革重组后的新企业,按照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机制,完善机构设置和岗位配置,合理进行人员安置.实现了安全、生产、经营工作的有序进行,使原企业在改革的春风中又一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2、转制后大窑沟矿的情况

走进现在的大窑沟矿,无论是六月草长,还是隆冬时节,整个工业广场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大门口两侧的橱窗内镶嵌着2009年度出席公司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照片,照片上的人物面带笑容,胸前披着。劳动模范”“先进个人”“安全标兵”的授带;11块黑板报色彩鲜艳,图文并茂,宣传内容各具特色,一条近百米的文化墙上“安全”“和谐”四个大字格外醒目。走进矿区,在中心地带有一个面积约300平方米的花园,休整的错落有致,四周用树墙包围。矿区内各区队的工作间、学习室设施齐全、粉刷一新,员工们统一着装,脸上洋溢着喜悦。这种喜悦是发自内心的,是企业改革转制以后给员工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从表现看本质,这个国有企业改革之后,焕发出勃勃生机,员工志气高涨,必然带来管理的优化与效益的提高。主要改革有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改革转制后机构精简,人员精干。

大窑沟矿转制以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首先对企业内部机构进行调整,在应该划归地方管理的单位划归出去以后,他们将掘进区划归到三个采煤区,实现采煤掘进合一,将水暖队和机加工厂统一划归机电科管理。将矿机关原有的十个科室进行再整编,重新划分为五个部,即生产技术部、安全管理部、经营部、政工部和综合部,矿属区队由转制前的13个变成10个单位。在人员配置上,他们坚持一岗多能,一人多职,彻底打破了人浮于事的现象,仅仅矿机关就由原来的235人精简到现在的115人,全矿现有员工总数为1120人。同时他们面向社会招收人才,采取高薪聘用的办法,招收3名本科生和7名大中专生充实到矿井的管理岗位,为矿井注进新鲜“血液”。同时,专业管理人员的加入大大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该单位坚持走理论管理与经验管理的结合之路,这是一种对固步自封的挑战,也赢来了效益猛增的曙光。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做到责、权、利统一。

新的企业就要有新的管理制度。大窑沟矿打破原来的计划经济时期的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了适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规范,并形成文档性质的《矿规矿纪》,全矿执行,相互监督。他们结合煤矿生产实际,制定出台了大窑沟矿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做到每项工作都有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达到工作目标要求按制度进行奖励,出现问题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造成一定后果的,给予免职或除名的处罚,从而使得生产经营工作的各个层面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各项工作有序运行,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优化采煤方法,淘汰落后工艺。

新的企业诞生以后,企业的管理者着力进行企业采煤工艺的改革,他们组织专人到铁煤集团、沈煤集团等大型煤矿企业集团学习新的采煤方法,引进新设备,学习新技术,一举淘汰了落后的阶段炮采的采煤工艺,实行了悬移支架式采煤方法。煤掘工作面采用煤掘机进行作业,使人为的打眼放炮真正成为历史。采用了新的采煤工艺改革以后,不但提高了原煤生产能力,提高了煤炭质量,而且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保障了员工的生命安全。

加大安全投入,坚持安全发展理念。

安全是煤矿生产的头等大事。新的企业以“安全和谐发展”为企业的第一宗旨,着力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他们利用国补资金淘汰了落后的矿用设备,引进新型的本安型设备。大力开展矿井标准化、文明化建设,改变井下脏、乱、差现象,坚持“上标准岗、干标准活”,达到作业规范化,环境文明化。大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通过强化安全思想教育、开展安垒技术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一系列安垒活动,使“安全第一”的思想根植于每一名员工的心中。

提高员工待遇,增加员工收入。

“管理出效益”,这是不容置疑的。员工依靠企业生存,企业依靠员工发展,随着管理的模式的优化,带来产量,效益的增加,必然提高了职工的收入。新企业充分认识到,企业要健康发展,就一定要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保证员工的收入达到他们的期望值。因此,他们重新理顺了工资关系,建立了以岗定薪的管理办法,坚持收入向直接生产一线倾斜,向重要岗位倾斜,向中层管理人员倾斜,真正体现经济分配政策的公平、合理.达到员工满意。同时他们还采取激励制度,设置了安全奖,科技进步奖、节约贡献奖等诸多奖项,用于奖励在安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矿井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矿井结束了长年亏损的历史,一举实现盈利400万元。全年生产原煤55万吨。超计划9万吨,全员效率由原来的每工1.4吨增加到每工1.6吨,矿井消灭了重伤以上人身事故,企业资产达到3071万元,垒员人均月收入达到1400元,比改革前增加500元,效益的好转,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前没人愿意干的“破矿井”现在变成了“香饽饽”,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这是国企改革的又一成功案例,祝愿南票矿区能在党的领导下走的更好,更远。

上一篇:财务审计与审计业务创新的融合与发展 下一篇:浅谈应收帐款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