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平县红山新城安置西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时间:2022-10-01 05:50:34

浅谈建平县红山新城安置西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摘要:居住景观环境处于静止建筑与活动人的主体过渡地带,是小区有生命力的基础性建设,是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相互促进的住区生态建设主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领域的追求以及亲近自然的想法,现代居民对居住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重视居住小区景观规划设计,重视居住小区的景观居住环境所包括的内容,注重居住小区景观环境建设对于城市整体景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对景观要素进行合理的系统布局是非常必要和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生态、自然、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S757.4+2文献标识码:A

一、项目规划背景:

建平县新城区是建平县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功能定位于行政办公、文化娱乐、会议展示、商务接待、高档居住等。

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细胞,具有多元的内涵,包括社区与周边社区的和谐关系、居民的归属感、高质量的生活环境,以及多样化社区公共开放空间等。

新城区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无法避免拆迁安置等诸多问题。安置西区作为建平县新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新城区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功能定位:

建平县红山新城安置西区位于建平县城的西北片区商务行政中心东侧,处于西部新城的核心位置。安置区与商务行政中心及周边商业开发的周边地块,作为新城区首先启动的项目,结合基地的资源禀赋条件,融入创新要素,以红山文化、行政中心、自然资源为依托,以创新式的空间布局、高品质的环境景观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将安置西区打造红山新城区高品质、低密度、生态宜居的居住社区。

2)现状地形分析:

在进行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周边居住环境的现状。基地西侧与北侧的交界处海拔最高,大约为501米,东侧与南侧的交界处海拔最低,大约为453米。基地地势平缓,适宜居住用地开发,土方工程量较小。整体地势呈南低北高,东低西高的走势。

3)景观、生态价值分析:

基地左拥现状河流,南临牤牛河防护绿带,北望植物园,产生了较高的景观价值和生态价值。

二、规划原则:

1)地方性、文化性原则:充分考虑资源优势、挖掘本地传统文化与风俗习惯,塑造既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又具有时代感的居住空间景观。

2)生态、自然、持续性原则:注重生态环境的保育,同时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实现人与环境等自然景观的有机交融,创造舒适宜人,回归自然的现代社区景观风貌特征。

三、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红山新城安置西区的景观居住环境可分为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建成环境两个方面。小区景观的核心是生态的、自然的;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是地方的、民族的、现代的、朴素的和简单的相融合,精致、多变的组团绿化代替大面积的公共绿化,水系、绿化、步行道及活动设施的结合布置,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并提供了丰富的开放空间,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1)创造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环境意象。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所主张的那样“相地合宜、构图得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在红山新城安置西区环境设计中,应该让人工的痕迹少一点,自然的成分多一些,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保证住区有清新的空气、便利的交通、充分的日照、良好的通风条件,根据其所在地段因地制宜地与大环境结合,善于发挥地段优势。

2) 创造适宜的道路交通环境。居住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居民的干扰,保证居民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从而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根据设计要求,小区主入口设置在建安路(红线24M)。为保证红山新城安置西区交通系统的完整性与便利性, 在京沈路设置次出入口为应急备用。住区主路路幅为6M,次路路幅为4M,每栋房子前面消防通路为4M,作为疏散及消防还通的功能。宅前路为2.0-3.0M。结合景观设计,打造几个主要的休闲步行区域,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的步行空间系统。同时通过步行支路连接,使步行区域连成网络, 使住户能够非常便利的到达各活动场所。

3) 建设适宜的住宅停车方式。红山新城安置西区住宅停车分为地面停车、住宅底层停车和地下停车三种方式。住宅底层停车和地下车库主要满足小区居民的日常停车需求,地面停车位可满足外来社会车辆的临时停车需求。住宅底层停车:部分多层住宅采取底层架空的形式用于小汽车停车及自行车、摩托车停车。路边停车:结合小区入口及组团路的周边式布局,避开主要人流方向,安排沿路停车位。就近安排来访车辆的停车问题。宅间停车:利用住宅组群之间的消极空间组织停车。

创造人性化的绿化系统。 绿地作为居住小区景观的一个元素,是居住小区中唯一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它对保障一个可持续的居住小区环境,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红山新城安置西区绿地采用核与轴、点与线面相结合的手法形成住宅区中心绿地-宅间绿地-庭院三级绿化系统,从而使绿地更均匀的接近居民。

中心绿地:它既是小区空气清新的“绿肺”、“客厅”,又是小区构图的中心。中心绿地内设置小区中心广场,包括表演台等各种活动场地,娱乐设施及喷泉、凉亭、架空柱廊等建筑小品,并以此为核心向外扩充,周边绿地自然的延伸至建筑底层,使建筑、绿化、娱乐设施与居民的活动行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小区居民最适宜的娱乐、休息、和交往场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组团绿地和院落绿地:重点为儿童及老年居民服务,内设儿童和老年人活动及休憩设施。绿化以草坪为主, 配以灌木、少量造型优美的乔木。

5) 要营造亲切平和的空间感受。居住空间相对于其他城市空间,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安静与祥和。因此居住小区的建筑形象应该是令人愉悦的,居住小区的色彩总体上应是明快温馨的。建平县红山新城安置西区的建筑布置错落有致,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建筑力求造型完美、比例适中、色彩协调,与环境配合相宜。建筑立面造型和色调采用可多式多样,根据特定的环境精心设计,应注重协调性、和谐性、耐重性。在居住建筑的组合中,要创造充满生活气息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一个好的建筑单体设计,不仅是建筑本身功能设计的成功和外形的优美,更重要的是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创造生动、优美的居住小区空间景观。

6)建筑小品既有功能要求,又增强艺术氛围。建筑小品是红山新城安置西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一个延伸或不可分割体,作为美化环境、烘托气氛、隔断空间、供人们休憩和观赏之用。如亭、池、廊、桥、漏茶墙、棚栏、华表、路壁、花坛、喷泉以及各种建筑雕塑等。适当的加以运用可以充实文化艺术的氛围,反映居住小区特色,点缀景观。环境景观小品在居住小区景观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城市住宅区空间环境形象在城市景观点、线、面构成中,属于量大面广的“景观面”,其景观环境建设对于城市整体景观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结语:在进行建平县红山新城安置西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地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周边各种要素的现状。科学全面地理解城市景观设计要素的自然属性和其他特征及城市生态平衡的机制,运用现代的艺术理论和创作手法,创造一种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景观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

参考文献:

[1]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 2004年

[2] 束晨阳. 城市景观元素Ⅰ--国内篇[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上一篇:盘锦辽河口生态经济区“绿岛新城”规划设计研... 下一篇:试论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