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化信息技术课堂的探讨

时间:2022-10-01 05:02:59

创设生活化信息技术课堂的探讨

【摘要】新课标强调教学内容必须密切联系生活、社会以及学生实际,强调多运用主动探索、协作实践等教学方法,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为新课程教学增添知识的源泉和教学的载体。本文旨在对创设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活化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中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理念一直深入人心,其主旨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并且“做”是学之中心,让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变“教师讲,学生听”为“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自主去做”。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信息技术,借助生活经验,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中。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呼唤,顺应了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使教学内容从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要以信息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体验;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要建立和谐与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生活问题走进课堂,让信息技术知识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以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这正是笔者努力研究、尝试解决的问题。

创设生活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生活化

在我参加省级公开课《初识Photoshop》的时候,最初的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标,如何把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渗透情感教育等等。我在绞尽脑汁地想如何标新立异和与众不同,如何挖空心思地去想怎样体现PS中的技术技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精心设计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第一稿,题目为《精彩瞬间,快乐体验Photoshop之旅》。在这里,自己也颇下了一番功夫,以学生的快乐之旅贯穿整节课,创设一个旅行的情境;接着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分别进入快乐之旅的第1、2、3站,进入终点站又要完成什么任务;最后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总结,我用这个自认为很满意的教学设计上了课,结果却很不理想。整节课弄的花里忽哨的,到处都是做作的痕迹,上公开课不是在搞花架子,不是炫耀自己的技术水平,精彩瞬间,精彩在哪里?快乐体验,学生感受到快乐了吗?教学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不是为了上课而上课,而是从生活着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着手,学生才会得到更多的快乐。于是我从生活中利用Photoshop处理图片开始,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自己去探究去体验,整节课扎扎实实地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上课效果也非常好。

创设生活化信息技术课堂,结合教学内容回归到生活层面

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苏教版教材第 7章音频视频的获取与编辑,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音频和视频这两个组成多媒体作品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常用方式和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这些教学内容和生活中学生们的接触非常密切,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MP3、MP4、VCD、DVD等等,无一不是应用了音频和视频。为何不让这些逼真的声音拉近学生与计算机的距离呢?于是,可以取来录音笔或MP3、MP4,让学生分组去录制生活中的声音,这是来自生活中的第一个学习资源,再对这些声音进行处理,通过小组的协作方式或者利用网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或者让学生拿着DV走进社区,走进街道,拍下生活中的片段,再对这样的视频进行加工,完成作品,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构成了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

创设生活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生活化

情境创设是每节课的开始,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要以信息活动为主线,从简单的激发兴趣到生活化,这不仅仅是生活需求的转变,更是教学理念的提升。一般的情境创设,教师都会挖空心思地想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上网络搜索这节课时,很多教师的设计是:“我们都喜欢明星,这节课咱们就利用网络来搜索周杰伦这个大明星的资料”。这样设计是可以的,也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但是如果从生活中的需求来设计,我们从学校出发到本市的另一个地点,应该坐几路车,咱们这节课就通过网络来解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利用网络搜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们的情境创设就更体现生活化、需求化,显得更高一筹。

还有很多教师都会这样来创设:“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它的来历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通过网络搜索来探寻它的来历”。这样创设情境不是不可以,但是太没有时效性了,而且很牵强。我们完全可以更生活化一些,一年当中传统节日也很多,这个课如果是在清明节就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在一些国家大事比如北京奥运会,汶川大地震等都可以改成这些大的事件,既可以让学生多了解和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很轻松地创设了情境。不用去刻意地非要编造一个故事或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这样就显得很假,很做作,要让课堂回归生活,真正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创设生活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生活化

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但都要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比如任务驱动式学习、小组协作学习、主动探究式学习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会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就象生活中结成小组做游戏一样,创设出一种轻松的、生活化的学习氛围。

目前,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驱动策略引导学生在过程中理解、掌握技能,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尽量摆脱学生被动地接受任务、机械地完成任务的局面。基于以上考虑,我在《初识Photoshop》教学中采用问题发现教学法。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图片不美观、图片太暗、图片倾斜等一个个问题,主动地分析问题,继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审美能力自主地对图片进行加工和处理。由于课堂上的任务是学生自己发现继而要去解决的,而且有弹性,所以学生的主动性特别高,同时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程度不均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学习,收到了良好效果。

“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以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学以致用”。分组是现在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小组协作学习,既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又可以让学生之间学会合作。

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在这个信息的时代,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从单纯知识的传授进行改变,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以生为本,使教学活动凸显意义和价值。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呼唤,顺应了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索继辉.新课程改革的反思.新课程(教研版),2008(5)

[2]董自明,阴卫东.以实为根以生为本――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追求.中国电化教育,2005(4)

[3]王振宏.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初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3)

上一篇:关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细节 下一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践导入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