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1 04:40:47

翻转课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舶来品的教学模式,获得众多教育者粉丝的追捧。该文主要介绍翻转课堂的内涵、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翻转课堂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它以学定教,关注课堂的生成,能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翻转课堂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085-0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翻转课堂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深层次地融合,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翻转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模式,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兼顾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 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经可汗学院得到推广和发展。翻转课堂分为知识学习和知识内化两部分。课前学生观看教师精心制作的微视频,自定步调、自主学习,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向教师反馈,完成知识的传授。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协作探究、互动交流,共同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完成知识的内化。

2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2.1 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注重以学定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依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我调节,自定步调,自我掌控,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学生课上在教师的启发、指导和组织下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堂内化过程围绕问题展开,学生在互相协作、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中提升主体地位。翻转课堂以学定教,改变传统先教后学的顺序。

2.2 以课堂问题为导向,注重知识内化

课堂本来是每一个学生在兴趣、爱好和目标为导向的指引下共同演绎的一个知性灵动的世界和生生不息的天地。在翻转课堂中,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线,课前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教师分类汇总;课堂上教师从传道授业者转向解惑答疑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通力合作直面课前的疑难杂症,完成知识的内化,提高课堂效率。

2.3 以个体差异为着眼点,注重学生参与

课堂教学应是一池思维碰撞、自我对话、互动对话的活水。课前通过学生提交的反馈问题,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和学习盲区,在课堂小组讨论交流中,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各个学习小组交流探讨或者是一对一的讨论,共性问题一致解决,个别问题个别辅导。问题在师生、生生的互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解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3 翻转课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思考问题、学习知识、发展思维。翻转课堂同样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该文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几和第几》为例,阐述翻转课堂的应用过程。

3.1 课前观看视频,学习知识

在翻转课堂中,鉴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本节课的微视频时间在4分钟左右,课前笔者先将录制好的微课视频到班级微信家长群中,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进行深度预习,完成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低年级学生的智慧从指尖中开始,思维从动作中发展,知识从操作中学习。学生找一找家中的糖果、卡片等物品,根据视频的指导摆一摆,在动手操作中想一想,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思维。课前学生对微视频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收集学生的问题并分类归纳,以便于在课堂中集中研讨、讲解。

3.2 课中研讨交流,内化知识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经过课前深层次地预习,对知识更加深入掌握,不断延长课堂知识内化的时间。针对本班学生特点采用异质分组,4人一小组,学生在自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形成学习共同体,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帮助。

3.2.1 口头汇报

课堂中小组各口头汇报,如“学习微视频《几和第几》,你有哪些认识?”通过提问,学生自由表达,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力。

3.2.2 错误研讨

郑毓信教授说“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是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到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自我反思的过程。”在课堂中笔者设计学生普遍出错的一道练习题(如图1所示)。学生先做题再讨论易出错点然后总结汇报最后集中解决。学生第①题和第②题出错率比较高,学生在组内引发热火朝天的讨论,如:“在读题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会出错呢?到底错在哪里?”经过学生的集思广益,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总结出:读题时要谨慎仔细,要分清方向,到底是从左往右还是从右往左,而且要弄清楚是“几个”和“第几个”,“几个”就是几个,“第几个”是一个。引导学生分清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关注本节课的重难点。师生总结出做题的顺口溜“顺序要分清,是几就是几,第几是一个”。

3.2.3 应用拓展

在课堂中呈现一些开放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协作学习的环境下,自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话交流、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练习环节,笔者设计“我有几块糖”(如图2所示)的应用拓展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交流研讨、展示汇报的形式展开,学生呈现多种方法:用课前手中准备好的糖果摆一摆,用笔在纸上画一画,列式子算一算。通过摆、画、算等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2.4 评价总结

在翻转课堂中,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

3.3 课后查缺补漏,完善知识

课后教师将课堂中的问题、动态生成的学习资源进行整理,到网络上,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能力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没有学好知识的学生可以利用课前和课后上传的学习资料进行二次学习,实现分层次教学。课后培优补差,查缺补漏,可以保证尖子生吃好,中等生吃欢,后进生吃饱。

4 结语

有人将翻转课堂看作破坏式创新教育,毋庸置疑,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学生课前学习知识深度预习,课堂上内化知识,以学定教,以问题为主导,精简教师的讲授时间,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知识导向的课堂向素质导向的课堂转变。

参考文献

[1] 高楠.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画垂线为例”[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2] 刁守娣.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课例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5.

[3] 黎启韶.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以《画角》一课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5(3):29-32.

[4] 马伟豪.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7):53-55.

上一篇:基于智慧城市体系下的生态环境大数据研究 下一篇:多金属氧簇复合物体系的可逆动态组装、可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