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波兰”

时间:2022-10-01 03:48:00

2014年6月3日奥巴马访问波兰,双方就乌克兰局势发表看法,并讨论如何深化双边安全合作。4月初,乌克兰危机最高峰时,波兰就表现出明显的对俄强硬姿态,波兰总理甚至对北约在波兰的军事部署速度太慢表示不满。波兰外长也曾指出,希望北约能在波兰境内部署两个重武器旅。5月8日,在同来访的北约秘书长拉斯姆森会谈时,波兰总统科莫罗夫斯基表示将与政府讨论是否有必要将军费占GDP比例由1.95%提高到2%。即使乌克兰重新纳入俄罗斯战略轨道,波兰作为北约成员国,自身安全也是有保障的。那么为何波兰在此次乌克兰危机中采取如此强硬的态度?

历史夙愿难以释怀

16~17世纪的波兰曾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疆域从波罗的海直至黑海,并曾在欧洲政治中发挥重大作用。现在乌克兰的大片地区当时都在波兰版图之内。但17世纪后波兰不断衰落,包括沙俄在内的欧洲强国为控制波兰展开激烈争夺。进入18世纪后,沙俄成为压迫和瓜分波兰最严重的国家。1772年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国,1793年俄普两国,1795年俄普奥三国三次对波兰进行瓜分,沙俄每次都参与其中,攫取了包括乌克兰地区在内的大片原属波兰的领土,第三次瓜分后波兰亡国。1815年击败拿破仑后,沙俄再次伙同列强瓜分了拿破仑扶持的华沙大公国,沙皇自兼波兰国王,波兰再次亡国。

进入20世纪后,波兰同俄罗斯的纠葛依然继续上演。1918年11月波兰脱离苏俄恢复独立,随即得到巴黎和会的认可。独立后的波兰野心膨胀,力图恢复1772年前的俄波边界。1920年华沙之战波兰打败了苏俄军队,1921年波苏签订条约,双方承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独立,但乌、白西部地区划归波兰,这为二战时苏德分割波兰埋下伏笔。1939年9月希特勒德国进攻波兰,苏联随即依据《苏德秘密协定》出兵波兰东部,导致波兰再次亡国。1940年苏联在卡廷森林枪毙了2万波兰俘虏。战后,苏联又通过雅尔塔体系,使对波兰东部的占领合法化,更强行将波兰拉入苏联阵营。但波兰是东欧国家中最早试图挣脱苏联模式的国家。1956年,波兰爆发波兹南事件,开启了东欧国家试图摆脱苏联模式的第一步。1989年波兰团结工会上台,打下冷战铁幕第一道裂缝,在东欧国家中引发多米诺效应,开启东欧剧变进程。

波兰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沉沦”都与俄罗斯有关,而争取民族独立与复兴之路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等同为摆脱俄罗斯控制之路。“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成为横亘在波兰和俄罗斯之间难以跨越的心理障碍,这无疑成为推动波兰在此次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对俄采取更为强硬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历史惯性与外部推动

后冷战时期,波兰为应对俄罗斯的战略威胁,在安全领域采取追随美国的战略。1994年,波兰成为第一批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前集团国家。1999年波兰又是第一批加入北约的东欧国家。2003年,在德法等传统西欧大国反对的情况下,波兰在外交上公开支持美国出兵伊拉克,还派兵参加美国的“志愿者同盟”,并在战后派兵驻防伊拉克。2007年1月,美国表示要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波兰政府在国内高达51%民众反对情况下,于2008年8月20日同美国正式签订反导协议。安全战略紧随美国已成为波兰外交政策的惯性,在此次乌克兰危机中波兰追随美国,发表对俄强硬立场,是这一战略惯性的延续。

美国对自身全球战略的调整,从外部诱发了波兰对俄强硬政策出台。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积极推动以亚太为重点的“再平衡”战略,加之2008年以来经济危机打击,美国无力在世界其他地区投入更多的力量,因此在地区事务中美国更为倚重地区盟友,减轻自身战略负担。中东地区,沙特阿拉伯在中东事务中正在取代埃及成为美国新的中东战略支柱,并在中东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东亚地区,日本在地区事务中愈发活跃;东欧地区,波兰正在逐渐成为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支点。乌克兰危机后,美国就一直有意提升波兰在东欧的战略地位。通过北约机制向波兰增兵。2014年3月12日美国国防部确认,美军将向波兰的瓦斯克空军基地增派12架F-16战斗机及300名军人。6月3日至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欧洲三国,首站即访波兰。奥巴马此行重点围绕乌克兰危机与欧洲盟友进行协商,并重塑美国的大西洋战略,其对波兰的重视可见一斑。美国在安全和政治上的大力支持,无疑增加了波兰面对俄罗斯时的“底气”。

“波兰梦”的召唤

波兰人拥有自己的“波兰梦”,那就是成为东欧地区的大国。实现这一政治抱负,是波兰政治精英在制定外交战略时的根本出发点。

早在冷战末期,波兰就试图干预中东欧事务。1990年德国统一提上日程,波兰提出作为第五方参加谈判德国统一的“4+2”会晤。虽然该提议最终被否决,但为安抚波兰,德国提出建立德国、法国和波兰的三边会晤机制。1991年8月,三国在魏玛举行首次会议,因此被称为“魏玛三角”。“魏玛三角”逐渐由外长会晤机制演变为首脑会晤机制,国际上对其关注度不断增加。这一机制的存在和发展,是德法等国对波兰重要性的承认。同时波兰也在不断整合东欧地区的政治资源,试图在东欧国家中获得领导地位。波兰不仅自身谋求加入欧盟,更联合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一起创建了“维谢格拉德集团”,从整体上协调中东欧国家立场,既加强了中东欧国家在加入欧盟等问题上的力量,更使波兰以一个“新欧洲”国家代表的身份,同法德等“老欧洲”国家进行对话。从中不难看出,后冷战时期波兰一直就通过采取一种有别于其他欧洲大国的政策,来不断提高自身在欧洲,尤其是中东欧事务中的影响力。波兰正是企图在德法等西欧大国对俄采取克制政策背景下,采取强硬姿态,充当东欧国家的“领头羊”。

厚实的“家底”也为波兰在东欧政治舞台上博弈增添了不少资本。2013年波兰GDP总量约为496亿美元,世界排名第24位,位居欧盟东欧国家之首。波兰拥有3800多万人口,面积约为31万平方公里,这在欧盟的中东欧新成员中居首位。雄厚的物质基础在构成了波兰施展政治抱负的物质“支柱”的同时,也在不断刺激波兰精英的政治追求。

软实力上,波兰在东欧国家中同样独执牛耳。在欧盟国家经济发展普遍持续走低的情况下,波兰经济拥有良好的发展形势。与此同时,波兰又是转型最为成功的东欧国家。巨大的经济前景和成功的转型经历,使波兰成为东欧,乃至欧盟国家发展的“样板”。这种“政治优越性”,构成了波兰追求政治抱负的心理“支柱”。

且乌克兰对于波兰极具战略意义。布热津斯基曾在《大棋局》一书中发表论断“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欧亚帝国”。实际上,此话是引用的1920年波兰建国后,波兰知识分子对波兰和俄罗斯历史所做的总结。

对中东欧政治地位的一贯追求,地区层面强劲的综合实力以及乌克兰本身的重要性等现实因素,都在促使波兰在乌克兰危机中采取强硬立场。

“预期经济收益”考量

2012年,波兰环境部副部长、国家首席地质学家彼得・沃兹尼亚克曾表示:“新数据表明,波兰的页岩气储量仅排在挪威和荷兰之后,仍居欧洲第三。现在正是对页岩气投资的最佳时间。”如果欧洲因乌克兰问题与俄罗斯关系持续恶化,那么如何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将会成为欧盟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仅德国就有40%的天然气进口来自俄罗斯,而捷克、奥地利等国几乎完全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天然气供气关乎这些国家的稳定。波兰页岩气可能在相当程度上缓解这些国家面临的压力。不排除波兰从经济考虑出发,有意采取强硬立场,激化俄罗斯同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对立,为开发自身页岩气创造有利条件。

但说到底波兰只是一个地区性大国,它不过是大国战略大棋局中的一个“棋子”,其在东欧究竟发挥何种作用,以及发挥到何种程度,最终取决于大国博弈的走向。

上一篇:Application of Tracer Model in the Remainin... 下一篇:托尼·法德尔的智能家居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