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的竖笛教材开发探究

时间:2022-10-01 02:39:05

基于儿童视角的竖笛教材开发探究

【关键词】器乐教学 竖笛 教材开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A-0062-02

器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当代音乐教育家默塞尔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音乐课程标准更是明确要求学生“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并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有着音色优美、表现力强、简便易学、携带方便等优点的竖笛,深受音乐教育专家的青睐。新音乐课程标准编写的音乐教材在面向全体、贴近学生生活、适当降低难度、加强实践与探究方面做出了巨大改变,特别是提供了许多优美动听的竖笛,深受广大学生与教师的喜爱。学生在竖笛演奏的实践活动中,兴趣得到极大地提升,对音乐理解、表达和创作能力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竖笛教材也存在着乐曲数量不足、个别曲目偏难、与学生生活有较大距离等现象。这就需要教师从儿童视角出发,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进行合理的教材二度开发。那么,我们如何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呢?笔者认为,从儿童视角诠释与开发竖笛教材,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能使竖笛教学更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从而激活教材,让竖笛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一、立足儿童认知规律,合理简化与调整,降低竖笛学习难度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作为音乐教师除了要立足音乐课程标准,还要关注竖笛知识特点与儿童认知特点的协调。音乐教育专家明确指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不是专业教育,它的目的不是培养演奏家,而是通过器乐学习多一条获得音乐审美的途径。因此,教师要从儿童视角出发,看待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对偏难、繁、复的内容进行合理删减,降低难度,避免学生在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前产生对竖笛学习的畏惧心理。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竖笛曲《春天来了》不仅音符相对上学期一下子偏多五个,而且还要进行声部合作。再如《茉莉花》《可爱的家》两首乐曲大部分音符都在竖笛的中低音位置反复,这对于刚刚在三年级上学期才学过“SOL、LA、SI”三个音的孩子来说掌握起来比较困难……面对这样偏难的教学内容,如果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恐怕不理想。如果无视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严格按照教材进行,不仅使得教师的教学难度增大,也容易让孩子在困难中丧失学习的勇气与兴趣。此时,我们就要合理简化教材――让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将竖笛学习的难度降到学生可以接受的程度。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天来了》这首乐曲时,就可以采用教师演奏主旋律、引导学生用学过的三个音为乐曲进行单音伴奏的方式进行竖笛学习,这种方式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在创作、伴奏的过程中对和声有感性的认识与体验,而且还能使学生体会到与教师合作的快乐。难度太大的《茉莉花》则可以调整到五年级、等学生有能力掌握的时候再学习。

二、基于儿童学习兴趣,以“趣”字为原则,创新竖笛游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常识,但能将这个道理真正落实到课堂并不容易。为什么竖笛教学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有些孩子不爱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一味要求提高演奏技巧,进行太多的机械训练,使得竖笛教学太专业化,枯燥单调。因此,趣化教材在提高竖笛教学效率、让学生在“乐”中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游戏是儿童喜爱的活动,也是儿童经验构成的途径。在竖笛的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将竖笛技巧的学习与游戏紧密结合,创造出孩子们喜欢的练习形式。例如,学竖笛的第一天,让学生在美妙的竖笛声中按音乐节奏走路、拍手,学生就能在领略竖笛音色的同时培养节奏感。在学生学会吹第一个音“SOL”以后就让其模仿教师吹出单音节奏进行“回声游戏”、为歌曲用单音伴奏“伴奏游戏”等;学会“SOL\LA\SI”三个音以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接龙游戏”“句尾加花”……这些立足于教材而创造的游戏,难度都不大,而且可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所有同学通过努力都能达到。这样,在有趣而又容易掌握的游戏中,学生兴趣盎然地解决了基础技能技巧的训练问题。

三、贴近儿童生活,精心选择,补充学生喜爱的教材内容

要想让学生喜欢竖笛,让他们演奏感兴趣的乐曲是必不可少的。为此,笔者买了大量不同的竖笛教材,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既有艺术价值,但又不太复杂的、孩子们熟悉并喜欢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演奏。同时,不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心筛选。例如,学习竖笛高音“MI’FA’SOL’LA”时,可以选择旋律简单而又经典的、学生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贝多芬的《欢乐颂》主题音乐。这种熟悉和喜爱可以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练习中保持高昂的兴趣。再如,教“#4”时可以选择流行歌曲《天空之城》……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优秀作品,不仅丰富了教材内容,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演奏的音乐的美,获得极大的满足与自信。这种满足与自信,将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竖笛的学习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四、关注儿童思维特点,有效整合多种实践活动,丰富教材内容

器乐演奏是一个广泛的学习领域,我们不能将其与其他音乐学习内容人为地分割开来。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器乐教学应该与唱歌、欣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儿童的思维是形象的、综合的,人为割裂音乐学习内容对于儿童学习音乐来说是一种障碍。教师只有从儿童视角出发,呈现多元化的知识背景与参与手段,立足现有教材,有效整合教材,才能使学生在竖笛模块的学习中获得更强的审美体验,提高整体音乐素养。

1.与唱歌相结合。唱歌是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不乏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适合用竖笛演奏。当孩子们在演唱得意犹未尽时,用竖笛进行演奏,可以使学生的体验更深一层。有些歌曲不适合用竖笛演奏,也可以用竖笛单音伴奏。这样让学生带着对歌曲的兴趣和感受进入演奏的音乐实践,可以使竖笛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与欣赏相结合。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编写教材的专家们为学生精心编排了从世界名曲到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包罗万象。这是教材所提供的宝贵资源,我们要灵活运用。例如,五年级下册欣赏班得瑞乐队《春野》时,如梦如幻的主题音乐吸引着所有的孩子,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演奏《春野》的两个主题音乐;欣赏民族音乐《茉莉花》时演奏《茉莉花》,更让学生在亲身演奏时体会到江南丝竹音乐的魅力……这种结合,可以使学生在提高演奏竖笛能力的同时加深对欣赏音乐作品的理解,一举两得。

3.与创作相结合。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不同的教学领域,为学生提供开发创造性潜能的空间。然而,创作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是音准。有的学生就是怕唱不准,所以羞于开口。竖笛是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它可以帮助学生绕开音准问题,直接获得美妙的音乐体验。将竖笛教学与创作结合,可以降低创作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会单音时,可以让学生变换节奏创作单音构成的旋律;学生学会几个音以后,可以让其按照教师提供的节奏填上音符,演奏属于自己的音乐……在这样的创作中,学生没有了音准的困扰,创作起来更加自信。在这样的创作中,学生不仅练熟了演奏技巧,还可以了解简单的创作基础知识,得到全方位的审美体验。

4.与其他乐器相结合。器乐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合奏,在合奏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合奏比独奏更受到学生的喜爱。在竖笛的初学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简单的“卡农”;当学生有点合作意识时,可以选择一些好听易学的二声部乐曲,然后循序渐进地加大难度进行三声部、四声部乐曲排练。为了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丧失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合奏也是一种非常有效途径:让演奏熟练的学生演奏主旋律,学有困难的学生用竖笛进行伴奏。这样通过合奏进行分层教学,不仅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音乐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在新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不断探索,用心去开发与创造,一定能使竖笛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要。

(责编 黎雪娟)

上一篇:《揠苗助长》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下一篇:《认识线段》教学片段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