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创业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时间:2022-10-01 02:10:14

浅析高职创业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摘 要: 本文通过阐述高职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探讨分析困扰高职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现状来探讨创业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 创业教育 现状 对策

创业教育在我国开展不久,如何更好地结合社会实际开展高职创业教育是我们高职院校教育者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开展高职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高职就业压力的缓解。

进入21世纪以来,高职教育飞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国高职院校已达1200余所,全日制高职生约有900万人,占据了高等院校学生数的半壁江山。2003年是普通高校扩招后的第一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212万人;此后毕业生每年的增幅为30%~50%。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已达631万,接近2003年毕业生的3倍。2011年后,每年毕业生人数增加20万。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约有700万。高职毕业生占了这支人才大军的半数,虽是技能型人才,但学历比不上本科生,他们将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解决这一问题,最可行的办法就是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近几年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如一个注册5万元的电脑维修公司,其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一般有4-5个。所以,如果有五分之一的高职毕业生创业成功,那么就能为剩下的五分之四的毕业生创造就业岗位。当然,这也是理想化的状态,说明高职创业教育的开展刻不容缓。

(二)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

现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高职院校急需开展创业教育:一是创业教育作为通识教育,让学生得到自由发展的服务。大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服务,并非仅仅是获得一份工作的“就业式教育”。[1]而是要在学生心中种下创业的种子。因此,每个大学生起码要了解创业的流程、环境和能力。让毕业生对创业不陌生,让创业成为每个毕业生的一种基本素质。二是作为职业教育,针对那些想创业,并且有创业热情和能力的毕业生,具体培养学生创业的风险意识,创造性思维,百折不挠的精神和管理沟通能力,以及创业所需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提高创业成功率。所以开展职业创业教育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与创业,有助于个体的自我实现。

(三)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业史,在残酷的自然生存中,人类学会了游牧,而后懂得了农业生产,发明了机器学会工业生产,接着是商业与贸易。人类在创新创造中发展。如果缺乏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不会有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个民族发展得如何也同样依赖于创新创业能力的挖掘。

二、高职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创业教育更有优势。高职学生实习实训的时间比较长,而且比本科生更早接触社会积累经验,比专科生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因此高职院校更易于开展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从无到有的历程进展很快,影响力也很大,但是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高职创业教育的发展。

(一)高职创业教育课程缺乏系统性。

在美国,目前已经创建了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研究生阶段,都普遍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2]。在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比较零散,不成体系。一般创业教育就是上几节课(课时量很少),而且与专业结合度不高;给少数学生进行一两次创业培训(如SYB培训和KAB培训),每年按照省里要求进行创业计划大赛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再依托团委进行每年一次的素质拓展活动,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少部分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入学校创业园,进行仿真创业锻炼。创业教育缺少创业成功人士对初步创业的学生进行跟踪与指导。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把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仅仅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一项任务来完成,功利性比较强,忽视了学生个体创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高职创业教育缺乏师资力量。

目前高职创业教育缺少创业专职教师和专业教师,担任创业教育的主要是就业工作者和兼职辅导员,他们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高校毕业做辅导员,创业实战经验不足,或是企业锻炼经历不够,甚至还有一些创业理论知识匮乏。学校没有专门的管理创业教育的教学部门,创业教育考核评价不完善,使得创业教育处于边缘地带,不被重视。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大讲政策、创业形势和技巧等理论知识,学生昏昏欲睡,唤不起学生的创业意识。没有完善的创业理论知识和缺少创业实践经历的这样一支非职业性、临时性的创业教育队伍,想要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高职学生创业中存在的劣势。

高职学生由于受学历所限,在校学习的时间最多两年半,再加上很多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急功近利只注重职业技能锻炼,不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生的创业项目一般科技含量极少或是没有,很多项目准入门槛很低,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和消费行业。创业——开拓事业,很艰辛,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承受力和判断力,这正是高职学生创业的软肋,他们有着极大的创业热情,但也是停留在感性层面,由于天然的无经验性,大多数高职学生创业往往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影响创业的外在因素:虽然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有优惠政策,但也是微乎其微,杯水车薪,很难使创业“种子”成长为企业;高职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不够,满足不了更多学生创业能力的锻炼,所以大多数学生第一次创业往往以失败告终。据统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2%~3%。

(四)高职创业教育缺乏德育教育。

高职创业教育缺乏德育教育主要体现在学生创业的功利性和短视性。每年到了创业园公司转接季,私下进行店面折价和抬高公司项目转接价的行为屡见不鲜,甚至为了能转接到项目,游说其他竞争者与之合作或是放弃创业项目。由于在学校创业实践,创业风险不大,有的学生来创业园是为了过把老板瘾,不致力于创业研究和探索,缺乏组织管理能力,导致有些好的项目经营管理不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功利性越来越强,包括入党动机。这就要求创业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德育教育。

三、高职创业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

(一)遵循规律,建立完善的高职创业教育体系。

我们要遵循认知规律,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的目标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建立完善的高职创业教育体系。高职学生的学科应用性较强,所以高职院校要增强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内在逻辑联系与融合,理论联系实际,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个人认为,创业教育可以分层次进行:针对大一新生,要进行创业知识的普及教育,可以作为一个专题来系统学习,引入创业成功者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创业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参与创业公司实践实训。针对大二学生,学校要聘请创业成功人士来做创业讲座,跟专家面对面,拉近与创业者的距离;以及利用课堂和网络,让有意向创业的学生知道创业需要做好准备,包括创业伦理学、经济经融知识、法律知识、管理方法、创业心理学等知识的准备,鼓励他们认真做一份创业计划书,而后进行仿真加全真的实践,积累经验,锻炼学生的创业品质。到大三阶段,强化项目,注重创业心理健康教育和创业环境学教育,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气质。整个三年的高职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课程的必修课、选修课、讲座、培训和实践课等形式要有机结合,与专业融通,有的放矢来增强高职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二)整合、优化高职创业教育资源。

优化创业教育资源,首先要建设专业化的高职创业教师队伍。一是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熟悉企业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二是给教师提供各类创业培训机会,使其创业知识系统化;三是邀请创业成功者、企业管理者或风险投资家担任创业指导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密切校企联系与合作,增强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其次,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高职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以能力本位,提升高职学生创业综合素养。创业讲求的是实际操练,光讲不练或是锻炼得很少,理论难以与实践结合,达不到理想的创业教育效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在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创业指导师全程跟踪,并在关键处给予具体指导。校内创业园是很好的实践平台;公共实训中心,也可以锻炼学生创业所需的技术能力;到创业型企业去学习他们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开阔视野;创业学生的小微企业如能注册,那么将会获得更多的实战经验,为下一步创业积累宝贵经验。

(三)重视德育,创业教育要始终围绕育人理念。

德育教育是创业教育价值观的核心,能促进创业品质的养成。纵观古今创业成功者身上都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吃苦耐劳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毅力,抗挫败的心理和回馈社会的爱心。这些品质的养成离不开渗透在创业教育中的德育。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创业教育亦是如此。拥有良好素质的创业者才能让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岗位,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德育教育的实施,可以渗透在创业教育的课堂上,通过介绍创业者跌宕起伏的创业路,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精神感召力,陶冶情操。在创业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懂得回馈社会,比如爱心捐款,用于捐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或是希望工程;在仿真或全真的创业环境下,为勤工助学的学生提供实践岗位,赞助学生活动,带动其他学生创业。

(四)多方努力,推动高职创业教育的发展。

创业教育的长期性、多学科的交叉性、复杂的系统性和对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性,决定了必须有一定规范力、执行力的保障体系来推动。[3]政府、社会和学校应该齐心协力力来保障创业教育的开展。

政府部门要在教育评估中引进创业教育的权重。在中小学阶段普及创业教育,大学阶段培养创业能力。政府作为第三方来跟踪高校人才培养状况,以学生工作几年后的岗位薪资水平、行业分布特色及对母校的满意度来评价学校办学的成效。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让好的项目成长起来。政府要鼓励引导企业家到学校进行现身说教,因为他们对学生的创业指导远远比捐资更有意义。此外,作为创业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创业教育的研究,理论结合实际,完善人才的培养模式,让创业教育顺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光伟.论高等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目标及实现路径[J].当代教育论坛,2010(12).

[2]武正林,沙启仁,毛建国.就业与创业指导[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3]席升阳.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针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激励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