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时间:2022-10-01 01:42:17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加强教学情趣,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对创新的“趣”。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主体对阅读要有兴趣,兴趣产生了,自然会有阅读的激情,以激情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导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精彩的导语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因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教材特点等,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带着学习兴趣进入到求知探索过程。

其次,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奇”。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目标激励、语言情感激励等,以“情”制胜。通过启发性语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学生因问题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趣,积极地去探究、创新。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如在教学《趵突泉》一课时,在理解了泉水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这句话是不是有些夸大了?为什么?”让学生去阅读、探讨、思考。这样在领悟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哪怕是有悖于文章内容的看法,这样让学生在无形中参与创新,进行创新。

二、培养质疑精神,创新科技行为

前人思维的结果会因当时历史环境的束缚而不适应现代。让学生以审察的态度去认识前人总结的知识,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发现不足,去大胆质疑,这是成功地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教学基础。如在教学《郑和远航》时,有位学生提到那么多人出发需要带很多东西时,学生兴趣极大,一会就列举了许多,最后就在用不用自备饮用水处,学生产生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大海中就是水多,备水那不是多余吗?而有的学生却认为海水是咸的不能饮用。看到学生争得面红耳赤,我抓住契机让学生回家查找如何将盐水变成淡水的知识,并试着解决此难题,用笔记下实验过程,设计出好的解决方案。事后学生的作品丰富极了,有很多创新思想。其中有查资料的,有动手做实验的,有写设计方案的等等。

有了质疑就容易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展开自己的创新性行动,进而达到发挥自己创新能力的结果。学《虎门硝烟》时学生就对销毁鸦片采用的方法产生质疑,当时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并且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为了让学生明白只凭口说是没有说服力的,此时我就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己先了解,查找资料了解其中的道理,并思考为什么用这种办法?以及用这种方法的益处。有了质疑,学生课下还明白了许多有关化学反应的知识,制作了内容充实的科技手抄报。

三、充分解放学生,解放学生手脑

1.解放学生的口。《课程标准》中有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应解放学生的口,加强说的训练,多问为什么,给学生说的机会;教师精讲,把说的机会和时间让给学生,并且要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2.解放学生的手。就是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勤于动手。《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在小学阶段会写其中的3000个字。”语文教学中的动手,要求学生不仅会写字,还要把字写对、写美观。在其它方面,动手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之一。学生只有在动手的基础上动脑,才能培养自己的独特思维,才会有更多的创新成果。

四、训练学生思维,学会求同存异

创新思维最大的特点是求异,而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过于求同。求同过多,出现“人云亦云,缺少创见”的弊端。所以,训练学生思维,不止限于求同,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求异,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同一项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以识字为例,让学生记“坐”字,有的学生认为两个小朋友在跷跷板上玩就是“坐”;有的认为“坐”就像老师的天平……他们运用的方法不同,却完成了同样的任务――记住“坐”字,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应予以肯定、鼓励。以作文教学为例,教师让六年级学生写一篇作文――《月光下》,体裁、内容不限。有的学生写的是月光下美丽的景色;有的写的是月光下发生的一件事……他们各展其才,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和选择,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课堂上允许学生插话,质疑问难,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敢于猜测、求异、创新。教师用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找回自信。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逐步得到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展现。

上一篇:课堂教学中处理偶发事件的教育机智 下一篇:自制器材在教学中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