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时间:2022-10-01 01:05:57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摘 要: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从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精心设计课堂实验,注重教学信息反馈等方面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教学目标;课堂情境;课堂实验;信息反馈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我有幸聆听了夏校长执教的《声音的变化》这课,感受颇深。下面我结合这课来谈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的一些体会。

一、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对落实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利用生活中的乐器及物品,探究声音的高低和什么有关。建立“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这一科学概念。为了突破重难点,夏校长一是借助铝片琴初步感受声音的高低与物体长短;二是观察长短、松紧不同的橡皮筋的振动状况有什么不同,并同发出的声音联系起来。借助对音叉的观察来引入振动快慢的问题,并通过提供相应的资料以及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这一科学概念。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感受声音高低,夏校长创设了音乐课上唱音阶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音阶练习,自然就能感受到声音的高低,并能通过这个音阶判断声音的高低。为了让学生理解声音的高低跟物体的长短、松紧有关,夏校长借助了铝片琴。她先自己敲敲铝片琴让它能发出不同的音阶,不给学生看到,让他们根据声音猜猜教师是从长到短还是从短到长敲的。在此基础上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亲自去动手探究,由于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实验效果也很好。

三、精心设计课堂实验,提高课堂探究效率

小学阶段科学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学生需要亲身体验以直接获得“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为主的学习过程,其中包括最基本的科学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学生在亲身经历了科学活动后,会对科学形成基本的理解,形成与他们年龄相适应的探究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科学实验,细心指导学生实验,这样更有利于达成合理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夏校长精心设计了铝片琴的教学实验,在实验的指导上注重细节的处理。如,在做橡皮筋实验时,夏校长指导学生要保持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不变,用左手“捏”住其中的一段,右手拨橡皮筋“弦”。当弦越来越短时,声音的高低有什么变化?用琴码来改变弦长,拨动琴码,振动的弦有什么不同?当弦越来越短时,声音的高低有什么变化?教师边说边示范,这样学生就能比较清楚地明白实验的过程。在做铝片琴实验时教师请学生先预测,再进行实验。完成一个实验后,向老师领取第二个实验的器材,学生边观察边填写两张实验记录表。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研究一下自己带来的小乐器。教师的要求规范,整个实验过程井然有序,实验效果较好。

四、注重教学信息反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在课上恰当运用信息反馈方式,可以及时判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帮助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节课夏校长请学生用力敲打铝片琴上的音节,听听声音的高低和铝片琴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当发现有一学生的实验结果错误时,她让错误的这组学生再重新敲一遍,当这个原来出现错误的学生得出正确结果后,师生又一起敲打了一遍铝片琴。通过再次实验,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了正确的结论应该是怎样的。教师在教学时注重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教学需求出发,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抓住关键环节,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构建优质高效的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庆敏.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2(11).

[2]张益梁.提高科学实验课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02).

上一篇:试论小学英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下一篇:真诚是打开心灵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