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安全管理中人的因素

时间:2022-10-01 12:03:24

浅谈建筑安全管理中人的因素

【摘要】:安全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在安全管理中,人则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的管理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管理层。二是操作层。在落实安全管理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真正使安全管理落实到位。

【关键词】: 建筑施工 安全管理 因素 人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业一直是各国职业安全事故率最高的工业部门之一。据统计,建筑业的生产事故频率、灾害率要高于全国各行业的平均水平,每年建筑业生产事故伤亡人数占全国生产事故总伤亡人数的25%。据日本统计资料表明,歇工8d以上的伤害事故中,96%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歇工4d以上的伤害事故中94.5%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由此可以看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应为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但是,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只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只有以一种结构化的系统方法识别并分析人的失误,找到影响人失误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事故或降低事故发生带来的后果。

1.安全管理因素分析

在建筑工地施工中,直接参与的有两个层次的人员,一层是管理者,另一层是一线的施工人员即操作层。这两个层次的人员由于在施工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同,对施工安全管理起到不同的作用,分别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生产安全。他们的不同作用:

1.1第一个层次管理层次

作为一个建筑企业的管理层,对安全事故是有着深刻教训的。据有关部门统计,建筑工地的死亡率仅次于交通事故,它每年都要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给数万个家庭带来不幸。建筑工地危险因素很多,危险源也很多,这些年国家也出台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力的扼制了建筑工地群死群伤等恶性事故的发生,但是并未从根本上使安全形势得到好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的管理层必须在工期进度和安全生产之间作出艰难的选择。以土建施工为主的单位,往往每一项工作都存在风险,按照现代安全管理的理念。必须在安全处于可控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可是这是要花大量时间,有时占到正式工作的三分之一。虽然大家都清楚,安全生产是所有工作的前提,但有时在巨大的工期压力之下不得不选择进度。这是安全隐患如影随行的根本因素,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就不可避免了,另一方面作为管理者本身的安全意识和自身的管理水平。安全需要投资,而投资往往不像其他的投资能立竿见影的见到经济效益,于是绝大多数的工程承包者仅仅停留在能维持就很满足的地步。种种发生在管理者本身的问题遏制了工地施工安全的完善。作为一线的专职安全员,受聘于具体的承包者,从承包人处领取薪酬,由于利益的驱使,好多的问题只能是委曲求全,按老板的意见办事,就是发现了安全隐患也得不到及时的整改,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1.2第二个层次操作层

作为一个大型企业。随着社会化的进程,企业规模日益壮大。管理层和劳务层也逐渐分离,实际操作者基本都是农民工弟兄,他们的安全意识本身很淡薄。。考虑和关心的很少,大部分人只是关注能不能及时足额拿到工资。其实,我们国家这些年相继出台不少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法规。作为一个国有企业,也有着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的办法和手段。一个农民工从入场到上岗是要履行很多手续的。作为操作层的每一个具体的个体要切实的纳到保护自己。保护别人,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去。具体作到:1)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2)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3)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2.落实安全管理的措施

2.1全面认识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

安全与生产具有相互依存、互为目的的辩证关系。实践告诉我们,安全管理工作能否搞好,首先在于思想和行动上能否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摆在正确位置。从法制上讲,搞好安全管理工作本身就是法制的要求。不抓安全,就是违法行为。从效益上讲,必须清醒认识安全与效益的辩证关系,安全既是保证和提高效益的前提和条件,又具有很大的潜在效益。搞好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还会提高社会效益。从维护职工利益上讲,提供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是维护基本人权的客观要求,更是对职工切身利益负责的体现。同时,政府对发生重特大事故的企业采取降低资质等处罚,企业招投标受影响。一旦发生事故,企业牌子被砸,形象受损,市场占有率减少,发生事故导致的经济赔偿、设备损伤不可细算。因此,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与建筑事业的发展是高度统一的安全管理工作是衡量企业各方面工作水平高低的度量计

2.2 坚持民主化的管理方式

安全管理中,人是最根本的。需要重视人、关心人、激励人,就要在管理方式上实行民主化。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企业法人代表,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第二层次是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全权委托人,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第三层次是班组,直接负责施工安全。三个层次分工不同,管理侧重点不同。但在管理中必须兼顾所有人的利益,一项决策做出之前,应把方案拿出来,由企业法人代表组织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组织一线施工人员逐层进行讨论,做出反馈意见,必要时可以跨级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和实施的顺利。

2.3 坚持激励化的管理动力

马克思说过,人们追求的一切,都同他们利益有关。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 要求管理者深入理解职工的内在需求,并予以满足,从而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目前,多数企业安全管理采取的是负激励,即违章罚款。虽然有激励作用 但不免单一,且易使人感觉安全生产很“冷”。因此,企业要注意多运用正激励。一方面可以在各层次安全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完成情况好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大力表扬和物质奖励,另一方面 ,可以评选安全标兵,从管理层到操作层都要有代表 满足个人的荣誉感。

2.4坚持情感化的管理手段

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精神力量起着极大的作用。其中,人的感情因素深深地渗透到行为中,影响着行为目标,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安全管理者只有深入了解,沟通和激发职工的内心情感,才能在管理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要细微处见真情,这样才能感化人心。以便和谐一致,团结协作促进安全管理,消除管理中的抵触情绪。

2.5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操作者的安全技能是基础,有效提高操作者在施工作业中的安全技能, 养成遵章守纪光荣、违章违纪可耻的安全生产道德和习惯,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防止事故的基础。首先,在安全意识教育中应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需求出发,把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作为提高操作者安全意识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群众性的自我教育,引导和启发操作者从生命价值中体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教育中的亲合力和感染力。只有从操作者的思想中真正树立了自我保护意识,才能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自觉行动。其次,坚持新工人“三级教育”。岗前安全技能和劳动安全常识教育是提高操作者安全能力的关键,在教育培训中突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应根据施工现场的作业特点,制订教育培训方案,做到缺什么学什么、提高什么。其三,在培养人的安全操作能力方面必须坚持“严”字当头,令行禁止的原则,同时也要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结合新。

3.结束语

事故的发生是内外因素交替吻合的产物。从内因讲,是各种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矛盾发展的结果。从外因讲,生产工艺及作业操作方式、配套管理措施、安全设施投入等都直接影响生产及各个环节中矛盾的发展。其结果或诱导矛盾向安全稳定发展,或导致事故发生。其核心是人的因素。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归根结底是人的管理。因此,研究安全问题必须从人的因素和人的管理入手。只有这样,才能把安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阮连法 建筑企业管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成军 最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汇编[_].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孙宏宇 浅析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期刊论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5)

[4]张皓,翟大鹏,吴伟华 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若干问题 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4(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高速公路病害及日常养护探讨 下一篇:如何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项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