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兴名校

时间:2022-09-30 10:16:14

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梅贻琦老先生曾有过一句非常经典的格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说的是“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这是他就职期间出台的一个重要施政方略。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首任校长吉尔曼有个原则:将霍普金斯的钱用于“人”,而不是“砖块和灰浆”。他曾说,“大学的荣誉应该取决于教师和学者总的品质,而不应取决于人数,更不应取决于供他们使用的建筑物。”这与梅贻琦老先生的“大楼”与“大师”的论述异曲同工,他们的至理名言精妙地表达了大学应有的办学思想。其实,梅先生所说的“大楼”与“大师”,并不仅仅适用于大学,也适用于整个教育,至今仍是教育发展所应传承的法宝。

2011年7月7日,四平市委副书记、市长石国祥到四平市实验中学视察工作时,提出了实施“四名”战略的意见,即“办名校、树名师、立名训、育名人”。在谈到发挥好名师育人的作用时,他指出,“要实现把学校办优、办精、更好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首先要培养名师,有了名师才有名气,无论是重点大学,还是名牌基础教育学校,都是在依托名师办学。”由此,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名师兴校的重大意义。当前,在教育界普遍存在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即名师越多,学校越有名;反之,越是名校,名师也越多。名师丰富多彩的教学个性风格,层出不穷的教科研创新成果,所培育的莘莘学子,英才辈出,成为学校赖以成名的不竭动力。名师、名校是教育的品牌,是教育的旗帜,它标志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声誉,它以较高的教学质量为根本特征,为广大学生、家长、社会所认同和喜欢,有着较好的口碑和较高的知名度。名师可以带动一个学科,带动一支队伍,进而起到由此及彼,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树立学校形象的作用。因此,“名师兴名校”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成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不懈地思考和研究的工作内容,成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

名师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培养过程。也就是说,名师培养既要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更要耐得住时间的考验,这样才能迎来人才济济的美好明天。近几年,四平市教育局对名师培养工作进行了深入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实效。

目前,四平市共有全国优秀教师68人,全省优秀教师219人,全市优秀教师3505人,省特级教师56人,省级学科带头人99人,省级骨干教师248人,市级骨干教师1556人,职业教育省级“双师型”教师166人。虽然我们的名师队伍在扩大,专业化水平在提高,但是真正能在市里、省里乃至国家叫得响、拿得出,能产生一定影响的名师,还是微乎其微,屈指可数,而且有一定名校效应的学校也不十分凸显。总理曾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四平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这对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流的城市,必须有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教育,必须有一流的教师。因此,在全市教育系统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技艺精湛、业绩突出的名师队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需要,是民生的需要,也是教育部门在新形势下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近两年,四平市教育局新一届党委确立了“抓规划、抓巩固、抓突破创新”的总体工作思路,明确了“大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构建优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工作目标。在教师队伍建设,尤其在名师培养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科学设计了有效载体,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实现“名师兴名校”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实施名师带动战略,助推教师业务提高。建设学科专家队伍。高中各学科专家队伍已经组建完成,对高中9大考试学科分别建立了学科专家组,整个高中学科专家组共由110人组成。先后开展了高中各学科“专家型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教师之间积极互动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举办教师专业化发展大讲堂,邀请外地名师来平讲学,广泛汲取他们的成功经验。2011年,由外请名师对全市高中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的750名任课教师进行了培训;举办初中和高中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共有600多名教师参加;开展初中教师13个学科的培训,共有4000余名教师参加。经过培训,开阔了教师视野,更新了教学理念,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创新培养培训方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在坚持继续抓好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过程考核和精细化管理的同时,实施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工程。2011年上半年,聘请北京基教研中心地理教研室主任李通、北京市示范高中第171中学物理组长冯明和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韩新生老师和北京五中的张道林老师来四平讲学,对高中4门学科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辅导。2011年下半年,在华宇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开启了“华宇教育大讲堂”,分别聘请了全国知名的教育教学改革专家河南西峡一中校长杨文普和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来我市开坛讲学。讲座中既有理论的讲解,也有具体案例,还介绍了很多颇具实效的具体方法。6位专家的讲座不抽象,不空洞,与会教师在听讲过程中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受益匪浅。专家的讲学对深化我市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基础教育的办学水平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

实施“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缓解师资短缺现状。实施“农村特岗教师计划”是切实加强农村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战略性举措。其宗旨是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老化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市自2009年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共为全市农村地区补充特岗教师1407人,分布在全市5个县(市)、区的360所学校,其中148所学校为初中,212所学校为小学。“特岗计划”实施范围的扩大、计划数量的提升为我市农村义务教育提供了一支数量庞大的教师队伍,有效地缓解了我市农村地区中小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素质较低的问题,提升了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拓宽干训培训渠道,彰显校本干训魅力。几年来,我市始终采取多渠道的中小学校长“干训”培训模式,对每年的“国培”和“省培”计划都认真组织实施。同时,利用市教育学院的教育资源对全市中小学校长实行了专题“轮训”。2011年,完成初中校长全员培训人数达到1300多人,市级骨干校长培训达到66人。四平市铁东区教育局适应新的教育发展形势,创新思维,主动实践,探索出“案例教学‘校本培训’”干训模式,并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极大地提升了校长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管理水平,受到省教育专家的一致好评。2011年11月21日,吉林省中小学校长培训“案例教学”现场会在四平市铁东区召开,他们的典型经验得到了与会同志的普遍认可,并加以推广。

多年来,四平市教育局始终坚持把以教师为主体的人才队伍作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从人才的选拔、培养、管理入手,着力打造“德艺双馨”的教师团队,取得了显著成果,涌现了一大批教育精英、领军人物,现已成为四平市教育事业上的宝贵财富。

特级教师。近几年,市教育局按照省教育厅制定的特级教师评定标准,精心组织、严格把关,坚持好中选优的原则,层层评选推荐我市的省级特级教师。目前,我市共有省级特级教师56人,其数量居全省前列,这是我市大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结出的丰硕成果,他们均已成为我市教育战线上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

教书育人楷模、教书育人模范、优秀教师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平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我市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为了大力弘扬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崇高风尚,每年教师节都对业绩突出、师德高尚的教师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仅2011年教师节,全市就表彰了优秀教师175名、优秀教育工作者25名,同时在全市还树立了10名教书育人楷模,20名教书育人模范,70名优秀教师标兵,共计表彰300人。通过表彰,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广大教师的集体荣誉感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在全市上下也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教学标兵、教学能手。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进我市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建设,促进教学工作一线教师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市教育局在全市普通高中、初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了教学标兵、教学能手评选活动。2011年,全市共评选出教学标兵24人,教学能手53人。通过教学标兵、教学能手评选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广大教师努力钻研业务的工作热情,形成了广大教师思进、思学、思比、思为的进取精神和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

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是我市教师队伍建设的常态、长效机制,是广大教师脱颖而出的成长平台。目前,我市共有省级骨干教师248人,市级骨干教师1556人,省级学科带头人99人。这是一支观念先进、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名优教师队伍,多年来,对全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不可估量的辐射、影响、带动作用。

教育科研型名校长、教育科研型名教师。培养和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育科研队伍是科研兴教的客观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保持教育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市教育科研取得了丰硕成果,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思想深入人心,涌现出许许多多科研型校长和科研型骨干教师。为了鼓励、表彰、发挥他们的先进作用,2011年进行了第三届科研型名校长、科研型名教师评选,共评选出科研型名校长22人,科研型名教师48人。这一做法,不仅提高了教师队伍科研素质,有效地发挥了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更主要的是促进了全市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向更深层次目标迈进。

2012年,根据国家、吉林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四平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工作及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部署,为适应四平市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在全市教育系统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三年一个周期,着力培养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识渊博、业绩出众并能起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教育教学拔尖人才和教育专家,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的先锋和教育科研领军人物,进而提高全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我市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加强名师的选拔和培养,提高名师待遇。科学制定名师人选的选拔机制、培养机制和管理机制。选拔名师人选按梯次原则进行选拔,每年选拔培养省特级教师3人,省学科带头人10人,省骨干教师30人,市学科带头人50人,市骨干教师300人。经过培养认定合格后,分别授予荣誉称号,同时实施“名师五优先制度”。优先推荐参加上级各类评优选先活动;优先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优先安排外出学习考察、专门会议或学术交流等;优先推荐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优先进行岗位聘任。

加强名师道德修养,提高专业发展水平。专题开展“四师一满意”主题教育活动。“四师一满意”:即“立师德、塑师魂、强师能、正师风,做人民满意教师”。遵循师德、师魂、师能、师风同铸的原则,遵循教师、校长、班主任专业发展及其成长规律,构建科学的名师师德评价体系。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名师培养的首要任务,重点解决“五大方面问题”:即师德修养不高的问题;职业纪律涣散的问题;专业素质不精的问题;行业风气不正的问题;教育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打造三支队伍:即一支“学识渊博、业务精湛、善于钻研、肯于奉献”的专任教师队伍;一支“师德高尚、爱生如子、善于管理、家长满意”的班主任队伍;一支“德才兼备、理念先进、开拓创新、廉洁自律”的管理者队伍。要把名师的高尚师德内化为学生做人、求知的强大动力,内化为教育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

开展四平名师上挂、下联、横辐射活动。“上挂”是指选派四平教育名师团队到知名的高等师范院校或科研院所培训提高。“下联”是指选派地处城市的四平教育名师对口支援农村薄弱校,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实施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春风行动计划”,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解决农村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等问题;“横辐射”是指选派不同梯次的“四平教育名师”与域内外同类学校、同类名师联姻,开展互访、互派交流活动,逐步建立起“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校际合作关系。

大兴名师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风。开展“名师读名篇”活动。每位名师每年都要通读多部国内外著名教育家、学者著作,并撰写读书心得,奠定名师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建立科研立项名师有责制度,每位名师每个培养周期都要设立教科研课题或项目,不断推出新成果。走研训一体化之路,提倡研训的有机结合,利用名师的研训成果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促进研训相长。网上开通四平教育名师工作室。在名师所在学校、各县(市)区教育信息网和四平市教育信息网上开设名师工作室,利用互联网快捷、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的优势,开展教师网上培训、交流工作。开展名师有形成果展示活动,将名师成长期间的有形成果进行积累,对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经验、教育教学理论、教育科研成果,通过现场会、交流会或专题讲座等形式予以展示,并适时编辑结集成名师文库,有针对性地加以推广和运用。

加强四平名师后备人才团队建设。我市最高层次的教育名师都要经历普通教师、县(市)区骨干教师、县(市)区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特级教师这样一个成长过程。按照人才成长梯次和成长规律,每年都要选拔相应数量的后备名师人选团队,把有一定影响、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教师培养、补充到高一层次的名师队伍,使名师的总量不断增加,名师的结构更加合理,名师的效能明显增强。

营造名师成长的良好氛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积极与各级新闻单位联系,大力宣传名师。宣传名师是扩大名校影响的一种策略,也是提高名师成就感和幸福感的一种途径,将名师的教育价值观和崇高的道德风尚宣传出去,会更好地激发所有名师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要集中对四平市名师培养工程的意义、目标任务和名师作用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教师成长、维护教师形象的舆论氛围;对四平市名师培养工程进展情况和工作经验进行广泛宣传报道,突出宣传我市教育名师资源优势和“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所取得的成果;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努力在全市教育系统形成“学名师风采、走名师之路、创名师业绩”的良好风尚。

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很大程度上,名师就是一所名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面对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面对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将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重点,以师德建设为保证,以育名师、创名校为依托,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创建适合现代教育发展需求的教育名师队伍,为四平市“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上一篇:对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有启示意义的故事摭谈 下一篇:关于教育行动研究中研究者角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