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校?名师?名校长”的思考

时间:2022-08-04 05:17:32

关于“名校?名师?名校长”的思考

1关于名校

名校首先强调的是文化,它应有一个经久不衰的历史和厚实的文化积淀,有管理者、教师、学生相互认同的、彼此共享的文化价值观念,并且这种观念已成为一种大家默契的自觉遵守的准则。

名校要有位名校长,这位校长有充满智慧的办学思想,能站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沿,接触最先进最新鲜的教育思想,同时还要能够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把思想转化为实践中的做法,然后把具体化了的做法内化成每位教师的日常行为,渗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名校要有一批名教师,他们应是师德的楷模 、教学的能手、服务的标兵,他们会创造高效能的学习情境,合理应用课程资源、教学技术和教学关系,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名校还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这特色应突显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学校内部形成了有利于学校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的教育环境,能促进学生特色化发展;二是学校取得了优异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成果,为社会所公认。

我所在学校是一所新办的民办学校,高中办学历史才三年,正处于发展初期,并不具备名校的基本条件,但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对名校的追求。学校在办学伊始,就明确提出自己的办学目标:“创福建知名、闽东一流的民办学校,培养品学兼优、身心健康、有发展能力的学生,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办学目标,我们分三步走,朝五个方面努力。

分三步走,即从办学开始用六年的时间,规范办学行为,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学校管理体系,打造一支有一定素质较为稳定的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质量走在福鼎当地民办学校的前列,在校生达2000人;用九年的时间创省三级达标高中,在校生达2400人;用十五年的时间打造学校品牌,彰显学校特色,努力办成福建知名、闽东一流的民办学校,在校生达3600人。

朝五个方面努力,即:

一是找准自身发展的定位。企业有“先找市场,后开工厂”之说,学校也是这样,特别是民办学校。准确定位自己的服务对象,在教育市场中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学校的定位是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办学条件以及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提出“面向闽东地区,服务留守儿童,突显人文、外语,创建福建知名、闽东一流的民办学校”,并始终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二是处理好校长与董事长的关系,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民办学校校长与董事长从根本利益上看是一致的,都是想办好学校,办出效益,但考虑问题的角度往往不同。董事长更多的是从产出的角度和经营的行为来考虑学校管理与发展,校长则从学校的特点,教育规律来考虑问题,同一个问题常常会出现不同的看法与分歧。董事长总是希望将个人的主张、意见、观点的体现、落实在学校管理中,时常会发生直接干预校长行使法定职权的情形,影响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在处理这一关系上,我觉得坚持十二个字策略是必要的,“充分理解、加强沟通、依法维权”。既要理解董事长倾资办学不求回报的善举,又要沟通对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的看法,而且在办学方向、办学思想等原则问题上决不妥协。

三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学校的品牌形象是学校的表现和特征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反映,它的构成要素就是学校内在的和外显的学校文化。内在因素主要包括教育质量、校风、学风、办学理念、管理水平等;外显的因素主要包括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等,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倡导“引领教师追求职业幸福,引导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学校价值观,努力达成校长与师生员工在精神意识上的高度认同,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主动进行自我提炼与升华,把学校管理逐步向高一层次推进。

四是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民办学校的校长和教师都受聘于董事会,都是为董事长“打工”,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这特定的关系决定了校长对董事会负责和对教职工负责的一致性,所以校长对教师的尊重、信任、激励、提升相对公办学校而言显得更为重要。尊重,即尊重每位教师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尊重他们每个人的个体特征,以此来调动他们工作和学习的热情;信任,即充分相信他们的教书育人的能力(他们是通过严格的选拔机制进校的),大胆放手让他们参与教育教学实践和学校民主管理,公平地给他们提供参与学习、竞争、展示的机会;激励,即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原则,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用其所长、容其所短、助其成功;提升,即使用与培养并重,关注他们的专业成长,提升他们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努力通过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来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创建特色学校。走特色办学之路,是创名校的必然选择。特色是一所学校办学过程中根据发展需要而设计和实施的教育活动,并逐步地形成学校独具优势的风格,也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具体表现。我校设计的办学特色是:“突出人文,外语见长,全程关爱”,学校注重高品味校园文化的建设,既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又注重现代人文精神的渗透。将校园规划、绿化、美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实现古典美与现代美的结合;引进外教,努力实现口语教学外教化,外语活动多样化;学校不断完善办学设施,完善寄宿条件,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关爱每一位学生。

2关于名师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广为流传,“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名校离不开名师。能否建设一支师德优良,理念先进,能胜任教书育人工作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从根本上关系到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一位名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广博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敏锐的时代感受能力和信息获取处理能力,以及从事教师工作的职业能力。

我校目前专任教师116名,省市级骨干教师21名,本市名师1名,中高级教师占56.5%,基本上构成较合理的教师梯队。学校拟从三个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名师培养。

一是培植教师对学校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民办学校的性质决定了相当部分教师的打工心态,而这种心态必然致使安全感和归属感相对缺乏,制约了教师工作内驱力的激发。学校在广泛了解教师需求和心向的基础上,努力为教师发展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奋发向上的学习、工作、生活、成长环境。采取教育、启发、吸引、激励等方式,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学校的利益与自我利益的一致性,完全领悟到自己的劳动权益和主人翁地位,让他们在一种良好的学校文化中,生发出归属感和责任感。这样,教师才可能会出于对学校的爱恋而留下、生根、开花、结果。

二是引导教师带着研究的心态工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教育实践第一线的教师,面对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直接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育科研。我们要求教师每年一课题,每月一案例,每周一反思。学校建立年课题申报制度,月案例评选制度,周反思展示活动,促进教师带着研究心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引导教师向品茶那样细心地品味教育的每个细节,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帮助教师在成绩中寻找问题。普通教师习惯于在失败的痛苦中去寻找原因,优秀教师则善于在成绩的喜悦中寻找问题。我们不少的教师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一定成绩,在家长中、社会上赢来一片赞誉之后,平庸者会飘飘然,为此而陶醉;明智者却会在赞扬声中镇定自若、或诚惶诚恐,从成功中反思不足。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引导教师在自己的成绩中寻找问题,寻找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时时要让教师强烈的体验到获胜后的危机感,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有动力去不断地追求新的成功,去领略新的成功体验,去实现自己更为美好的愿景,从而成为名师。

3关于名校长

校长是一校之魂、百师之首、千生之望。名校长更应如此。

名校长首先要有充满智慧的办学思想,它是学校的灵魂,它决定着学校群体的教育行为,指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定位学校的品牌形象。名校长还应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在学校管理中,校长的文化素养与学校文化建设是相生相动的,以文化的引力、张力、推力改变着学校的管理方式并造就学校文化个性管理特色。

名校长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上的领导力。因为校长要协调一个高度知识化的学习共同体,不能仅仅靠个人的良好品性,更需要追求治校有方,要讲究以制度的张力维持学校的人际活力。

名校长还要有在教学第一线上摸爬滚打的吃苦精神和体魄。校长首先是教师,是教师的教师,名校长必须具备高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真本领,才能或者说才有资格带领教师推动自己所在的学校向名校迈进。

我作为一所民办学校的校长,也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当一名名校长“,我明白自己离名校长的要求、标准还有一大截距离,但我始终没有放弃对名校长的追求。我想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朝着三个方面努力。

一要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是行政领导。”一个只会忙忙碌碌、人云亦云,在办学方向与培养目标上毫无主见的校长,是不可能办好一所学校的。校长的办学思想来自于对教育方针的全面理解,来自于对一切先进教育科学理论的消化,来自于对教育实践的总结和提炼。校长的办学思想关键在于内化为教师的共识,转化为全校师生实际的教育行为。因此,只有教育实践中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帮助教师学习,在自己动手总结经验的同时引导教师总结,努力达成学校与师生员工在精神意识上的高度认同,才能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推动学校发展。

二要学会科学管理。追求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有高水平的管理。作为校长,应当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学校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协调性活动,有效的整合、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学校组织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说过:“当领导要学会弹钢琴”,在学校管理中,校长要作一个高明的“钢琴手”,弹琴弹得既有力度,又刚柔并济,使学校各部门负责人既有鲜明的个性,又非常和谐,形成学校工作的合力。

三要精于实践中的思考。学校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常常是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如果校长不带领教师去思考、去解决,学校就无法适应形势要求而持续发展。一所名校的背后,无不体现校长站在时代的最前沿,站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审视教育,思考教育的智慧。所以校长要挤出时间参与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活动,掌握第一手材料,善于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经常性、多视角、多层次审视和检讨自己的工作,用理性的思维,总结和反思自己工作中的得与失,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成为有水平的校长,办出一流的学校。

打造“名校、名师、名校长”,对一所学校来讲,是一个异常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这不单单靠校长、教师的努力,更需要的是政府和社会对教育品牌有一个深刻的、理性的关注,更多的策划、引领和推动。

上一篇:政府采购促进北京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及对... 下一篇:构建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