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教育”中扬帆起航

时间:2022-09-30 05:57:39

从“经典教育”中扬帆起航

记得2008年的初夏,陈琴老师应邀来到我校做“经典素读教育”的经验传播,展示了“素读”教学法这种奇特的教学方法。当时的我对于何为“经典素读教学”既陌生又好奇,对陈琴老师展示了她的学生诵读经典时的录像――孩子们摇头晃脑、或吟或唱、怡情娱乐的场景,我始终觉得不可理解。对于陈琴老师说的,孩子们经过六年的学习可以达到“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能写万千言”,我觉得那更是遥不可及的天方夜谭。那一次,我从心底拒绝接纳这种教学形式,所以陈琴老师所讲述的“素读”教学法如秋风扫落叶般一吹而过,没有给我留下任何印象。后来又有一次,陈琴老师应顺德区北镇教育局的邀请,对北镇全体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素读”教学法的实践经验分享,这一次,我才真正领略到了“素读”教学法特有的教学魅力,彻底改变了我对“素读”教学法的看法。

一、感受“素读”,扬帆起航

还清楚地记得陈琴老师带领着一群四年级的学生,以她最喜欢的一首《橘颂》开启了她的“经典素读教学”。尽管这群孩子还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只见陈老师“依字行腔,平长仄短”脱口吟唱,其音律时高时低,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孩子们顿时如着魔般跟着吟唱,学习情绪激昂高涨,诵读声一浪高过一浪。不到十分钟,这样长的一首古诗,所有的孩子不仅能吟咏,更是能背诵下来,在场的所有老师都被震撼了,这可是我们平时教学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教学奇迹啊!原来,一种愉悦的教学形式能让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从那以后,我开始慢慢地揣摩“素读”教学法的绝妙,对此教学法逐渐产生了好感与痴迷。一个个字符如一条条清澈溪流萦绕耳畔,仿佛那不再是文字,而是一个个小生命,在以他特有的情感和韵律拨动着我的心房。是啊,“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橘树坚贞不移的品格不正如陈琴老师推行经典“素读”的坎坷经历吗?“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陈琴老师以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所得到的真经――“素读教学”,回报社会,回报那些在教育事业中有着不懈追求的有志之士。我终于明白“素读”的无穷魅力来自于一种自然、朴素的情感流淌,它以其特有的韵律之美、情感之真、气势之壮让我为之倾倒,为之着迷……也就在此时,我决定要从“经典教育”中扬帆起航。

二、徜徉经典,生命如歌

早晨,我成了校园中最早的身影。我知道,要想把经典文化的种子撒向孩子们的心田,就得践行“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教导。中规中矩的《弟子规》,通情明理的《三字经》,了解生命来源的《百家姓》,帮助识字习文的《千字文》……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面对圣贤先辈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开始了由外及内的蜕变,由刚开始抵触它们的生涩与深奥,到后来被其中的智慧和感人故事所吸引,再到为掷地有声地深情吟诵所倾倒,一次次被触动、被警醒,之后便是水到渠成地去学以致用。经典文化如春雨润物之势慢慢浸润孩童的生命。自从我采用了经典“素读”教学这一朴素的模式后,我的课堂有了往日所没有的灵动与活力,每一个孩子身上仿佛总能散发出一种温文尔雅的大气、贤淑明理的秀美。现在,经典“素读”成了我和孩子们每日的无声相约,我更愿用自己平凡的生命偕同无数个生命徜徉经典,奏响那经久不衰的生命之歌!

三、走进经典,生活如画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似乎也是一种恩赐,让我有机缘跟随全国特级教师张庆华一起在美的学校进行《国学蒙读》校本教材课题的研究。我再一次倾心走进国学经典,进一步领悟到了经典中的文化精髓。张老师的一番话让我铭记于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起码要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作为一名教育者,最起码要传承祖国的经典文化。”从此,我更加强烈地意识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的重任。龚鹏程的《国学入门》领我初见国学的倩影,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带我初揭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的朦胧面纱,王力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大开眼界,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展现给我的是或悲、或喜、或真、或幻的五味俱全的生活情趣,钱文忠的《解读三字经》《解读弟子规》引经据典,侃侃道来,把我推进了一个文明殿堂,陈琴以20年的教育实践谱写成的《经典即人生》召唤着我的教育使命不断升华……走进经典,我的生命不再有叹息和纠结,在生活中我变得更为释怀。

我们是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把祖国五千年的国学文化传承给我们的学子,我们的后人。在张庆华老师的带领下,美的学校的一线教育者开始思考把国学教育堂堂正正地带进课堂,把经典美文当作小学学习阶段修身养性的精神食粮,就这样一本《国学蒙读》校本教材应运而生了。教材中,我负责了古诗文部分的编写。《答人》中呈现的一种超脱,诗人追寻的自由无羁、闲淡无忧,唤起了我对生活的一种满足,学会了享受内心世界里无拘无束的恬雅之境。《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范成大带给我的田园生活长卷,让我品味到的是一种现代人所向往的精神佳肴。“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仿佛回到了孩童对代,再次捕捉到了那份童真童趣;“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大自然公平地把其恩泽洒落人间,这让我也明白了活着不应该有抱怨,而更多地要常怀感恩之心。在这样纯美的诗篇下还隐藏着诗人那么一段几经“被杀”的遭遇,诗人却不被挫折所屈服,仍把守着善良和恬淡,这也正是我梦寐以求的超脱至善!诗经《木瓜》让我读出了人与人交往的真谛:情感的建立不是物质的等同,更是一种情谊的交流,一种“饮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之怀。岳飞的《满江红》回荡着经久不灭的浩然正气,如灵芝仙丹滋养了我的一片赤诚……

我时常让自己的心灵长河流淌诗意,内心不再孤独,不再忧虑;远离世俗的喧嚣,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便更加陶醉。走进经典,我的生活如画!

四、经典伴随,扬帆起航

自从有了经典文化的传诵,美的学校的老师们一边加强自身学习,一边努力探索恰当、合理、科学的经典文化教学新方法;自从有了经典文化的浸润,美的学校的老师们变得热爱传统文化,乐于传授经典,还开创了可读、可吟、可演、可玩、可画的课堂模式,唤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改变了家长们对经典教育的认知;自从有了经典文化的教学,我们的教育理想插上了翅膀,向着更高的目标飞翔。去年9月,我们通过五年的实践编写而成的校本教材《国学蒙读》正式更名为《中华国学课本》,已被中华书局面向全国公开出版发行。这一套教材承载了我们传承经典的教育梦想,如今它终于走出了我们的校园,一步步迈向全国。当汗水有了回报,努力获得了肯定,这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做好经典文化传承的决心与信心。

愿我们能为更好地推广国学经典的教育执着奋斗,携手同行;让我们一起从经典教育中汲取营养,扬帆起航!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北镇美的学校)

上一篇:专注数学 终成辉煌 下一篇:所谓“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