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财务管理与投资决策的探讨

时间:2022-09-30 04:34:46

小企业财务管理与投资决策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4-000-02

摘 要 投资决策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加强管理,扩大生产和经营运用的必要手段,是企业提升核心价值和自主创新的必经之路。因此,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小企业,把资金投资于收益高、见效快、风险小的项目上去,提高项目投资风险的控制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 小企业财务投资 风险控制

一、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一)筹集资金

对于新创业的企业来说,筹集资金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筹资渠道进行筹资。筹资对于小企业经营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它弥补了企业日常经营的资金缺口,其次,它为企业的长远投资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碍.

(二)资金运用管理

企业筹资之后,筹集来的资金如何运用,这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效果,是企业财务管理追求的最佳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使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得到有效配合,如绝不能用短期贷款来做购买机器、建设厂房等固定资产投资,以防止贷款到期而资金还未收回;其次要合理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与固定资金有效配合,才能产生最佳经营效果;要预测资金回收和支付的时间,否则容易造成收支不平衡,资金拮据。

(三)收入利润及其分配管理

凡是运用企业的资产和资源所得的收入,都要纳入企业业的财务管理。利润是企业运营所取得的成果,企业应按规定正确计算利润并合理地对之进行分配,要将一部分用于积累,做为扩大生产时的投资,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

二、小企业财务管理与投资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小企业大多忽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再加上管理思想落后,财务控制力不强,致使企业管理仅仅局限于对生产经营的管理。在投资上缺乏科学性,投资能力差,不能正确把握投资方向,

目前,一些企业只重视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视项目投资风险预测,仅局限于不确定性分析中简单的风险技术分析,甚至只凭借经验和直觉主观臆断,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预测不够,为项目的实施留下安全隐患。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市场风险

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没有梳理清楚投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后,盲目对巨大的市场空间进行投资,同时对行业竞争状况及潜在竞争对手未进行深入研究,不能准确发现适合于项目产品的市场机会。

(二)资源及原燃料、动力供应风险。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企业的投资活动需要统筹资源和投资的关系。首先,没有按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客观要求出发,研究资源的约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制约;其次,未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投资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投资项目,并减少各种浪费,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因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未对原材料,尤其是资源性原材料的储藏量、开采量或生产量、消耗量及供应量予以高度重视。对项目所需原燃料、动力的供应条件、供应方式能否既满足项目生产需要,同时又能经济合理地加以利用,认识不足。

(三)技术工艺风险。

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既要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问题。又要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的自主创新空间。在现实中未能很好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投资不能较快产生经济效益。

(四)资金风险。

对投资项目而言,筹集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外商资金等。加强投资项目筹资风险防范,需重点分析筹资渠道的稳定性,并严格遵循合理性、效益性、科学性的原则。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筹资途径,减少筹资风险。目前不少企业,为了投资扩大生,盲目进行资金借贷,导致投资成本虚高。

(五)投资建设风险。

投资项目厂址选择如不符合工业布局及城市规划要求,并靠近原料、燃料或产品主要销售地,靠近水源、电源,交通运输条件及协作配套条件要方便经济。以及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未完全满足项目厂址选择需要,投资设施布置即使符合国家的现行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及环保生态等有关标准规定,建设过程中会因各种问题而耽搁建设进度。从而影响投资效益的回收。

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核心作用,对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

(一)把握宏观环境的变化趋势,提高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对投资环境的适应能力。

首先,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尤其是对国家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等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其次,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投资风险意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管理层重视,并建立完善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控制财务风险、及投资风险才有保障。建立风险责任制。企业主管领导对单位经营风险要负总责,注重风险管理,重点把握重大财务收支决策。发挥企业内部的监控作用,防范财务风险。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发挥财务部门的监控作用。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完善资金管理,控制贷款和担保规模。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察约束机制,认真审查签证制度,经济合同须经合同管理部门和法律咨询单位审查签证后,才能加盖合同章。

(三)提高财务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决策,切忌主观臆断。在决定企业重要的投资事项时,应组织生产技术、市场营销、法律顾问及投资专家等有关人员进行评估论证,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以降低风险,减少投资失误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一步增强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网络和风险防范预警机制,运用大量的概率分析,风险决策法等,以顺利进行投资决策,使其有效的应对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当三者中的任何一项失衡,都会引起企业危机,所以,我们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从综合评价企业投资的经济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设计一套科学的财务预警指标和标准值,结合利用财务信息化软件自动报警提示,提醒和督促财务人员立即采取措施化解风险。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投资管理的风险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它在给企业带来威胁和压力的同时也给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因此,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要对投资风险有清醒而正确的认识,要有监测风险的机制及化解风险的本领,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庆水.企业投资决策怎样才能科学化.经济论坛.2004(15).

[2]张先汉.财务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浅谈国有企业的成本失控现象及成本控制策略 下一篇:探讨如何加强水利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