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信息性阅读

时间:2022-09-30 04:27:53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信息性阅读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从阅读能力测试的角度看,如果我们注意信息性阅读的训练,那么,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在谈初中文言文信息性阅读的训练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初中文言文的特点。从文章的角度来说,初中教材文言文课文(不含诗词)主要有三大类:1.写景状物类(大致是15-20篇,主要是游记,不同版本的教材选得比较集中的是:《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陋室铭》《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等)2.史传类(《曹刿论战》《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等)3.诸子散文类(主要选自论语、孟子、墨子、韩非子、列子等,文体有语录体、故事、议论文等)。我们把这三类选文按表达方式划分,可以看出大多数文章是侧重记叙描写的,这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他们的认知水平。为了便于论述,我再把它们大致分为写景抒情类和叙事类(议论类只有2-3篇,本文暂不涉及)来讨论。

显然从阅读理解、积累的角度及教学策略看,写景抒情类和叙事类文章是有较明显区别的。写景抒情类散文着重指导学生诵读体情,如《醉翁亭记》,历来人们称赞文中多用陈述句,并以二十一个“也”字作句尾,形成一种别致的咏叹句调,来抒发太守乐而忘返的复杂心绪。除了这个特点之外,还奇妙地用了二十三个虚词“而”,有的句子中运用了状语和谓语,以便于更好地描述动作状态使动作更加直观、形象。例如,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杂然而前陈者”“起坐而喧哗者”。有的句子是利用的主谓结构,把两个因果关系的词联系起来。例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还有的句子直接用一个谓语把因果关系的两个词联系起来。例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给人描绘出了漫山野花香的场景,让人浮想联翩。后半句就仿佛是在烈日的树荫下,给人营造了一个乘凉赏花的美妙场景。这些美妙的景色描写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范文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身边的景色,然后用这些在文中学到的种种句式写出自己的感受、感想,用自己的方式把看到的景色描绘出来。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这些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在后续的文言文学习中能够信手拈来,更容易地理解类似的句式。另外,在教学写景抒情类散文时,要让学生明确写的是什么景,特点是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抓住了景物描写,才能缘景悟情。

叙事类的文章中,重点是要深入理解文本中的人物、事件和作者的思想观点,有的则要明了历史背景,知人论事。这种深入理解和知识的积累对学生终身发展是有作用的。

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阅读障碍。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的好材料。从文言文阅读能力测试的角度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加强上边提到的两类文章中的信息性阅读的训练。阅读测试理论把阅读能力分解为:理解、欣赏、评价三个层面。理解是阅读能力的核心,理解体现在信息的确认、信息的提取、信息的解释、信息的整合几个方面。下边我就结合文言文阅读测试谈谈什么是信息的确认、信息的提取、信息的解释、信息的推断、信息的分析及整合。

1.信息的确认。把比较难的句子翻译成白话,让学生辨认对错,就是信息的确认。

例:找出下列句子不符合《孟子二章》原文意思的是一项。

A.若要征服天下,首先就要征服人民的心,而不是用武力去践踏他们。B.一个国家只有有了忧患意识才能不断发展,如果总是沉浸在一片安逸享乐的氛围中那么早晚会被灭完的。C.在这种情况下,是地利不如人和啊。D.人们总会犯错,但是他们犯错是为了改正错误。

2.信息的提取。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知道文章的关键点,一边阅读一边提取文章的重要信息。在掌握这些重要信息的前提下理解全文。这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技能。例如,在《核舟记》一文中,我们阅读的时候要掌握核桃上一共刻了几个人,他们都分别在做什么?这些基本信息的掌握是理解、掌握文章的前提。

3.信息的补充。在掌握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与重要信息相关的内容以对重要内容作相应的补充说明,使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全文。《岳阳楼记》中登楼者面对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或“感极而悲”,或“其喜洋洋”,这样的情怀分别源自他们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用原文回答)

4.信息的推断。在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后,我们就要对文章中一些不理解或存在疑惑的内容进行大胆的推断。先猜测其大概意思然后再通过阅读来验证自己推测的是否正确。这是全面理解文章的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最重要的一步。随着时间的推移,推断能力就会逐渐得到增强,我们的阅读能力也会得到增强,文章中需要推断的内容就会越来越少。

5.信息的分析、整合:根据要求从原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做分析后概括回答,就是信息的分析、整合。请看下边的一道中考题。

唐太宗论弓矢

上谓太子少师萧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问题:从这个语段中,你认为唐太宗作为一位君主他表现出了怎样的君主态度?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唐太宗是一个十分关心百姓的皇帝。原文中“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正体现了这一点。在理解到这一点的同时我们还要理解“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这句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唐太宗做出更加全面的评价。

以上,我主要从信息的确认、信息的提取、信息的补充、信息的推断、信息的分析及整合几方面浅析了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测试的训练。我认为,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只要我们结合理解文言文字词的教学,并多注意上述几方面的训练,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一定会与日俱增,逐渐提高。

【责编 金 东】

上一篇: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浅谈初中词汇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