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方言伴行普通话教学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2-09-30 03:43:32

语文课堂方言伴行普通话教学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97-01

摘 要 保护方言可以从立法规范、加强宣传、增加方言类节目和教学、录音整理等方面进行。而我们作为文化传承重要一环的教育工作者则更应该从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着手,把方言引入我们的课堂。让方言成为我们教学语言的一种与普通话相辅相成,应该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方言;普通话;语文教学; 文化; 保护

1 方言的价值及现状

方言是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特定区域居民情感认同的精神纽带,方言同时对文学创作、古汉语研究及丰富汉语词汇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半个多世纪普通话的强制推广及时代的迅速发展,方言的话语权被不断削弱,局部地区方言式微,有的已濒临消亡。

看来保护方言势在必行,保护方言可以从立法规范、加强宣传、增加方言类节目和教学、录音整理等方面进行。而我们作为文化传承重要一环的教育工作者则更应该从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着手,把方言引入我们的课堂。让方言成为我们教学语言的一种与普通话相辅相成,应该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尝试。

2 国家现行推广普通话教学与方言教学并行不悖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因此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教学的正确性是毋庸置疑的。

3 方言走进语文课堂的益处

3.1 有助于学生培养爱乡爱国情:

引入方言教育,让方言进课堂来进行语文教学,虽然不像教普通话那样规范,但在讲到一些方言用语时,台上台下师生共同朗诵注了音的方言,听起来仍能产生一种整齐而亲切的感觉。在普通话成为法定教学语言之时,方言教学就显得格外新鲜。说"方言进课堂上考场值得期待",并非哗众取宠之语,实是教育的需要。

3.2 有益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养成: 审美意识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美的反映,这种反映取决于社会实践。对于语言的社会美,人们的观念同语言的社会功利性紧密相关。方言的社会美与方言的文化价值关系密切,可以说方言的文化价值同方言的形式美相结合就是方言的审美价值。方言或许在很多人的眼里是区域性的、封闭的、保守的代名词,但个性中蕴含共性,方言也正是其本身所具有的地域性才显示出独特的美。

3.3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践中我真正体会到:如果在教学中用方言辅助教学,教师能更加准确自如、生动传神地表达,更有利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课堂气氛更活跃有趣,学生上课精神更集中,学习更有积极性,也更容易接受知识。用花果山地区方言辅助教学确实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作用很大。如我在讲授《范进中举》、《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和《诗经》等课文时,就是采用以普通话教学为主适当辅以方言进行教学的。

3.4 可以减少语言表达的障碍。教师授课时能更加准确自如、生动形象传神地表达,更便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一次语文观摩课上,学生对“鼎力相助”一词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我灵机一动直接用方言做了解释 :“驾势” 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并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3.5 学生更喜欢听老师生动灵活的讲课方式。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课堂气氛更活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贴近学生生活的方言更易被学生接受和领会,而方言所独具的幽默感也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在阅读课上我会有意识的让学生把文章翻译成方言来诵读,我首先会给学生举一个实例,比如:“我喜欢你”翻译成我们本地方言“屋欢结立”。学生按照此法翻译课文,结果是笑料百出整堂课都洋溢着一股欢快俏皮的气氛,学生自然也对这篇课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6 有利于学生今后阅读和创造、方言作品,对继承和发扬当地传统和当地优秀文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有一次有个学生问我,为什么“菜刀”我们方言要说成“十刀”,我就告诉他: 元朝时,蒙古朝廷对汉人控制极为严格,尤其是南人,即原南宋辖下的汉人。汉人被禁止拥有铁器,连菜刀也在内。规定十户人家拥有一把菜刀,用铁链拴在井口,哪家要做菜的时候就去井边用。“十刀”就是这么来的了。那个学生很满意的走了,他知道的并不仅仅是这个字眼方言和普通话的确别,更多的是通过这个区别了解了我们这个地区的历史。

4 前景展望

方言是一个地区文化的载体,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保护。上海已经把方言收进中学教材,供学生阅读和学习,闽南地区也开始把闽南方言引入了课堂,我们江苏省内的常州地区在这已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相信适当的引入方言走进我们的普通话课堂不仅有益于方言的保护和传承也有益于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

[1] 姜莉.连云港市新浦方言语音研究 [J].语文学刊,2007(S2).

[2]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3] 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石汝杰 刘丹青.现代吴语的研究述评[M].语言研究1995(1).

上一篇:语文教学活动的探究 下一篇:关于寓教于趣,音乐教学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