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与社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17:43:19

税收与社会论文

税收与社会论文范文第1篇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财力保障

雄厚的财政实力,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多年来,肇庆市国税部门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大力组织税收收入。1995年~2004年,全市国税系统累计组织税收收入119.66亿元,年均增长10.4%。税收收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增长,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财力支持。

在组织收入过程中,肇庆市国税局始终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既正确解决好依法治税与外部干扰、依法征收与优化服务、依法征管与完成收入任务的矛盾,又正确处理好规范管理与社会矛盾、履行职责与人情面子、基础工作与长远发展、投资环境与治税环境的关系,用税法的准则和科学的方法,建立税收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收入增长机制。加强对税基的调查,摸清税基现状,强化分析预测,健全定期分析档案,既关注税收总量的变化,又关注直接影响税基的各税种、各行业的结构性变化和相关经济指标之间的变化,及时掌握影响收入变化的重要因素,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重点税源行业的监控,及时掌握新增税源情况,抓住支柱税源,管住中小税源,积极清理漏征漏管户。引入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强化对现行税种的征管,严格申报管理,加强审核计税,严格缓税审批,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同时各级国税机关紧紧依靠地方党政领导和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建立协同有效的护税机制,形成全社会依法治税的共识和合力,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社会氛围。

营造公平正义的税收环境

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税收领域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依法治税,营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税收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

在工作实践中,肇庆市国税部门严格贯彻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认真落实税收实体法,深入贯彻《税收征管法》和其他程序法,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强执法监督,认真落实稽查案件复查和重大案件集体审理等制度,切实做好行政处罚听证、复议与应诉工作,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内外结合的监督网络,对税收执法权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确保依法行政、规范执法。严格落实流转税政策,按照以票控税、网络比对、税源监控、综合管理的要求,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废旧物资经营和农副产品收购企业以及“四种票”管理为重点,加强增值税管理。严格落实企业所得税政策,按照管好税基、完善汇缴、加强评估、分类管理的要求,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基础管理,规范行政审批,完善核定征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企业所得税管理。严格落实涉外税收政策,加大审核评税和涉外税务审计的推广力度,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亏损大户的监控管理,加大反避税工作力度,积极推行预约定价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出口退(免)税政策,认真研究解决落实出口退税新机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防止发生新欠,同时依托“金税”工程和口岸电子执法系统,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措施,严格审核分析,加快退税和免抵调库进度,防范和打击骗税等违法行为。严格落实税收扶持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据统计,2004年肇庆市国税系统通过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全年共办理出口退(免)税107065万元,同比增长86.8%,增加49735万元,促进了外贸经济的发展;通过落实扶持弱势群体的税收政策,为1985户下岗再就业纳税人减免税收168.13万元,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40558元,为11437户未达增值税起征点和涉农纳税人减免增值税936.71万元,促进了“三农”工作和再就业工作,肇庆市国税局因此连续两年被肇庆市政府评为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成绩突出表扬单位。

建立公平有序的税收秩序

公平、有序、规范的税收秩序,是税收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肇庆市国税局不断加强税收征管,提高征管质量,加强纳税户籍管理,认真做好税务登记信息与相关部门信息的交换比对工作,加强开业、变更、注销、停歇业、未达起征点业户的管理,防止漏征漏管;加强发票管理,严格以票管税;加强防伪税控装置的管理,积极稳妥地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开展纳税评估,全面掌握纳税人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促使纳税人如实申报纳税;加强纳税分析,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料,分析测算纳税人实际纳税与应纳税额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

在税务稽查中,肇庆市国税局认真研究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稽查方式、方法,不断完善稽查工作机制,创新稽查工作思路;严格按照规定程序依法开展稽查,加强对举报、转办、交办案件和重大案件的查办、督办工作,重点查处虚开和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与利用其他可抵扣凭证骗取出口退税,利用做假账、多套账和账外经营等手段偷税的违法活动;加大案件审理、执行力度,及时曝光大要案件,严格执行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司法机关的规定;按照全国的统一部署,集中力量深入开展对钢铁生产企业、水泥生产企业、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及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生产加工企业4个行业的税收专项整治行动,协同公安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涉税违法犯罪的专项行动。通过加大稽查力度,规范税收秩序,净化税收环境。

建立充满活力的税收工作机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税收事业永葆生机的源泉。肇庆市国税局通过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建立新税收征管模式,按照信息化和专业化的要求,完善征管体制,规范机构设置,优化业务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岗责体系,加强征收、管理、稽查和业务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建立和完善“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抓好“金税”工程、征管系统、行政管理系统、“三大应用系统”整合应用系统等税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全面规范应用工作,加强增值税管理的计算机监控、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信息企业采集和纳税人信息“一户式”管理工作,加快建立财税库银联网缴税系统,逐步实现税款入库电子化和税款征收无纸化;加强信息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信息数据管理制度,加强对基础数据产生、核对、使用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确保信息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深化信息资源应用工作,加强数据衔接和共享,拓展数据分析应用的范围,加强对数据的前后对比和纵横分析,发挥信息系统在纳税异常预警、动态监控、决策支持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以网络安全、设备安全、机房安全和数据安全为重点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和谐诚信的征纳关系

和谐诚信的征纳关系,是和谐税收、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各级国税部门和全体国税干部树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诚信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广泛听取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着力解决纳税人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热情为纳税人做好税收服务工作;树立公正执法就是对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的观念,秉公执法,文明执法,在执法中优化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管理;树立认真负责、热情耐心是税收优质服务基本要求的理念,广泛开展送税法、送政策服务活动,将税收政策及时、准确、全面地向纳税人进行宣传;树立质量和效率是税收优质服务标准的理念,优化办税流程,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精简需要纳税人报送的报表资料,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准确高效的服务。加强税收宣传和辅导,采取座谈会、讲座、辅导班等形式,帮助纳税人掌握税法知识,熟悉办税程序。进一步健全包括限时服务、首问责任、政务公开以及文明礼貌在内的服务规范,完善纳税服务质量考核体系,实现纳税服务的标准化和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办税服务厅职能,按照办税服务厅统一受理、内部运转处理、限时承诺办结的要求,将纳税事项统一归口由办税服务厅窗口受理,方便纳税人办税。完善电话报税和税银联网申报扣缴系统,加快税库银联网步伐,逐步建立上门申报与委托、电话申报、邮寄申报、网上申报相结合的多元化纳税申报方式,方便纳税人缴税。加强肇庆国税网站建设,快速准确地解答纳税人的网上咨询和电话咨询,探索建立网上办税系统的途径,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平台。

锻造正气和谐的国税队伍

发挥国税部门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干部职工之间、上下级之间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协调融洽、心情舒畅、政令畅通的干事创业平台,造就一支诚信友爱、正气和谐的国税队伍,实现人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税收与社会论文范文第2篇

税收筹划论文分析了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税收作为企业的客观理财环境之一,如何依法纳税并能动地利用税收杠杆,谋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成为企业理财的行为规范和基本出发点。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税收筹划,不能有效地安排税务事项,就谈不上有效的财务管理,也无法达到理想的企业财务目标。对于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来说,如何在税法许可下,实现税负最低或最适宜,也就成为企业税收筹划的重心所在。因此,税收筹划论文深入探讨企业税收筹划的理论依据和筹划思想,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税收筹划论文税收筹划的含义与特点

税收筹划论文阐述了税收筹划是指在遵守税法和符合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利用税收法规所赋予的税收优惠或选择机会,通过对企业投资、经营和理财等活动的事先安排和筹划,尽可能地节约税款,达到税负最轻或最佳,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行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税收筹划必将成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筹划论文提到它具有以下几个显着的特点:

(1)合法性。税收筹划不仅符合税法的规定,而且符合税法立法的意图,这是税收筹划区别于偷税避税的根本点。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税收筹划,是对税法立法宗旨的有效贯彻,也体现了税收政策导向的合理有效性。国家在制定税法及有关制度时,对税收筹划行为早有预期,并希望通过税收筹划行为引导全社会的资源有效配置与税收的合理分配,以实现国家宏观政策。因此,提到税收筹划不仅不违法,而且作为纳税人的权利受到国家的保护。

(2)超前性。税收筹划是企业对生产经营、投资活动等的设计和安排。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的发生具有滞后性,即由于特定经济事项的发生才使企业负有纳税义务。一旦经营活动实际发生,应纳税款就已确定,再进行筹划已失去现实意义。税收筹划就是要将税收作为影响纳税人最终收益的重要因素,对投资、理财、经营活动做出事先的规划、设计、安排。

(3)整体性。税收筹划的整体性,一方面指税收筹划不能只注重于某一个纳税环节中的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而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另一方面指总体税负的轻重并不是选择纳税方案的最重要依据,应衡量“节税”与“增税”的综合效果。税收筹划不仅要考虑纳税人现在的财务利益,还要考虑纳税人的长期利益;不仅要考虑纳税人的所得增加,还要考虑纳税人的资本增值;不仅要考虑纳税人的税后财务利益最大化,而且还要使纳税人因此承担的各种风险降到最低。总之,税收筹划只有从纳税人财务计划、企业计划这些整体利益出发,趋利避害、综合决策,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4)积极性。从宏观经济调节看,税收是调节经营者、消费者行为的一种有效经济杠杆,国家往往根据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节约税款,谋取最大利润”的心态,有意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投资者和消费者采取政策导向行为,借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经济或社会目的。

(5)目的性。税收筹划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减轻税收负担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多种纳税方案中选择税负最低的方案;二在纳税总额大致相同的各方案中,选择纳税时间滞后的方案,这就意味着企业得到一笔无息贷款,通过税负减轻而达到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6)普遍性。从世界各国的税收体制看,国家为达到某种目的或意图,总要牺牲一定的税收利益,对纳税者施以一定的税收优惠,引导和规范纳税人的经济行为,这就为企业提供了进行税收筹划、寻找低税负、降低税收成本的机会,这种机会是普遍存在的。

二、税收筹划论文阐述了税收筹划的主要方法

1.税收筹划论文阐述了筹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不论是新设立企业还是企业扩大经营规模,都需要一定量的资金。可以说,筹资是企业进行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筹资,如企业内部积累、企业职工入股、向银行借款、企业间相互拆借、向社会发行债券和股票等,而不同筹资渠道的税收负担也不一样。因此,税收筹划论文表明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应对不同的筹资组合进行比较、分析,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确定一个能达到减少税收目的的筹资组合。

(1)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选择。就举债筹资而言,要考虑举债筹资费用,如发行债券要支付手续费和工本费等,而借款虽不需支付手续费和工本费,但要按借款合同金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印花税,因此税款的缴纳作为筹资费用因素必须考虑。但是利用债务筹资,纳税人不仅可以获得利益收益额,而且负债利息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与不能作为费用支出只能以税后利润中分配的股利支付相比,负债筹资可以少缴所得税,获得节税收益。这样,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时必须考虑对债务筹资的利用。一般而言,如果企业息税前的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率,负债比重的增加可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然而,负债利息必须固定支付的特点又导致了债务筹资可能产生的负效应,如果负债的成本率超过了息税前的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收益会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而下降。因此也不是负债越多越好,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了。

(2)融资租赁的利用。租赁也是企业用以减轻税负的重要筹划方法。通过融资租赁,纳税人不仅可以迅速获得所需的资本,保存举债能力,更主要的是租入的固定资产可以计提折旧,折旧作为成本费用,减少了所得税的征税基数,少纳所得税,而且支付的租金利息还可在所得税前扣除,进一步减少了纳税基数。因此融资租赁的税收抵免作用极其明显。

2.税收筹划论文阐述了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论文阐述了企业在进行投资预测和决策时,首先要考虑投资预期获得的效益,其次要考虑收益中属于本企业的有多少。对投资者来说,税款是投资收益的抵减项目,应纳税款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投资收益率,尤其是所得税对投资收益的影响更需决策者的重视。

(1)组织形式的选择。企业在设立时都会涉及组织形式的选择问题,而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供企业选择的企业组织形式很多,不同的组织形式税收负担不同。企业可以通过税收筹划,选择税收负担较轻的组织形式。

(2)投资地区的选择。企业需要对投资地税收待遇进行充分考虑,有时国家为了支持某些区域的发展,一定时期内对其实行政策倾斜,如现行对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地区等的税收优惠政策。在这些地区投资,有些税种可以少交或不交,这完全符合政府的政策导向和税法的立法意图。

(3)投资行业的选择。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国家在税收立法时,也做了相应的规定,以鼓励或限制某些行业的发展。因此,企业投资时选择投资何种行业也可以进行税收筹划,要结合实际情况,予以充分的考虑。

3.税收筹划论文阐述了经营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以不同的方式筹集资金,并按照科学的方法投入企业后,其经营活动进入营运周转阶段,这一阶段集中了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筹资、投资的效益通过这个阶段得以实现,而且自始至终包含着税收筹划。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来进行税收筹划。例如,对于享受限期减免所得税优惠的新办企业,获利年度的确定也应作为企业税收筹划的一项内容。由于新办企业产品初创,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获利初期的利润水平也较低,因此,减免所得税给企业带来的利益也相对较小。为了充分享受所得税限期减免的优惠,企业可通过适当控制投产初期产量及增大广告费用等方式,一方面推迟获利年度,另一方面通过提高产品知名度,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市场占有率,提高获利初期的利润水平,从而获得更大的节税利益。

三、税收筹划论文阐述了进行税收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1)遵守税法,依“法”筹划。税收筹划的一个显着特点在于合法性。不合法,就没有税收筹划。具体包括3方面的内容:一是以依法纳税为前提。二是以合法节税方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安排,作为税收筹划的基本实现形式。三是以贯彻立法精神为宗旨,使税收筹划成为实现政府利用税收杠杆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环节。

(2)税收筹划活动要充分考虑实际税负水平。影响税负实际水平的因素有货币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货币时间价值对企业投资绩效及税负水平的最深刻影响,表现在现金流量的内在价值的差异方面。在税收筹划中,企业应提高应收现金的收现速度和有效比重,在不损害企业市场信誉的前提下,尽可能延缓税收支出的时间和速度,控制现金支付的比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会形成应税收益的高估,同时还应注意到通货膨胀也使得企业延缓支付税金,会达到抑减税负的效应。

(3)税收筹划要考虑边际税率。对税收筹划影响较大的税率不是某项税负的平均税率,而是其边际税率。边际税率是对任何税基下一个单位适用税率,也即对每一新增应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边际税率越低,税收收入越高,边际税率提高,税收收入反而降低”的怪现象,这反映了边际税率变化对纳税人心理的影响及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企业应通过对边际税率的考察,核算税收筹划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合理开展税收筹划活动。超级秘书网

(4)税收筹划要有全局观。税收筹划要从企业微观经济系统甚至国家宏观经济系统角度全面考虑,细致分析一切影响和制约税收的条件和因素。

(5)税收筹划应注意风险的防范。税收筹划之所以有风险,与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及企业自身活动的不断变化有关,尤其是那些立足长期的税收筹划,更是蕴涵着较大的风险性。因此,在税收筹划中,有关人员除了全面学习税收法规之外,密切保持与税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至关重要。

(6)加快培训企业税收筹划人员。税收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成功的税收筹划不仅要求筹划主体以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更要筹划主体具备法律、税收、财务会计、统计、金融、数学、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统筹谋划的能力。因此,企业要想降低纳税筹划的风险,提高纳税筹划的成功率,重视企业内部税收筹划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税收与社会论文范文第3篇

一、 加强修养,自觉完善,不断提高

自觉加强学习,积极进行品德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品德修养,使自己具备了自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无私奉献的思想和勤恳工作、诚实做人、光明磊落、不搞阴谋诡计、服务社会、造福他人、被人算计不计较、受人误解的不委屈、受到不公平待遇不气馁的品德。在工作中不仅服从工作安排,更是自觉多做工作、积极奉献。在2009年先进工作者评比中,已获推荐名额的情况下将先进推荐名额让给了其他同志。我在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在2009年中经常加班加点的工作,自觉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在工作中能摆正位置,做好助手,较好地协助了主任的工作。

二、 不断创新,刻苦钻研,自觉提高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积极思考、努力钻研、不断创新,自觉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工作水平、写作技能。很好地组织了全局的文秘工作,创造性地组织开展了档案升级工作,使档案室以全市最高分晋升为县直一级档案室。在宣传工作方面创造性地利用新闻网站进行宣传,极大地提高了全州县地税局的知名度,更好地在社会上树立了地税部门的良好形象。同时,在税收科研、新闻报道、信息采写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先后撰写出一些质量较高的科研论文、新闻报道和信息稿件。并先后被区局、市局抽用参加了XX年全区地税系统档案编研工作、市局学习型组织建设调研工作、市局提高税务队伍素质课题研究工作、全市征管经验材料修改工作和全市地税系统2009年税收科研论文评比工作。此外,在全局绩效考核调研工作中挑起了主要撰写工作。善于当好助手,在办公室副主任的位置上能很好地服从、协助正职的工作,善于将正职布置的工作分解、细化,很好地协助了正职的工作。

三、 勤恳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工作中做到勤勤恳恳,平均每天工作时间都在8小时以上,晚上经常加班撰写税收科研论文、写信息和新闻报道。还利用晚上、假期为市局评审论文和经验材料,为局里撰写科研论文、经验材料、领导讲话稿等文秘材料26个,采写信息68篇、新闻报道136篇、税收科研论文8篇。尤其是在档案室升级工作中努力工作,在全局绩效考核调研工作中勇挑重担,超负荷地进行工作,也无怨言。此外,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先后提交提案10个,调研论文1篇;积极参与统战工作。在办公室副主任位置上积极协助主任管理文秘、信息、新闻报道和税收科研工作。

四、 勇创佳绩,收获较大,成效显著

我分管的文秘工作确保了全局工作的运行,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我参与组织的档案室升级工作取得了成效,我局档案室以全市地税系统最高分晋升为一级档案室;很好地组织了我局的税收宣传月的税收宣传工作,使我局获得了全市地税系统税收宣传月税收宣传三等奖;我组织开展的信息、新闻报道和税收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信息有23篇被自治区地税局采用、33篇被桂林市地税局采用;新闻报道被各级媒介采用140多篇,税收科研论文被各级媒介采用12篇,有一篇获得全区地税系统税收科研成果三等奖,一篇桂林市地税系统税收科研论文优秀奖,两篇分别获全州县新农村建设有奖征文一、二等奖。我采写的新闻报道先后被全国级媒介采用88篇、自治区级媒介采用18篇、市级媒介采用15篇、县级媒介采用4篇,共计125篇,同时被各种媒介转载;我采写的信息稿件被区局采用10篇、市局采用17.5篇、县局采用68篇;我撰写的科研论文目前已被全国级媒介采用9篇,被区级媒介采用2篇,还有1篇获得全州县支持“新农村”建设有奖征文三等奖。同时,在社会服务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提交的提案有1篇被列为重点提案,1篇被评为优秀提案;我撰写的统战论文被选送参加全区统战工作论文评比,并获得桂林市统战工作调研论文一等奖;我采写的信息被市统战信息刊物采用1篇。尤其是新闻报道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影响,提高了局里的知名度,引来了江苏省如东县地税局到我局学习参观。

五、拒腐保廉,清正廉洁

自觉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学习反腐教材、学习资料,做到了清正廉洁。

税收与社会论文范文第4篇

一、__年工作情况

(一)召开常务理事会议,保障工作有序开展

__年3月,我会召开了一届五次常务理事会会议。会议结合地税、国税领导分工变动情况,表决通过了研究会名誉会长、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等成员调整方案;总结了__年度乌鲁木齐国际税收研究会工作,讨论了__年工作要点;安排部署了__年度新疆国际税收研究会课题和本研究会征文参考方向;

宣读了__年度优秀税收科(调)研论文表彰通报,为获奖论文颁发了证书和奖金,并首次为五个工作表现突出的联络组颁发了“优秀论文组织奖”奖牌,沙区地税局联络组和市国税局政策法规处代表获奖单位做了经验交流。会议从人员管理、制度保障、科研方向等方面为研究会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二)成立税收科研人才库,强化优势科研力量

为有效整合和管理我市税务系统理论研究人才资源,为广大税务干部提供发挥专业特长的高层次平台,促进国际税收科研工作高质效、出精品,__年我会建立了乌鲁木齐国际税收研究会税收科(调)研人才库,此项工作得到各联络组的积极配合,推荐各类人才60名,其中:税收政策类(含征管、税源分析等)人才33名,经济管理类人才15名,法律类人才12名。人才库的建立为今后税收科研工作开展提供了高素质人力保障。

(三)承担专项性课题研究,打造税收科研精品

__年我会承担了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下发的《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税收政策的国际借鉴研究》课题和区局下发的《<行政强制法>的颁布实施对税收征管的影响》课题,两个课题在选题方面体现了前瞻性和务实性。

为贯彻税收科研工作“宏观课题力求精品”的要求,我会专门抽调人才库专业人员组成两个课题组,早安排,重调研。在对小微企业税收政策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在各地(州)市同仁的通力配合下,对乌鲁木齐、昌吉、喀什、和田等地区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政策的导向进行了实证研究,采取方便抽样和判断抽样等统计学方法,发放调查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20份,收集近万条数据进行分析,组织召开了三次小微企业面对面座谈会,同时对新疆沙漠玫瑰、和田地毯厂、新疆建坤建材厂等20家小微企业进行实地走访,收集了丰富的资料,掌握了我区小微企业基本情况、现行政策实施以来存在的问题和企业的政策需求等情况。

通过召开课题开题会问诊把脉,召开结题会总结完善,圆满地完成了课题任务,成果得到了区局和总局的肯定,特别是《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税收政策的国际借鉴研究》课题,在全国31个省市报送的专项调研成果评选中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

(四)重视论文征集评审,提高科研工作质量

__年科(调)研成果征集评审工作从选题、申报到评审各环节更注重质量和实效。

选题方面,本着有利于乌鲁木齐市税收和经济发展的目标,抓住“依法行政、变革创新、务求实效” 的工作主线,紧密围绕“保增收、抓征管、严执法、促服务、强队伍”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体现业务工作多层面,使“巩固、完善、创新、突破”的总体工作要求在税收理论研究领域得以充分体现。

申报方面,从最终推荐的成果看,前期经过审慎申报的论文成稿率达到95%以上,且质量普遍较好。截止去年11月底,共征集论文103篇,其中地税推荐51篇,国税推荐52篇,数量上创研究会成立以来的新高,较以往增长近47%。

评审方面,在坚持“隐名、独立、分项计分、加权平均”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推荐参评的每一篇文章与论文资料库资源比对“筛查”,发现拼凑、抄袭超过全文50%的,当即取消参评资格,此次推荐的103篇成果中66篇进入评审环节。聘请具有较高税收理论水平及评审经验的10位初审评委进行初评、6位复审评委复评、4位定等评委,最终确定44篇优秀优秀论文、调研报告的获奖等次:一等奖6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10篇,鼓励奖20篇。

(五)顺畅交流沟通渠道,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对内,加强与各基层联络组的沟通。根据日常工作情况,分别授予沙依巴克区地税局、高新区地税局、达坂城区地税局、市地税稽查局、市国税局政策法规处五个表现突出的联络组“优秀论文组织奖”称号,充分调动联络组 宣传、组织科研工作的热情。

对外,一是积极向社团组织输送优秀科研成果。向乌鲁木齐税务学会推荐7篇参加“__年度自治区税务学会中片区第十四届税收理论研讨会”评选,1篇获二等奖,1篇获三等奖;向新疆国际税收研究会推荐论文36篇,1篇获一等奖;向自治区地方税务局机关税务学习协会推荐16篇论文、3篇调研报告,其中4篇获优秀论文三等奖,1篇获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1篇获鼓励奖;向区局法规处推荐优秀论文15篇参加“__年优秀税收论文、调研报告评选活动”,1篇获二等奖,1篇获三等奖,1篇获鼓励奖;向乌鲁木齐税务学会推荐论文30篇,向自治区税务学会推荐论文7篇正在评审中。及时转发社团征文和各类通报,增强与社团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部分论文的观点得到领导的重视和肯定。

二是加强与兄弟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取长补短。__年我会专门为昌吉国际税收研究会和五家渠国际税收研究会的成立制作贺信表示祝贺,并沟通交流了办会经验。

二、__年工作要点

__年研究会扎实地开展了几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__年恰逢我会成立五周年,我会将工作思路定位为:抓住机遇,积极作为。拟定工作要点如下:

(一)多措并举,筹划研究会成立“五周年”庆典

以研究会成立五周年为契机,组织系列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我会影响,充分调动本会常务理事、联络组、人才库人员参与税收科研的积极性。一是组织主题论坛,邀请税、企、政三方共议当前税收与经济的热点话题;二是借助乌鲁木齐市地方税务局网站平台,开发“乌鲁木齐国际税收研究会”网页,上传自研究会成立以来的各类信息、图片,定期更新研究会动态,加大宣传力度;三是通过召开研讨会或开辟“意见和建议信箱”等形式,集思广益,拓宽办会思路。

(二)调整重心,完善多层次课题研究模式

今年我会课题研究重心将向基层倾斜,分为“重点课题”、“专项课题”和群众性课题(工作建议书)三个层次。“重点课题”主要指由总局、区局下发的具有宏观性和前瞻性的课题,由研究会秘书组抽调科研人才库成员共同完成。“专项课题”以往基层参与度不高,今年将采取联合研究模式,要求各联络组自行申报课题并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研究经费由本会拨付一部分,各联络组自行筹集一部分,成稿后经研究会评审,向上级领导推荐优秀成果或有价值的建议,促进成果的转化。“群众性课题”仍然沿用以往的做法,同时,今年我会将加大对“工作建议书”平台的宣传力度,以最小的研究成本,发挥税收科研的最大功效。

考虑到去年征集过程中数量较大、评审工作量集中等问题,今年评审工作将分两次进行,上半年针对“专项性课题”组织专项评比,下半年针对群众性课题组织评审。

(三)精益求精,加大税收理论成果宣传力度

自__年出版《乌鲁木齐国际税收研究会税收理论研讨文集(__-__)》后,近两年我会涌现出一批质量好、观点新、时效性强的新的科研作品,为激励作者,使广大税务干部和相关部门共同分享税收理论研究成果,我会拟编辑出版第二期《税收理论研讨文集(__-__)》,从获奖的近百余篇作品中优中择优,严把质量,为研究会“五周年”庆典献一份厚礼。

(四)拓宽眼界,提高科研人才综合素质

与疆内外国际税收研究会积极交流,拓宽研究视野,借鉴理论研究的新思路,吸取其它地区的办会经验,为我所用;组织承担课题研究的人员和论文获奖者参加区内、外各种形式的理论研讨活动和培训,提高本会的理论研究水平。

税收与社会论文范文第5篇

一、立足经济抓税收,实现经济与税收的协调增长。税收经济观认为,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税收与经济互为作用,互为影响,税收在来源于经济的同时,也积极地影响经济,税收政策必须积极介入宏观调控,税务部门应当积极致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建立稳定增长的收入机制,积极发挥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职能,不断完善维护效率与公平的分配调节手段。因此,立足经济抓税收,不是追求一时收入的高速增长,而是在谋求税收增长上走规范之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方法推进税收工作论文路,求效率之便,务质量之实,谋长远之计,确保税收收入质与量的统一,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增长,这是科学发展观在组织收入工作上的具体体现。立足经济抓税收,就必须从经济增长着眼,自觉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加强税源建设,努力培植新的税源。同时,从加强征管入手,以税源管理为基础,认真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强化税收管理员责任,强化纳税评估,将潜在税源转化为现实税收,既不寅吃卯粮,提前征收,也不寅吃卯粮,延缓征收,既注重税收数量,又强调税收质量,既服务经济发展,又增加税收收入。

二、立足法治抓德治,实现依法治税与以德治税的和谐统一。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方法推进税收工作论文要求在税收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税收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灵魂。实现依法治税,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执行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真正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以德治税是新形势对税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方法推进税收工作论文时期税收工作的重大创新,是以德治国方略在税收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以德治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征纳关系的要求,与依法治税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大力推进依法治税的同时,要加大税收宣传力度,加强对公民的税收意识教育,广泛宣传依法经营、诚信纳税的先进纳税人,以正确的导向引导纳税人,以严格的执法规范纳税人,以先进的典型鼓励纳税人,不断增强全民的纳税意识,保护纳税人权益不受侵害,实现税收法治与德治的统一。

三、立足务实抓管理,实现管理与创新的同步提高。科学发展观是唯物史观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方法推进税收工作论文与中国新的发展实践有机结合的发展理念,它立足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在新的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税务机关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紧紧结合税收工作实际,立足查找税收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按照破解难题的思路,寻找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务实措施:一是要紧紧依托依法治税的思想,全面加强税收综合治理工作,使税收工作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层面和谐推进;二是要借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深挖问题致力破解,不断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升级升位,使税收征收成本不断降低,社会满意程度不断提高;三是在工作中要树立细节意识,善于从小问题入手,解决大问题;善于用哲学的眼光,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工作;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多考虑结果的负面影响,力求做深做透,不留后遗症;四是要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核心,是组织收入的源泉。要紧紧围绕税源管理做文章,向税源管理要思路、要成绩、要效率。重点要加强户籍管理,强化征管基础;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强化内部责任;围绕数据分析评估,利用经济指标,分析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的关系,创新管理模式和考评奖惩机制,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要收入,更好更快地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四、立足工作抓队伍,实现税收工作与干部发展的相互促进。科学发展观充满科学精神,其中“以人为本”包含了深厚的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我们自觉遵循运用客观规律,推进和谐社会有序向前。税务工作的宗旨是“聚财为国,执法为民”。“聚财为国,执法为民”所依托的内部是税务干部职工,外部是社会和纳税人主体。因此要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前提是要使全体税务干部认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自觉去实践。措施是推进人文管理,强化“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工作氛围。作为税务部门,单位之间、地区之间、个人之 间存在差异是难免的,但恰恰是有差异,才是和谐的基础。和谐是运动中的平衡,差异中的协调,纷繁中的有序,多样性的统一。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作为税务机关推行人文管理的重要性,要以开展国税文化、廉政文化为抓手,深层次地发掘个体优势,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提高人,提炼具有地区特色的国税精神,形成个人的、团队的、集体的税务文化精神。对外要倡导团队服务意识,关心纳税人利益,用法律的武器构建公平有序的税收环境;用服务的手段帮助纳税人在经营管理中创造最大的价值;在税收环境中推行互动式服务,角色互换式思维,努力塑造协调平和的税收环境。

五、立足长远抓培训,实现税收收入与队伍素质的同步增长。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是税收工作的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方法推进税收工作论文根本保证,也是科学发展观对税务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给税收管理带来诸多难题,这就要求有一大批政治合格、业务熟练、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国税人才队伍。因此,在经济活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条件下,要实现对经济税源的严密控管,确保税收收入的有效增长,就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大力实施科技兴税、人才兴税战略,强调素质教育,推行终身学习,实现干部教育由注重学历教育向综合能力培训转变,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一是要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将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从学历教育转向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上,一方面要结合各类征管软件的运行、应用,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在提高干部软件操作应用上下功夫、在提高干部对法律法规相关内容以及流程运行的了解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加大对干部学习的指导与督促,通过激励与压力并举的方式不断提高干部学习的紧迫性,从思想上激发干部的学习自觉性。二是要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通过岗位能力教育培训、奖惩激励措施等多管齐下,营造一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式人力资源开发格局,营造不拘一格开发人才、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良好工作氛围,做到“注重实绩用干部,注重能力素质用干部,注重发展潜质用干部”,使努力工作者得到尊重和认可,催生组织内部良性的竞争机制,全面激发、调动干部自觉“充电”的热情、投身工作的激情,焕发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为税收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六、立足基层抓基础,实现机关建设与基层建设的整体推进。加强基层建设是做好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方法推进税收工作论文税收工作的基础,是做好组织收入工作的基本保证,是推进依法治税的重要环节。只有大力加强基层建设,切实发挥基层联系广大纳税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纳税人的根本利益。只有把基层建设好、发展好,国税干部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国税事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机关在研究部署工作时,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想基层之所想,急基层之所急,帮基层之所需,切实帮助解决基层的实际困难,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和基层报送的报表资料,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必要的倾斜,把每一个基层单位都建设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坚强集体。同时,要发挥机关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抓好机关带动基层,实现全市国税系统的整体发展。

税收与社会论文范文第6篇

2011年中,我在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帮助下,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品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同时积极开展工作,协助正职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所分管的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全局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 加强修养,自觉完善,不断提高

二、 不断创新,刻苦钻研,自觉提高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积极思考、努力钻研、不断创新,自觉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工作水平、写作技能。很好地组织了全局的文秘工作,创造性地组织开展了档案升级工作,使档案室以全市最高分晋升为县直一级档案室。在宣传工作方面创造性地利用新闻网站进行宣传,极大地提高了全州县地税局的知名度,更好地在社会上树立了地税部门的良好形象。同时,在税收科研、新闻报道、信息采写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先后撰写出一些质量较高的科研论文、新闻报道和信息稿件。并先后被区局、市局抽用参加了XX年全区地税系统档案编研工作、市局学习型组织建设调研工作、市局提高税务队伍素质课题研究工作、全市征管经验材料修改工作和全市地税系统2011年税收科研论文评比工作。此外,在全局绩效考核调研工作中挑起了主要撰写工作。善于当好助手,在办公室副主任的位置上能很好地服从、协助正职的工作,善于将正职布置的工作分解、细化,很好地协助了正职的工作。

三、 勤恳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工作中做到勤勤恳恳,平均每天工作时间都在8小时以上,晚上经常加班撰写税收科研论文、写信息和新闻报道。还利用晚上、假期为市局评审论文和经验材料,为局里撰写科研论文、经验材料、领导讲话稿等文秘材料26个,采写信息68篇、新闻报道136篇、税收科研论文8篇。尤其是在档案室升级工作中努力工作,在全局绩效考核调研工作中勇挑重担,超负荷地进行工作,也无怨言。此外,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先后提交提案10个,调研论文1篇;积极参与统战工作。在办公室副主任位置上积极协助主任管理文秘、信息、新闻报道和税收科研工作。

四、 勇创佳绩,收获较大,成效显著

五、拒腐保廉,清正廉洁

自觉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学习反腐教材、学习资料,做到了清正廉洁。

但是,由于时间等方面的原因,我个人在信息报送数量方面虽比去年有所增加但比上前年有一定的滑坡。

更多总结:

税收与社会论文范文第7篇

目前,各级政府间的税收竞争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是学界及实务界对税收竞争褒贬不一,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于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理论基础等问题存在认识上的误差,忽视了我国业已存在的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实践基础。为了正确处理各级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关系,展开有效的政府间税收竞争活动,本文试图阐释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理论及实践基础,以澄清有关问题。

一、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理论基础

(一)税收竞争的内涵及外延通常说来,税收竞争是指政府间为增强本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经济实力,提高辖区(或部门)福利,以税收为手段进行的各种争夺经济资源及税收资源的活动。税收竞争是政府间竞争的重要内容,是制度竞争或体制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国内政府间税收竞争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即上下级本论文由政府间的竞争、同级别政府之间的竞争以及一级政府内部各部门的竞争,它主要通过税收立法、司法及行政性征管活动来实现。

(二)公共选择的非市场决策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作为非市场决策(政府决策)的经济研究,成功地将“经济人”假设成功地引入了政治学领域,认为各层次政府的行为同样是符合“经济人”模式的。尽管政府与其他市场主体相比在行为活动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政府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性的组织,它拥有其他经济组织所不具备的强制力①),但是政府同样要受到“用脚投票”(VotingbyFeet)的约束。在这个“准”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级政府同样必须具有竞争意识,需要努力改进政府工作的效率,从主观到客观真正造就一个更能谋求社会利益最大化的政府。税收竞争作为政府间竞争的主要工具,在保持和创造各层次政府的竞争力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受到各级政府的青睐。

(三)财政联邦主义的财政分权理论财政联邦主义(FiscalFederalism)是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形成的财政分权理论(FiscalDecentralization),它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去寻求为有效地行使财政职能所需的财政支出和收入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之间的最优分工。它指出,在一般情况下,中央政府必须单独行使财政的收入分配与宏观本论文由调控职能,但就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来说,一个多级政府的财政体制却是合理的。

②在“经济人”理论的框架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都是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主体,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各方为寻求自身利益而展开的竞争能够实现共同的利益,即从“自利”向“利他”转化。多级财政体制及相对独立利益的形成是各层次政府展开税收竞争的前提。多级财政体制及独立利益的形成要求各级政府为了实现其目标,获得更高的政治支持率,需要占有更多的政治资源。通常来说,政治资源的获得必须依靠一定的经济资本论文由源,这就是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此,各层次的政府为争夺经济资源和税收资源的税收竞争便逐渐展开。

(四)演进主义的制度竞争理论建构主义学派认为,在新古典主义的框架下可以由“经济人”通过成本利益分析选择出有效的国家政治经济制度。而演进主义理论认为,个人理性在理解它自身的能力方面有一种逻辑上的局限,这是因为它永远无法离开它自身而检视它自身的运作。因此在演进主义者看来,社会活动的规则(包括政治经济运行体制)应当由社会活动中的博奕尤其是重复博弈来产生。简单一点说,就是社会活动主体间的竞争产生活动规则。竞争不仅是在特定秩序下的活动,竞争活动本身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在平等市场环境下的竞争能够本论文由保证生命力旺盛的制度胜出,使之成为社会活动者共同遵守的规则。政府间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制度竞争或体制竞争,它突出了内在规则和外在规则体系对于各辖区的成本水平以及辖区竞争力的重要性。

正是这种竞争成为转型期政府运行体制有效性的裁判。政府间税收竞争作为政府间竞争的重要内容,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为各层次政府获得一定的经济资源及税收资源,而在于它是高效率制度的发现者和维护者。按照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强制性制度变迁存在一个“诺斯悖论”,而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则构成“诱致性”变迁或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中央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可能真正实现其目标,而税收竞争作为制度的发现者和维护者反而更容易实现转型期的制度选择,从而构成财政分权制度完善的外在条件。①

二、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治经济制度急需实现转型,财政制度不断实现分权化,伴随财政分权的深化地区间经济竞争也不断加剧。其中,加快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使有效的政府间竞争(包括政府间税收竞争)成为现实需要,80年代以来的财政分权实践则为税收竞争提供了适格的竞争主体,而地区间经济竞争的加剧则使税收竞争的作用更加凸现。

(一)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集中计划经济实践的失败使中国及东欧国家走上了实现政治经济制度转轨的道路,而经济制度的转轨在中国则先行一步。怎样摆脱集中计划经济运行模式的束缚,建构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制度模式,是我国及其他转轨国家的重要任务。在这场转轨竞争中,谁能选择优质高效的制度,谁能以较小的代价实现转轨,谁能及早实现制度的转轨就能成为优胜者。国际间的竞争是如此,国内各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也遵循同样的规则。在国内的政治经济转轨中,一般都是中央采取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通过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引进大量优质高效制度以实现制度转轨。我国的改革开放大致上就是这种模式。

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无法回避“诺斯悖论”,不可能完全实现其改革的目的。为了实现政治经济制度的转轨,中央政府提出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开始推动地方政府的自主性改革探索,以寻求改革的有效路径。地方政府的自主性改革探索,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自身利益机制,逐渐形成了自下而上改革的“第一行动集团”。地方政府为了维护业已形成的自身利益,及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政府间竞争由此而展开。这种政府间竞争围绕资本、技术及优质劳动力而进行,目的在于获取足够多的生产要素,谋求竞争制高点。而在政府间竞争中,本论文由税收竞争是其重要内容,它一方面通过税收竞争获取足够的经济资源和税收资源,另一方面利用经济资源和税收资源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以谋求更丰富的经济和税收资源。

(二)财政分权改革实践自两步“利改税”初步建立我国的工商税收体系后,以税种来划分中央地方收入的财政体制正式拉开了我国财政制度的分权型改革,我国集中性的财政体制开始向分散的、分层的财政体制过渡。1994年分税制改革及对它的完善和补充,如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等,在不同程度上强化了地方政府对地区性事务的自主管理,财政分权改革进一步深化。伴随着分权财政体制的构建与“地方所有权”的确立,地方政府的资源配置权限不断扩大,特殊的地方经济利益逐渐形成。地方特殊经济利益的形成,使各地在经济竞争中拥有了相对独立的竞争主体资格,从而为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展开提供了有效的竞争者。

(三)地区间经济竞争加剧改革开放以后,各地区间首先在吸引外资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各地纷纷出台优惠措施、提供优惠条本论文由件以吸纳外国资本。由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及沿海开发区等在税收政策上拥有比较大的优惠,且区位优势明显,因此吸纳了我国吸纳外资的绝大部分。如,2000年东部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它投资3,702,825万美元,占东中西地区合计数4,204,386万美元的88107%。②同时,各地为争夺原材料等资源的竞争也逐渐升级。

在某些领域中,控制了原材料渠道,就能够保证在经济竞争中保持较大的优势。而欠规范的市场秩序又为原材料提供了条件,因而在80年代爆发了诸如“生猪大战”、”羊毛大战”、“蚕茧大战”等。另外,地区间区域分工的竞争也逐渐展开,各地为了在经济竞争占据有利地位,纷纷向“高新”科技行业靠拢,区域间经济目标同构化严重。国家计委的测算表明,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为9315%,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为9719%。

③经济竞争的加剧要求地本论文由方政府寻求有效的竞争手段,在以优惠政策获取资源的时代里,税收优惠政策无疑受到极大的追捧。因此,税收竞争在地区间的经济竞争中优势明显。要说明的是,税收竞争是在相关政府政策的辅助下发挥作用的。

三、影响我国政府间税收竞争有效展开的外部因素

(一)地方保护主义的兴起随着地方经济竞争的加剧,地方保护主义日渐兴起,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纷纷采用多种保护措施分割市场。法国经济学家庞赛的研究成果说明了中国国内市场的分割程度。庞赛发现,1997年中国国内省际间贸易商品平均关税为46%,比10年前提高了整整11个百分点。46%的平均关税相当于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关税,并且超过了同期欧盟成员之间的关税。美国经济学家阿伦杨也有与之类似的发现,在改革开放期间,中国国内各省之间劳动力的生产率和价格的差距拉大,而按工业、农业和服务业计算的GDP却呈收敛性,这正好与作为统一市场应该出现的情况相反。

④由此可见,随着财本论文由政分权运动的展开,各地不可避免的为着自身利益加强了对本地经济资源和税收资源的保护,由此导致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分割。地方保护主义是地区间经济竞争的产物,或者说地方保护主义是地区间经济竞争的一种表现,它的兴起使政府间税收竞争更加混乱。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本来是要发现和使用更有效的制度,但是地方保护主义的出现却使之反而成为统一市场制度秩序运行的障碍。

(二)弱稳定的政府间关系建国以后,我国相继颁布了宪法及一系列法律准则,保证了我国政府间关系的相对稳定性。但是,由于受制于历史传统及现实客观因素,我国各层次政府间关系的稳定性还不够,从而影响到政府间

税收竞争的有效性。第一,由于深受悠久的中央集权制传统影响,我国建国后形成了单一制的政府体制,中央政府或高层次政府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扮演了较为重要的角色。第二,我国缺乏地方自治传统,地方政府或基层政府往往依赖于中央政府或高层次政府。

第三,我国现有政府官员的考核与任免机制主要受制于中央政府或高层次政府。

①而在我国的现实政治生活中,中央政府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约束,时常对地方政府事务进行干预,难以保证各层次政府间关系本论文由的稳定性。在弱稳定的政府间关系下,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受中央政府的影响过大,常常危及地方政府积极性。首先它将影响纵向的政府间关系。由于中央政府难以得到宪法及有关法律准则的约束,导致其活动范围过于宽泛,常常超出其有效活动边界,造成越位。中央政府难以受到约束的超强活动能力及超宽活动范围,使中央政府同时扮演着“运动员”与“裁判员”的角色,破坏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平等竞争关系。其次,它将影响横向的政府间竞争关系。中央政府或高层次政府对各地的发展畸轻畸重,往往会损及地方政府的平等竞争权,弱化部分地方政府的经济竞争能力。由于我国现有体制下缺乏稳定的政府间关系和竞争性政府主体,导致我国政府间税收竞争还处于弱势有效性阶段,还不能有效实现转轨期政府间税收竞争的主要目标,即实现政治经济制度的顺利转轨。

由于缺乏稳定的竞争规则,政府间税收竞争无法通过“看不见的手”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利益,即没有从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向社会利益的转化。而过分强调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对经济资源和税收资源的争夺过于惨烈,各地被迫卷入了地方保护主义和分割市场的恶性竞争。这种恶性竞争正是目前大多数学者反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主要理由,因为它确实扰乱了地区间的正常经济往来,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四、结论

尽管政府间税收竞争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政府间税收竞争在实现政治经济制度的转轨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能够发挥各层本论文由次政府在寻找高效制度方面的积极性。因此现阶段的任务在于维护政府间税收竞争的良好秩序,规范各方的行为,实现政治经济制度的有效转型,而不是全盘否定政府间的税收竞争活动。

(一)维护良好的财政分权秩序尽管我国财政分权改革缺乏稳定的法律基础及理论基础,造成了财政分权过程中的某些无序化行为(特别是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但是财政分权及由此而起的税收竞争却构成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维护有效的财政分权秩序,主要是建立地方财政的有限分权模式,保证地方政府的分权利益不受高层次政府的干预,而这也是政府间税收竞争有效展开的条件。要保证我国的强势高层次政府不干预低层次政府的分权利益及税收竞争利益,就必须建立稳定的政府间关系,即构建稳定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固化各层次政府间本论文由的事权及财权关系。

对此,可以考虑建立一种超稳定的双层约束机制,既约束中央政府(包括高层次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干预,又约束地方政府的非规范性活动。

(二)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与市场分割,建立统一的市场秩序有效的政府间税收竞争必须防止地方保护主义的泛滥,而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及市场分割的有效途径莫过于建立统一的市场秩序。我国在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运动中,可以借鉴美国的双层司法体制及其宪法中的商务条款。双层司法体制中,中央司法机构主要解决全国性的司法案件并对地方之间的案件纠纷有审判权;地方司法机构主要解决地方性司法纠纷。美国的商务条款则建立了中央政府对地区间贸易争端的专属解决权,我国的现实地方政府屡屡干预地区间的贸易。因此在我国建立类似条款,对于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可能会更有效。

主要参考文献:

[1]蒋洪1财政学教程[M]1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2]斯蒂格利茨1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M]1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3]戴敏敏1一个市场还是n个市场?[N]1经济学消息报,(200211118-1)

[4]冯兴元1中国辖区政府间竞争理论分析框架[Z]1天则内部论文稿,2001,(2)1

[5]钱颖一1警惕滑入坏的市场经济———论市场与法治[N]1经济学消息报,2000-06-231

[6]韦森1注意哈耶克慎思诺斯[N]1经济学消息报,1999-01081

[7]周克清1论转轨期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及其有效性[J]1涉外税务,2002/03.

税收与社会论文范文第8篇

xx年年,是实施新余地税“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市地方税务研究会在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和市社科联的指导下,在各设县、区地税局重视关心和各地研究会配合支持下,在全市地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会员的积极参与下,全市地方税务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各项得到了省局和省地方税务研究会领导的肯定。xx年,全市调研文章质量与数量都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经省市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评定,有7篇文章被评为全省地税系统xx年年度优秀科(调)研文章,有2篇在全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奖。同时,市地方税务研究会被评为全省民间社会团体先进集体,新余市社会科学xx-xx年年度先进集体。尤其可喜的是,我们通过了省社联的“十五”规划项目《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税有机统一研究》的课题鉴定,这是我市地税组建以来第一次通过省级规划立项鉴定。可以说,我市xx年年地方税务研究工作无论是在全省地税系统还是在全市社会科学理论系统均已经步入了先进行列。

(一)加强地方税务研究会自身建设

研究会是地税部门联系社会各界热心地方税收学术研究的非营利性群众社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好研究会的职能作用,重在加强自身建设,关键是加强组织和管理。我们进一步加强了领导,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支持,人、财、物上给予保障,为研究会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工作环境,极大激发和鼓励了广大地税调研工作者和会员的积极性,增强了做好地方税务研究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市局党组书记、局长罗伟华同志经常过问地方税务研究会的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难题,从经费和人员上对地方税务研究会予以保障。目前地方税务研究会按照省地方税务研究会的要求,真正实现了有机构、有固定场所、有专职人员。应该说,地方税务研究会各项工作已经逐步走向规范化道路。

(二)成功举办全省地税系统第三片区研讨会

我们紧紧围绕xx年年全省地税总体工作思路,结合新余地税工作实际,突出地税调研重点。我们按照赣地税发{xx年}29号文件关于做好xx年年全省重点调研课题的要求,认真牵头做好第三片区重点调研课题的各项工作。市局专门召开局长办公会研究课题的安排工作,要求各地必须按照省局工作部署,认真抓好全省第三片区的课题的研究工作。一方面,我们在全市抽调了调研骨干人员,集中精力,重点抓好《发挥地税职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研究》、《创新地税系统工作管理机机制,提高行政效率研究》、《提高地税系统三个服务水平研究》、《加强地税文化的研究》四个课题具体调研工作,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认真讨论提纲,确定调研方向。同时积极主动与课题成员单位省局直属分局、南昌市地税局沟通,认真把课题落实到每个成员单位。为增加全市重点课题的领导力和科室参与的广泛度,推进全市调研工作深入开展,我们把省局重点调研课题拟实行市局领导挂点制和机关科室参与制:每个重点课题将由市局领导亲自挂点;每个重点课题实施牵头单位领导负责制,每个牵头单位指定一名局领导具体负责;相关业务科室全程参与相关重点调研课题调,切实做到人员、经费、时间三到位。同时,把全省重点课题的调研情况列入今年绩效管理考核。在第三片区论文推荐会上,与会人员对我局提交的论文高度评价,我局有四篇文章在第三片区荐会上予以推荐。另一方面,精心组织了两次全省第三片区地方税收课题研讨会议,对第三片区地方税收课题进行编印成册。整个组织协调工作得到了省地方税务研究会领导的高度评价。

(三)积极推进调研成果转化

我们十分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特别是各级地税局领导重视提高地税调研质量,在多出精品上下功夫,花力气,从突出地税收入中心和地税实践急待解决的问题入手,潜心研究事关经济与地方税收宏观协调发展的关系与政策理论问题,力求调研成果能为领导决策参谋服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遵循从经济到税收的原则,充分考虑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国家税收政策调整对未来地方税收的影响程度,经实事求是预测分析和判断,完成了《全市xx年年-2012年地税收入预测分析》专题调研,针对全市地税收入连续几年高速增长,地税收入增长已经大大高于全市经济增长速度的现状,明确了提出了今后几年全市地税收入增长会稍慢于我市经济增长速度,地税收入应该建立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从而为我市科学制定经济发展目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建议。

(四)不断提高调研文章质量

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市地税系统税收科(调)研成果评选工作,鼓励全系统干部职工积极投身税收科(调)研活动,繁荣学术研究,大力推进地税科(调)研精品战略,使科(调)研成果更好地围绕地税中心,指导地税实践,促进全市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制定了《新余省地方税收优秀科(调)研成果评选办法》。同时,我们在11月组织了全市地税系统优秀论文评比工作,共有38篇文章参加了此次评比。在评比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客观公正、择优公开、逐级负责、严格筛选”的原则,为体现评选工作的独立、公正,规定评审人员原则由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在市级(含)以上地方税务研究会常务理事中产生,必要时可以邀请地税系统外有关财税理论专家作为评审组成员。本单位评审人员人数不得超过评审人员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同时论文作者不得作为评审人员。通过评审,真正把一些反映地方税收工作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指导意义的论文及其他调研性成果推荐上来进行奖励。由于工作机制的创新,全市调研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xx年年,全市地方税务研究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成绩的取得。是各级领导对地方税务研究工作重视与支持的结果,特别是凝聚了广大地税系统科研人员的辛勤汗水。在成绩面前,我们要高兴,但不能陶醉,跳出新余看新余,在全省地税系统,我市的地方税务研究与赣州等一些起步比较早的地市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外省一些税务部门的差距更大。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员调研的氛围不行。少数部门对地方税务研究工作重视程度不高,认为地方税务研究是务虚的,甚至认为地方税务研究就是地方税务研究会的事。二是税收理论调研人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素质上都比较薄弱。目前,全市地税干部热爱税收科研工作几乎寥寥无几,一些从事地方税务研究工作理论素质较差,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地方税务研究工作的需要。三是经费保障经费严重不足。一些地方对省市局下达的重点调研课题在财力难以得到保障,我们有的课题组成员为了确保课题质量,自行出钱购书,一些地方对课题组所开展的必要的费用不予支持,在地方税收科研经费上舍不得投入,直接影响了地方税务研究工作的开展。四是对地方税务研究工作配合不力。对地方税务研究下达的课题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一些科室对地方税务研究工作存在抵触现象。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对策,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研究,争取市局党组对地方税务研究工作的重视,进一步提高地方税务研究工作能力。

二、2012年全市地方税务研究工作要点

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地方税务研究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全市地方税务研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办会政治方向,围绕地税中心,相对前瞻研究,贴近地税实际,立足应用对策调研,促进地税事业发展”的工作宗旨,不断加强研究会组织、思想、作风和制度建设,努力把我市地方税务研究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为促进新余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围绕“两个中心”,力求在调研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强化地方税务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地税事业发展“两个中心”,使地方税务研究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地税事业发展。今年省局提出的全省地税主要工作是深入推进“两项建设”(规范化建设、地税文化建设)着力提升“三个水平”(依法治税水平、税源管理水平、队伍建设水平),推动全省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在促进江西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更大作为。全市各级地税部门要围绕地税中心开展工作。按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机关与基层相结合;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相结合;群众性调研与专项调查相结合”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基层群众性地税学术调研活动。着力抓好专项调研活动,积极谋划开展以实现新余“两个率先,一个努力发展规划目标题的专项地方税收调研活动,为实现全市地税“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提供思想和智力支持。

(二)狠抓成果转化,力求在应用上见成效。调研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要注重理论指导实践的实际效果,强调调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充分体现调研成果的价值和生命力,不断提高地税调研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根据我市地税工作实际,立足微观政策层面,结合地税基层实际,注重政策操作实务,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力争解决全市地税工作中几个实际问题,切实体现科(调)研工作对地税收实践的理论指导作用。抓住重点课题攻关,多撰写具有理论深度,指导地税实践有价值的调研论文,为全市地税事业新发展多献计献策。

税收与社会论文范文第9篇

德国征收社会保障税的模式表现出很好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保障项目支出情况的变化,对支出高的社会保障项目制定高税率相反制定低税率;明显的返还性,德国分项设定税目,不同税目制定不同税率,专款专用返还性明显;并且税制结构清晰,易于征收管理。

四、发达国家征收社会保障税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上文对德国社会保障税发展模式的介绍,并结合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以及对社会保障税返还性的要求,笔者认为以承保项目分项设置社会保障税的德国模式更适合移植到我国,同时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对其做部分调整。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均匀的状态,二元性特征突出,城乡差异较大,因此应分层次逐步开展社会保障税的征收,首先选取大中经济发达的城市进行试点,再逐渐扩大范围。即便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也存在贫富差距,社会保障本身的特点和目的是照顾和保障低收入者,因此,在设计我国社会保障税的税制要素时,必须考虑到社会保障税调节社会公平的功能。

从发达国家一百多年的社会保障制度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社会保障不是全部由国家和社会或雇主履行纳税义务,个人如果要得到充分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保障和各项社会福利,只有在有劳动能力时及时履行个人部分的纳税义务,才能在遇到风险或丧失劳动能力时,要求获得充足经济补偿的权利。所以说,完善的社会保障应由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承担责任。

[注释]

①李捷枚:社会保障税研究兼论我国社会保障税的开征,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2。

②马青牧: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③李捷枚:社会保障税研究兼论我国社会保障税的开征,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2,第86页。

④雷明瑜:论我国社会保障税法律制度的构建,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法学硕士学位论文,第6页。

⑤杨伟伟:国外社会保障税的比较与借鉴一基于六国的研究,重庆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6页。

⑥刘蓉,康楠:社会保障税的国际比较及借鉴,税收经济研究,2011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李捷枚.社会保障税研究兼论我国社会保障税的开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马青牧.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问题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8.

[3]雷明瑜.论我国社会保障税法律制度的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法学硕士学位论文,第6页.

[4]杨伟伟.国外社会保障税的比较与借鉴一基于六国的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刘蓉,康楠.社会保障税的国际比较及借鉴[J].税收经济研究,2011,(4).

[摘要]近年我国对社会保障费改税的呼声不断,文章通过对比发达国家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模式,进而提出假设,即使不改变现有缴费制的模式,通过对现有模式的改革和完善,同样可以达到征收社会保障税的目的。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险费;国际比较

社会保障资金充足是保证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的基础,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有效维持的“血液”。因此合理选择和确定我国现有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模式,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筹资模式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项目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实行统筹管理。然而,我国在上个世纪末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并与发达国家相比呈现未富先老状态,据统计,到本世纪30年代我国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的高峰期,人口老龄化危机将至。随着老龄化危机的加重,我国对社会保障尤其是养老、医疗保障的要求日益提高,国家对社会保障资金的财政支出压力巨大,养老金缺口以惊人速度增加,据业界估算2010年我国养老金缺口达到16.48万亿。为此应充分预计养老金缺口带来的财政压力。为了缓解社保基金出现的财政缺口,只有构建合理公平的社会保障机制并配合科学有效的社会保障资金筹资方式才能缓解这一现实问题。

一、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税的关系问题

社会保障最初出现在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中,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的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

在我国,社会保障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即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表现形式是社会救济,国家无偿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生存保障。中间一层是社会保险,目前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最高一层是社会福利,这三个层级构成完整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社会保障税是伴随着社会保障制度而发展起来的,社会保障持续运转需要依赖充足的社会保障资金支持,而社会保障税是社会保障筹资的有效方式。所以说社会保障税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筹资手段。由于社会保障的公平性质,使得社会保障成为收入再分配的手段,所以社会保障筹资方式必须具备公正和效率原则,只有以税收的方式建立起来的筹资渠道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由此可见,社会保障筹资以税收的形式确立能有效保证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持续运行。

二、社会保障税的一般理论

社会保障税在一些国家又称为社会保险税或薪给税,其征税目的是为社会保障资金筹资并用于再分配的特定目的税,社会保障税的实质是劳动产品剩余价值的再分配。社会保障税的征税对象一般为雇主、雇员就其支付、取得的薪资报酬。从目前来看,国际上为公共事业筹集资金最规范、最高效的方式就是征税,而由此产生的新税种――社会保障税就属于社会保障筹资的范畴。在世界范围内已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170多个国家中,有132个国家的社会保障缴款采取社会保障专门税和社会保障缴费的形式。社会保障税在各国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是最早实行社会保障税收制度的国家之一,目前美国的社会保障收入比重占财政收入总额的30%,成为仅次于个税的第二大税种。

社会保障税既有一般税收的共性特征,也有不同于其他税收的个体特征。社会保障税作为专为社会保障筹资的特定目的税,与一般税收相比,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第一,社会保障税具有专款专用性。社会保障税作为一种直接目的税,其税收收入与用途直接相关,社会保障税被税务部门征收后应设立专门的部门管理该部分基金,只能用于社会保障支出,不得用于其它方面的财政支出。

第二,社会保障税具有较强的累退性。所谓累退性是指纳税人的税负随着收入的绝对增加而相对负担变小,社会保障税的税制设计采用免征额及超额累进或最高额下比例税率的方式,并且课税对象不包括工薪收入以外的其他所得,即违反了一般税收绝对公平的原则,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社会弱势群体,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这就导致了总体上随收入的绝对增加而实际纳税负担相对减小的特性,即累退性。

第三,社会保障税具有有偿性。现有社会保障税制要求该项税收收入一般由政府设立的专门基金委员会管理,由于社会保障税的专款专用性,所以社会保障税区别于其他税收,在国家财政出现危机时,纳税人依然有权要求领取保险金,这是与普通税收不同的特殊性质。社会保障税法律制度对全体受保者缴纳社会保障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筹和协调,使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所享有的社会保障水平趋于平等,这也是贝弗里奇“补偿原则”的运用,是公平性的体现。

三、社会保障税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一)国际征收社会保障税概况

据统计,世界上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中已经有超过132个国家以缴税或缴费的形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研究表明,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社会保障税在税收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美国联邦财政总收入中社会保障税收带来的收入占总比重的30%,成为仅次于个税的第二大税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统计年鉴的统计显示,目前,在德国、法国、瑞士、丹麦、瑞典、奥地利、挪威、西班牙等国家,社会保障税已经成为头号税种;在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发展较快的部分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税也迅速崛起,例如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社会保障税同样成为本国的第一大税种。

(二)发达国家征收社会保障税的模式――以德国为例

税收与社会论文范文第10篇

从2014年开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将是一个时期,甚至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它不仅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也将是世界经济的新常态。中国实施“一路一带”战略,引领世界经济新常态,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必然的趋势。根据商务部统计资料,2012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878亿美元,同比增长17.6%;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078.4亿美元,同比增长22.8%;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160亿美元,同比增长15.5%。中国已连续三年位列全球对外投资国前三。可以预见,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对外投资流量将进一步迅猛增长。

对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而言,会面临经济、政治、法律、人文等很多问题,其中,面临的国际税务问题不容忽视。国际纳税的多少,不仅会影响对外投资的效益,甚至会影响对外投资的成败。近几年,中国境外企业向投资所在国缴纳税金总额很多,2012年达221.6亿美元,2013年达370亿美元,同比增长67%。因此,税务会计不仅要研究国内的税务问题,新常态经济下更应研究国际税务问题,研究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应如何进行税务筹划问题,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助力。

本文采用期刊检索的方法,以《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会计研究》、《财经研究》、《财贸经济》、《税务研究》、《财政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财经问题研究》等10本经济类杂志为样本,以税务会计、税务筹划/税收筹划、企业税负/所得税税负/行业税负、税率、增值税/所得税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统计这些杂志刊发的站在企业角度研究税务问题的文章,以说明中国税务会计的发展进程。

二、中国税务会计发展的阶段

随着税制的改革深入,我国税务会计不断发展并进一步完善。我国税制改革逐渐推进,从1994年的全面税制改革,2008年实行内外统一的企业所得税,2009年的增值税转型,到现在轰轰烈烈的营改增。因此,本文将税务会计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建国后~1993年底,1994~2007年,2008~2014年。

(一)税务会计的探讨阶段(建国后~1993年底)

在这44年中,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税法进行了多次改革,如涉外税制改革,第一步利改税,第二步利改税及工商税制改革。至1993年底,我国共有37个税种,仅对所得征税的税种就有国营企业所得税、国营企业调节税、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奖金税等,在流转环节主要征收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盐税、资源税、特别消费税、工商统一税等。这一期间税种虽然较多,但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没有差异,会计核算按照税法规定处理,因此,一直没有税务会计。直至1992年11月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13项行业会计制度和10项行业财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两则两制的规定,不仅与当时的税法不完全相同,而且,与正在酝酿的税制大变革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会计专家提出我国需要建立税务会计。

(二)税务会计的引入学习阶段(1994~2007年)

1994年我国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内容最深刻、力度最强的工商税制改革。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工商税制,将原来37个税种减少为23个。流转税方面实行内外资统一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内资企业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但涉外企业执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居民与非居民统一实行个人所得税,并调整、撤并和开征其他一些税种。2006年,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取消农业税。

在税法不断完善和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我国的会计准则也在与国际惯例趋同和完善中,到2001年底,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逐步建立,我国颁布了16项具体准则。而后,会计改革进一步深入,2006年财政部39项新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同时,《企业会计制度》也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不仅实现了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企业会计制度的统一,而且,还颁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在此期间,我国税务会计逐步建立。一些高校开设税务会计课程,一些大型企业会计实务中设置税务会计岗位。

(三)税务会计的繁荣发展阶段(2008年以后)

2008年1月1日起,我国实施内外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不仅结束了内外有别的、给予外资超国民待遇的所得税制度,而且,企业所得税法的具体内容也更符合国际惯例,使用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界定纳税人身份,费用扣除项目更接近国际惯例。为减轻企业税负,2009年我国实行了增值税转型。这期间我国还对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零星税种的进行了改革。

另一项非常重要的税制改革就是当下进行的营改增。在流转税环节,我国实行分行业分别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这虽然适应了1994年当时的国情,但却使整个社会存在严重的重复征税。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负,解决重复征税,就必须将流转环节税制统一到增值税。总理强调:2015年营改增要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和生活服务业等所有行业。因此,我国即将消除整个社会重复征收流转税的现象。

这一期间,我国会计准则全面取代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全面趋同,进一步缩小了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2014年,财政部了5项会计准则、一项准则解释和两项征求意见稿。财政部修订了《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会计准则》,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企业会计准则39号公允价值计量》。是继2012年会计准则修订后的又一次大规模修订。

在此期间,我国税务会计趋于完善。各高校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审计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普遍开设税务会计和税务筹划课程,大中型企业会计实务中设置税务会计科室或税务筹划部门。

三、各阶段中国税务会计研究状况

(一)税务会计的探讨阶段研究状况

本文考察范围内的10本杂志中,在税务会计的探讨阶段只有会计研究、财政研究、财经问题研究等3本杂志刊发了有关税务会计的文章。会计研究刊发了两篇文章,夏冬林(1991)“关于国有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若干问题”,盖地(1992)“研究企业税务会计势在必行”。财政研究刊发了一篇文章,黄健状(1987)“浅谈税收会计的特殊性”。财经问题研究刊发了两篇文章,刘刚(1992)“谈改革后税收会计的处理基础”,郑大光(1993)“关于税收会计科目体系的思考”。这五篇文章都是从理论上论述了税务会计存在的必要性,这为后来税务会计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税务会计的引入学习阶段研究状况

本文考察范围内的10本杂志,在税务会计的引入学习阶段刊发站在企业视角研究税务的文章共有34篇,各杂志刊发文章的情况,如表1所示。

1994~2007年共计14年间,10本杂志共刊发研究企业税务问题的论文共计34篇,年均每本杂志刊发0.24篇。可见,刊发数量非常少。这一期间文章的年份分布为:1994年3篇,1995年4篇,1996年4篇,1997年2篇,1998年1篇,2000年1篇,2003年2篇,2004年3篇,2005年4篇,2006年7篇,2007年3篇,其中1999年、2000年和2001年没有相关论文。在34篇论文中,研究税务会计实务工作的有14篇,其余20篇为理论研究。历年研究类型分布,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在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后的近3年内,以及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的前3年内,研究企业税务问题的论文相对较多。换一个角度,从研究方法来分析,情况如下:在34篇论文中,采用规范研究方法的有21篇,采用统计分析研究方法的有6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的有7篇。文章各年研究方法分布,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这一期间,发表在10本杂志上研究企业税务问题的论文,主要是采用规范研究,只有2000年,2003年和2006年,刊发了实证研究的论文。

(三)税务会计的繁荣发展阶段

考察范围内的10本杂志,在税务会计的繁荣发展阶段刊发站在企业视角研究税务的文章共有47篇,各杂志刊发文章的情况,如表2所示。

2008~2014年共计7年间,10本杂志共刊发研究企业税务问题的论文共计47篇,年均每本杂志刊发0.67篇。虽然比上一期间刊发论文数高出0.43篇,但刊发数量还是很少,每本杂志每年还不到1篇。这一期间文章的年份分布为:2008年3篇,2009年8篇,2010年6篇,2011年7篇,2012年7篇,2013年10篇,2014年6篇。在47篇论文中,实务研究的只有4篇,其余43篇论文均为理论研究。这一期间历年研究类型分布,如图3所示。

与上一期间不同,2008~2014年各年均有税务,且研究税务会计的理论问题占主导地位,研究企业税务会计实务的论文非常少。换一个角度,从文章的研究方法来分析,情况如下:采用规范研究方法的有13篇,采用统计分析研究方法的有5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的有29篇。这一期间文章的研究方法分布,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这一期间,发表在10本杂志上研究企业税务问题的论文,各年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并存,但实证研究越来越多,占10本期刊总数的61%以上。实证研究已经成为研究企业税务问题的主要方法。

四、中国税务会计理论研究的特点

本文针对2008~2014年10本杂志刊发的税务会计方面的论文进行分析,发现近些年我国税务会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税负、增值税转型、营改增和税收优惠等四个方面。

1.研究企业税负的论文有12篇:2008年我国实行了内外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将企业所得税税率由33%降低到25%。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不仅使内外资企业在同一税负水平上公平竞争,而且,对内资企业而言,大大降低了所得税税负。因此,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企业税负问题是税务会计研究者一直关注的问题。如尹利峰等(2011)研究了“两法”合并对企业税负影响。于洪(2009)和王小荣等(2009)分别研究了中小企业税负和高新技术税负。刘德英(2008)和王素荣等(2012)均研究了我国房地产企业税负。史达等(2013)研究了小微企业税负感、社会网络关系对创业绩效影响。刘骏等(2014)研究了财政集权、政府控制与企业税负的关系。王进猛(2011)研究了进入方式、内部贸易与外资企业税负关系。

2.研究增值税转型的论文有9篇:2009年我国进行了增值税抵扣制度改革,允许企业将购进设备等动产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即由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因此,增值税转型后的政策效应成为了税务会计研究的重点领域。如聂辉华等(2009)、王素荣等(2010)、柳建启(2011)、罗宏等(2012)、王佩等(2013)、蒋屏等(2014),分别研究了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对上市公司财务的影响、对企业所得税负的影响、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对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对企业自主创新与生产效率影响。

3.研究营改增的论文有6篇。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能够减除重复征税,2012年上海开始实行营改增试点后,营改增也就必然成为了税务会计研究的重点内容。如陈均平(2012)分析了营改增对企业税收成本的影响。李梦娟等(2013)分析了营改增试点行业税负变动的制约因素。张学勇等(2014)预测了铁路运输业、邮政服务业和电信业在“营改增”后的税负水平。王玉兰(2014)分析了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税负及盈利水平影响。

4.研究税收优惠的论文有5篇:新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地区税收优惠,根据不同行业的特征和发展情况,实行了行业税收优惠。因此,行业税收优惠的政策效应如何就成为了税务会计的又一个研究重点内容。如谭光荣(2010)研究了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税收激励效应。李元旭(2011)研究了地方政府是否通过所得税优惠保护本地企业。李华等(2013)、杨杨等(2013)、杜军等(2013)等则采用回归分析法,分别研究了企业所得税率优惠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及是否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我国税务会计的研究面比较窄,对会计准则与税负的研究,对税负与盈余管理、与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研究,对税负影响因素的研究,都很少。

研究会计准则与税负的论文只有2篇:刘菁(2009)基于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企业所得税影响的思考和王素荣等(2009)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所得税税负影响研究。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而得出的,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运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税负,因此,研究会计准则与企业税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国企业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盈余管理是比较常见的,那么,对税负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以及盈余管理是否会加重企业税负进行研究就显得比较重要。而现有的研究成果中研究税负与盈余管理的论文只有2篇。赵景文等(2012)研究了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王素荣等(2011)研究了税率变动与企业盈余管理的关系。

由于债权利息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而股息只能税后支付,因此,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同,承担的所得税税负必然不同,因此,研究企业税负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就非常必要。而现有研究成果中,只有梁淑红等(2011)企业所得税法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1篇论文有所涉猎。

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同,社会网络和社会影响力会有所不同,进而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融资方式不同,会影响企业的税负。这说明研究企业税负与治理结构的关系也是非常必要的。而现有研究成果中,只有王娜等(2013)研究了企业所得税是否影响公司薪酬政策1篇论文有所涉猎。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税务会计研究具有如下特点:

1.2008年以前的税务会计研究基本上是规范研究(只有3篇实证论文),从理论上对企业的税务问题及税务筹划方法进行分析。2009年以后实证研究越来越多,2009~2014年的6年间,实证研究达到69%。

2.我国税务会计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在每一次税制改革后分析税改的政策效应,以及对企业税负和经济指标的影响,如2008年的所得税改革,2009年的增值税转型和2012年开始的营改增。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政策出台后的3年内。

3.我国税务会计的研究成果比较少,一些重点领域只是刚涉及,如税负与盈余管理,税负与资本结构,税负与公司治理等。这些方面应该有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五、新常态经济下中国税务会计未来展望

新常态经济将是中国以拉动新兴市场国引领世界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实施“一路一带”战略,通过资本输出消化自身的过剩产能,并参与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全球增长,从而为疲弱的世界经济贡献力量。虽然中国已经有很多企业已经在海外投资,在海外建厂,在海外实施兼并重组,但“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到海外投资,这将惠及沿途的60多个国家。截至2014年12月,中国已签署的自贸协定达12个之多,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仍在谈判的还有6个。“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为税务会计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税务会计就要为企业走出去服务,要研究海外各国的税收政策,研究走出去企业应怎样税务筹划,才能降低海外税负。

(一)研究海外各国税收政策

对管辖范围内的居民和非居民征税是各国政府的权利,征哪些税,征多少税,虽然会考虑到周边国家的情况,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干预别国的税收政策。会计上可以有国际会计准则,但不会有国际上统一的税收政策。就是在欧盟内部,虽然都实行了增值税,但税率差异很大。从塞浦路斯的15%,德国和西班牙的16%,到丹麦、匈牙利、瑞典的25%,最高税率与最低税率相差10%。欧盟的所得税差异就更大了。亚洲国家的增值税税率都较低,一般在12%以下,但非洲的增值税税率都较高,在15%以上。亚洲国家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在25%左右,但非洲国家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在35%左右。另外,各国的税收优惠差异也很大。有些国家为了吸引外资,给予外资居民公司优惠最多达到10年,甚至15年的免税期,但若不是在当地注册为居民公司,则不能享受免税待遇。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税收政策就是预提税。到2014年底,我国已经与99个国家签订了国际税收协定,已经生效的有97个,只有2个(乌干达和博茨瓦纳)尚未生效。在中外税收协定中,股息的预提税税率一般是10%,但对很多不太发达的国家和对方对股息不征收预提税的国家,预提税税率5%,少数国家(包括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预提税税率为15%。利息的预提税税率一般也是10%,但如果是国家银行向投资地企业贷款,收回的利息很多都豁免预提税。而特许权使用费的预提税基本上都是10%,特殊情况很少。对于与中国尚未签订国际税收协定的国家,若从投资国获得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等投资收益,对方国家一般征收20%~30%的预提税。

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把投资收益拿回中国。但若没有争取到受资国所得税优惠政策,在受资国缴纳大量的所得税后,利润汇回中国时还需缴纳预提税。这样,海外税负之和比在中国经营税负还会重很多。由此可见,熟悉投资所在国税收政策非常重要。

(二)研究走出去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法

海外投资企业面临国际双重征税问题,到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和到非洲投资的企业,当地征收的所得税都很高,如美国联邦所得税最高为39%(还有5%~10%的州所得税),刚果(金)所得税为35%,都远远高于我国25%的所得税税率。若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会运用转让定价、资本弱化和投资架构设计,并争取投资国所得税优惠,达到在当地不纳税或少纳税,回中国汇总纳税只为25%,能为企业节省10%以上的税收,就能达到减轻企业税负目的。

减轻受资国企业所得税的筹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进行海外投资时的税务筹划。首先要明确在海外是注册当地法人,还是设立海外分公司,还是只承包工程。不同形式,不仅在当地纳税不同,而且,回国后所得税汇算规定也不同。海外法人、海外分公司、海外只承包工程,均应在当地缴纳流转税和所得税。海外法人分回利润需要缴纳预提税,海外分公司或承包工程汇回利润,除菲律宾等极个别国家征收预提税外,一般不再征收预提税。受资国对海外承包的工程是查账征收还是核定征收,会严重影响工程的利润。在查账征收的情况下,从国内采购的材料物资,免了进口关税后,若不能作为工程成本,冲减工程利润,则要缴纳高昂的所得税。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某些海外项目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最终导致项目亏损。因此,对于海外承包工程,若不能享受免所得税待遇,就应尽量争取受资国核定征收所得税。一般工程项目核定利润率为15%~30%,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应该争取核定利润率在15%。这样,能够防止虚增利润,扩大税基。

在海外设立法人公司,只要受资国的所得税税率高于12.5%,中国只就母公司收到的利润部分征税(低于25%的差额部分)。若受资国所得税税率低于12.5%,则无论母公司是否收到分配的利润,均按母公司应得利润汇总征税。在海外设立分公司或只承包工程,无论利润是否汇回中国,年终都应该将海外利润汇总到总公司利润中,一并纳税。而海外亏损,则不得抵减国内利润。

2.在海外设立子公司时,对外投资应以实物投资。合资时尽量高估投资额,以达到多占股份,多分利润的目的。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一般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都有税收优惠。因此,投资洽谈时不能忽视的内容是争取税收优惠待遇,免征受资国企业所得税。

3.利用资本结构进行税务筹划。研究受资国的资本弱化规定,尽量由中国母公司委托国家控股的银行办理委托贷款,或在塞浦路斯、荷兰设立财务公司并贷款给受资国项目,这样,通过资本结构筹划,既减轻了受资国的所得税,又豁免了利息的预提税。通过香港、新加坡、塞浦路斯等仅实行地域管辖权的国家或地区设立控股公司,达到不征收股息预提税的目的。

随着“一路一带”战略的全面实施,尼日利亚的石油,刚果的黄金,几内亚的铝土,赞比亚的铜,南非的金刚石,泰国的大米,我国都可以买来!阿根廷的钾、锂正欢迎中国人去开采。当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达到能够影响当地经济时,就可以进一步影响其政治,到那时,国际环境就会更有利于中国。

(三)研究营改增对企业税负及财务指标的影响

2015年,所有的服务业将取消营业税,全面实施增值税。营改增不仅减轻了企业的税负,减轻了整个社会的重复征税,而且,也能减轻个人消费承担的税负。因此,研究营改增的政策效应,验证营改增减轻企业税负的程度及其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在5年内都将是税务会计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者单位:

王素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郭艳峥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上一篇:企业所得税论文范文 下一篇:个人所得税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