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宁利:保险让我把所有能量爆发出来

时间:2022-05-28 10:08:25

曹宁利:保险让我把所有能量爆发出来

自身价值的被归属、被认同的成就和自豪,让曹宁利积蓄的所有能量都因“保险”完全爆发出来。对此,她却轻描淡写地定义为“特别能吃苦”。

身为48岁的保险新人,入司8天完成29万多的趸交保费,又过了8天,这一数字上升至47万元……两个月后,从业务员直接晋升至资深业务经理的她,此后6年多的保险征途,年年斩获五星级的最高荣誉,年年跻身自己所在营业部保费收入的前三甲……这样的战绩,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可想像也不可逾越的。但她知道,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因为承载自己迅速抵达光亮彼岸,成为自己业务拓展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本源的,自始至终都是内心深处的感恩之情。

在她看来,只有热爱自己所干的行业,才能有信心干好,才能有勇气坚持不懈。当你充分地认识到保险这个行业是一个给他人送去保障的行业,是为他人送去一份爱心的行业的时候,你就会有坚定的信念去从事这个职业。不仅如此,她恰恰又置身于一个洋溢着感恩情怀与激励互助氛围的团队中,个人的发展自然便像是蚕蜕茧一样,有着浓厚的里程碑式的意味。

她,就是人称“拼命三郎”的济南国寿第一营业部资深业务经理――曹宁利。

用脑子做事

2003年的职业选择,对于曹宁利宋言,其价值是叠加于自己30年职业生涯之上的。之前,她经历过五个工作岗位,不管在哪,她总能迅速出类拔萃,比如建设兵团的“年年好战士”、比如棉纺厂的“纺织冠军”、比如高科技企业的“销售能手”……她像一块金子,将光芒折射到她工作过的每一个角落。然而,45岁那年,因为“一刀切”,她只能光荣退休。可她觉得自己还身轻如燕,还娇捷如小姑娘,甚至正值妙龄,怎能突然没有了发挥价值的空间?这一度让她很失落。

此后的三年,闲不下来的曹宁利做过很多事情来打发自己的充沛精力,可是那种像浮萍一样没有被“单位”牵系着,找不到价值认同的感觉,始终笼罩着她,

一个偶然的机会,曹宁利参加了保险公司的新人培训班,“我当时就是完全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根本都不知道保险到底是做什么的。”然而,第一天培训结束时,曹宁利心底已豁然开朗,“保险意味着责任与爱,没有一种职业,能像从事保险这样,让人自豪!”曹宁利甚至有些兴奋。她暗下决心,也深信不疑,“保险”二字将成为自己此后的精神气质,

2008年2月19日,正式加盟中国人寿济南分公司的曹宁利,因为之前经过一个多月培训的淬砺,入司第一天,便完成保费3万元,和每一次职业生涯一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她崭露了头角,并有信心和能力,将能量持续。

“可以这么说,此后的十几天,几乎每天,我都是营销一部的保费冠军,等到2003年3月8日,当时主推的险种‘鸿瑞’停售的时候,我已在新人里面赫赫有名,你能理解那种处在舞台中央,成为众人焦点的成就感吗?”

当年3月份,曹宁利被授予“济南国寿领头羊”的殊荣,“曹宁利”三个字,因此成为国寿新人里的典范之称。

正是这样的价值被归属被认同的成就和自豪,让曹宁利积蓄的所有能量都因“保险”完全爆发出来。对此,她却轻描淡写地定义为――“特别能吃苦”。

几乎每一天,曹宁利都是这样度过的:早上三四点钟,起床,尽人妻和为人母的责任,八点钟,她一定已在路上。因为在济南的缘故都局限在自己的同事里面,所以,她的拜访对象几乎90%都来自陌生的面孔。中午十二点,她一定还在外边,她不允许自己将午饭地点选在家里,她怕自己会因此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晚上八点,如果完成当天的拜访目标,她才会允许自己奔回家里,可是,与保险有关的工作并未结束。临睡前的三个小时,她一定在看书,行业内的、财经类的。她说她要做一个用脑子做事的人,而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从气质和理念上,她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保险人”。

这个真正的保险人,六年如一日的如此“行走”,在她看来,“小细节成就大文化”,所有细微之处,她都要坚持原则,“我始终相信,决定能否签单,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的,不仅仅是能力,更多的是那些基础性的东西,比如坚持。因为从事这个行业一定时间之后,你就会清醒地意识到,每天行走在拜访的路上,不再是一种制度,而是一种责任和荣誉。”

2004年7月的一天,中午近12点的时候,曹宁利刚刚拜访完一位客户,而地点就在自己的家门口。站在公交站牌,曹宁利有些犹豫,眼瞅着天上的黑云已经越积越厚,一场大雨即将洗礼泉城,不如回家吃午饭?可是那样就会浪费掉一个多小时的展业时间。既然自己定了中午绝不回家吃午饭的规矩,自己就要坚决执行。就这样,曹宁利不再犹豫地跳上了一辆开往下一拜访站的电车。

果不出所料,上车没一会,倾盆大雨便从天而降。车行至济南文化西路省中医的时候,“是刷刷的雨帘子,水都快要漫进车里了,而窗户全都大敞着的电车,不仅无法继续开动,也没法让人上下车,甚至关窗户,一动人便会触到电。”

就这样,早饭便没有吃的曹宁利,和车上的乘客们一起,困在那儿整整两个小时。“真是又冷又饿又急啊。我当时问自己,中午如果回家了会怎样?但马上又对自己说,曹宁利你做的对,因为你战胜了自己的意志,你太伟大了。”

那一刻,曹宁利的内心是坚定和自信的。她笑着对记者说: “我只是脚踏实地,勤奋扎实,快乐而充实的在过着每一天。”

目标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在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在深入到曹宁利所在的第一营销部的职场中,你会明显感到这里逸动着激情,而又少了几分浮躁;这里荡漾着协作的友爱,而又不缺乏自强的气息,整个营销部的精神气质就如曹宁利本人的性情一样,沉稳、温和,他们的努力是踏实而默默的,是没有耀眼的花哨的。

在谈到目标,一直习惯于勤奋做事的曹宁利坦言,对于营销员来说,如果没有目标,就没有压力,就没有奋斗的方向。细化定位目标显得很重要,目标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所以,她从不跟任何人攀比,只是想把自己身为保险人的责任尽到,因为保险的意义如此伟大。

当然,她的内心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在谈到如何给自己定位的时候,她说:“做好适合的目标客户群定位很重要,没有人是万能的,虽然我们的能力是可以不断开发的。但从自己适合的目标客户群入手就会事半功倍,让自己和客户更快受益。”

那么怎样能让客户满意呢?曹宁利表示,首先要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只有了解公司定位,产品定位,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除此,还应该了解自己。当你找到与自己,与公司定位和产品定位相近的人群时,你离成功就又近了一步。找到目标是重要的,多多实践也必不可少,从大量客户面谈中总结经验,发现自己更适合的细分客户群。

“只有了解客户,了解自己,了解公司,了解产品,我们才能顺利地展业,才能少受挫折。”曹宁利对此,自信满满。

的确,对于责任和荣誉的近乎膜拜,几乎存在于每一个寿险工作者的身上,但这不是口号,也没有激荡人心的宣誓仪式,只是存在于他们的字里话间和行动之中,甚至一频一笑都能让人实在地感受到热烈与和谐,因为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已无形中成为曹宁利们的精神气质。

祝福她!

上一篇:产险个人营销体制依然有发展空间 下一篇:海外动态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