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交通联系空间评析

时间:2022-09-30 02:57:48

建筑交通联系空间评析

摘 要:交通联系空间在各种建筑设计中是具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解决建筑设计中的交通问题,成为选择建筑设计方案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建筑的内部交通建筑的外部交通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区域分离 空间分离方位分离

在建筑设计中,解决好交通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尽管随着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筑交通表现为千变成化、异常复杂的现象,但只要从外部环境到内部功能,从整体结构到局部单元,进行系统的理性分析,就能发现它那严禁有序的“艺术美”,其中不乏一定的“模式”可循。

各种性质与类型的建筑都是由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次要使用部分组合而成,而主要使用空间和次要使用空间都必须通过交通联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设计方案。可见,交通联系空间在各种建筑设计中是具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解决建筑设计中的交通问题,成为选择建筑设计方案的重要手段之一。

建筑的交通联系空间从总体上来讲,可分为两大部分,即:建筑的内部交通和建筑的外部交通。

一、 建筑内部交通

建筑内部交通是建筑交通的主体部分,它直接联系和服务于功能空间,于使用者关系密切,且空间艺术性较强,可以说是整体交通设计中微观的、复杂的部分。建筑的内部交通联系空间通常由过道、过厅、出入口、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等组成的交通联系空间构成。在建筑内部交通设计中,只有将以上交通联系空间同使用空间合理的安排,有效的组织,才能建立起密切的有机联系,才能设计出最好的设计方案。

(一)水平交通空间按使用性质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单纯的交通联系空间:(主要是供人流集散时使用:如教学楼、旅馆等的内走廊,电影院的走道等),单纯的交通联系空间,基本单元相对独立,具有一定的“进深”限制,其组合灵活性较强,并较好地满足采光等功能要求,可分为线型与向心型两种。

2.主要作为交通联系,但兼有其它功能的交通空间:(如医院门诊部的走廊兼有候诊的功能等)。

3.各种功能综合使用的交通联系空间,(如某些展览,陈列性质的过道,要满通和观览的双重需要)。

4.水平交通空间形式,除满足其功能需要外,还应服从建筑整体布局及空间艺术处理的需要,在建筑空间组合时,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减少走道的面积和长度,使空间组合紧凑合理,缩小开间,加大进深,走道尽端做成较大空间。

(二)垂直交通空间是联系不同标高的空间形式,常用的有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及坡道等。

1.楼梯:楼梯的使用庆根据使用性质,人流量来选择合理的形式及恰当的位置,按防火规范确定楼梯的数量和宽度、并根据使用对象和场合选择适宜的坡度,梯段的连续踏步数不宜过多,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2.电梯、电梯主要用于高层公共建筑及有特殊要求的多层建筑中,在高层建筑中电梯是主要的交通形式,在建筑设计中电梯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电梯不计作安全出口,应按防火规范规定的疏散距离设置疏散楼梯。

2)在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同等重要,可将电梯、楼梯靠近布置,以便协调使用。

3)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的建筑物或建筑物内,每个服务的电梯不宜少于2台。

4)每层电梯入口前,应留有等候交通面积。

5)电梯间应位于建筑中交通联系核心的位置,不宜在转角处紧邻布置,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4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宜超过8台。

3.自动扶梯:它具有连续不断运送人流的特点,实用于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建筑(如:火车站、大型商场、航空港等),自动扶梯坡度一般为30度,单股人流使用的自动扶梯通常宽810MM,客流高峰场合,以选用梯级宽1000MM为宜。

4.坡道:坡道常用于人流量较大或有特殊要求的地方,如车站出站口,医院病房楼,及需供残疾人使用的场所等。坡道的坡度一般为8%――15%,常用10%----12%。

(三)交通枢纽空间:它在建筑设计中,主要是考虑人流集散、方向转换,空间的过度,以及与过道、楼梯等空间的衔接。需要安排门厅、过厅等形式的空间,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度的作用。它包括出入口,过厅、中庭等方式。

一般建筑的交通,主要还是为满足人流的组织上,它可归纳为平面的和立体的两种方式。

1.平面的人流组织方式:实用于中小型公共建筑的人流组织,其特点是人流简单、使用方便,如图所示:

2.立体人流组织方式:它实用于功能要求比较复杂、公靠平面组织不能完全解决人流集散的公共建筑(如:大型交通建筑,商业建筑等,常把不同性质的人流,从立体关系中错开,如图所示:

二、 建筑外部交通

建筑外部交通是建筑交通的部分,在城市和内部交通之间起着联系、过度和流线转换作用,即要与城市交通呈有序的连接,又要与内部交通呈功能的组合,与室外环境关系密切,可以说是整体交通设计中宏观的先决的部分,但应特别注意的是:出入口设计与停车设计。

建筑的外部交通模式可分为四种类型:区域分离型,空间分离型,方位分离型,等级分离型。

1. 区域分离型:在某种意义上建筑外部交通均为区域分离型,即按照交通

流的性质类别把总平面划分为相对分离的各个区域,通常有各自的独立出入口和通道,区域之间则以铺助通道作有限的联系。它实用于有一定外部空间容量的基地环境,应特别注意的是:区域入口位置,各区域的完整性,要同内部功能分区一致。

2. 空间分离型:空间分离型交通适于交通流,特别是车流量很大而基地容

量有限的建筑,常见于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建筑,采用“立交”模式,既把不同类型交通流上下分层错开(如高架或地下通道,下沉式广场等),可使流线交叉冲突减少到最低限度,交通组织更为简捷、安全,但特别注意的是:立体交叉和竖向设计,实现分层活动的引导措施,要结合城市规划设计。

3.方位分离型:方位分离型交通是赋予建筑或建筑群的不同空间方位以不同的交通功能,包括两种类型:

1) 方向上:建筑的正、中与侧、后方位对应着不同性质的流线。

2) 极向上:常见于建筑群体和城市设计。众多的建筑要素高度集中于极化

的轴线上(如正交的纵横轴),以组织整体交通交形成流动的空间序列,是控制大范围空间--------交通秩序的有效手段。但应强调的是:强化主导方位;不同方位之间的联系流线;轴线交绘点设计。

4.等级分离型:在城市交通中,道路从干线到支线分别服从于不同的层次范围,其顺序相接构成了等级分离型的道路体系。这一概念同样适用于建筑交通,特别是区域性的外部交通组织:有如同心圆式的分级结构,由外向内,交通流速度与“交通性”逐渐降低,功能性逐渐增强;在不同等级上,都形成相对完整的流线系统和服务区域。但应注意的是:有序的外部交通网络;与空间层次同步;不同等级之间的过度联系。

建筑是一门理性的艺术,建筑交通则集中地体现了建筑合理性、科学性

的一面。建筑师应当具有深邃的交通理念,方能从功能的必然通向艺术的自由。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探讨 下一篇:谈楼梯抗震设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