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都有替代品

时间:2022-09-30 02:26:37

改革开放以前,手表是非常重要的奢侈品。当时,小伙子对老婆,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合称“幸福三大件”。鲜有小伙子能凭自己的能力买得起。

当时,上海牌手表120元一块,据说成本不到30元。改革开放以后,各个省份开始被允许生产手表,“庐山牌”手表虽然只卖60元一块,效益仍好得令人眼红,只有官员的子弟才能进厂工作。

后来,日本的电子表冲击手表市场,但是,绝大部分是靠“走私”进来的。走私实在太猖撅,以至于电子表卖到5元一块。同时,手表的替代品出现了,BP机和手机都具备计时功能,且更具炫耀功能,于是走私停止,手表就这么从“三大件”的舞台上退休了。

手表对当时的结婚青年而言,是一种两难的选择:要么小两口和老两口用吃咸菜的代价积蓄,以获得那“三大件”带来的幸福感觉;要么就是结婚缺少三大件,沉浸在对它们的遗憾之中。无论是哪种情况,老百姓的幸福,都因为与征税同效的垄断而减少。结论很清楚:“上海牌”手表经历了奢侈品、必需品、低档品三个阶段,原因是,竞争以及替代品的出现导致其价格下滑,国民收入的提高导致其地位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为该产品增加社会福利所做的工作是:允许其他厂商与垄断厂商竞争、“假打”走私、鼓励BP机和手机的发展。说得更简单点:政府对幸福征税的税率下降,使得更多的小伙子有能力买“手表、献爱心。”据说,新的三大件是房子、车子和文凭。目前怨言最集中的是房子,最值得关注的也是房子。

目前的媒体有个奇怪的论点,好像坚信房价是“忽悠下去”的,因此需要“忽悠下来”。于是,政府的主要精力是打击投机分子唯利是图,媒体的主要精力是配合着往下“忽悠”。而买不起房的潜在消费者,则在这种“单向忽悠”的狂轰滥炸之下晕头,拾起来自传统文化的对“奸商”的仇恨,当做自己的判断依据。那些向“奸商”开炮的“学者”,被看成是“良心”的代表。其实,这些“良心学者”一套房子都不能供给,所有的房子,都是那些唯利是图的“奸商”供给的。这些“奸商”受到的打击越激烈,其垄断程度只会越高,房价也只会越高,而不是相反。这与当年打击手表“走私”的效果有些相似,走私越烈,老百姓的消费欲望越容易得到满足,而垄断者的利益越容易得到消解。最现实有效的打击房价的方式,是让消费者欲望减退。但是,低收入者买不起房子的根本问题,是收入能力问题,由于收入低,一切消费品都显得太贵。在农村,收入水平高的地区房子盖得也很舒适;而另一个地区的房子破旧,原因是当地的生产力落后,并不是因为当地房产商的心太黑。手机1万元一个的时候,低收入者何必要省吃俭用买个手机来炫耀呢?又何必因此指责手机商的心太黑呢?为何不考虑租机来替代买机呢?所以,问题的关键是,要检讨是什么约束了收人能力的提升。如果真想将房子提升为替低收入者提供的福利,那么所应该做的,与提升手表的社会福利方案类似:1.鼓励更多的房产商参与竞争,以压低价格;2.退出地产的垄断地位,对幸福少征点税;3.增加投资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提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安得广厦千万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不要指责购房者“不理性”,房子的一个很重要功能是不动产的保值能力。因为购房者相信:政府终会将房产那“70年短命使用权”,延长为永久性使用权。

选自《经济学家茶座》,

山东人民出版社

图/石子

上一篇:离奇的幸福病 下一篇:过滤布上的小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