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学生发展个性的天地

时间:2022-09-30 01:35:28

语文课堂――学生发展个性的天地

所谓个性,就是指个人特有的能力、气质、兴趣、性格等。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必须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发展个性的一片天地呢?下面我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求异思维

多年以来,语文教学一直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老师几乎不允许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搞标准答案、一刀切,而我们知道,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普遍的,每一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营造出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采用不同的方法,创造各种条件,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千方百计地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例如:《狐假虎威》一课,以往的教学让学生懂得的是同一个道理:狐狸只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才把百兽吓跑的。然而就有一位学生说:小小的狐狸能够想办法吓住强大的老虎,保护自己,它是多么聪明,所以我佩服狐狸。按常理,教师可能对这位同学的回答不加以赞赏,甚至要给予批评。

二、创设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更加主动地发现知识,学会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老师问、学生答,这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永远只能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转,他们也会认为学习就是接受,所以思维的翅膀难以打开,也就难以更好地发展个性。而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将以自己的思想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从而在让学生轻松学得知识、培养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发展了他们的思维和个性。常见的活动方式有以下几种:

1.表演

如在教学《云房子》一课时,有位老师让同学表演小鸟到各自造的云房子里去玩耍时开心的情景,通过小鸟们做各种游戏和它们不同的对话,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2.开小小辩论会

如有位老师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组织学生展开了一次激烈的辩论,辩论主题是:当今社会,我愿意做落花生式的人还是做苹果、桃子、石榴式的人?辩论中,有同学认为做后者好,因为当今社会需要让别人了解自己,就像新产品需要首先通过广告让用户了解接受一样;而有的同学认为做前者好,因为人还是应该有真才实学;还有人认为做一半前者,一半后者,因为人既应有真才实学,又应让别人了解自己……通过这次辩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每个人的个性显示得淋漓尽致。他们更认为:每个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要发展成什么样子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们只能做适当地提醒和引导。我想:这种教育观念也应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3.动手画一画

如教学《云房子》一课时,我让学生画一画自己造的云房子,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画出了各种各样的云房子:有的像小白兔,有的像大萝卜,有的像大松树……在教学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后,我又让学生画一画自己想变什么,并在旁边配上解说词:“我想变, 。”通过画一画,学生在动手中创新,在动手中发展个性。

三、给予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与拓展,有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实践证明,想象也是发展孩子们个性的一条有效途径。我努力创设不同的情境、创造各种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开启思维之窗,开启各自的想象力。

例如:在《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小松鼠找到花生后想了些什么?有的说想等到花生熟后跟好朋友一起分享;有的说跟家人一起分享;还有的说想吃完花生把花生壳送给蚂蚁当小船;还有的说想给小蚯蚓当床……各种想法真是充满童趣又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

又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时,在学完了课文中黄蝴蝶谷和彩蝴蝶谷这两个自然段的精彩描写以后,我又让学生想象紫蝴蝶谷的奇异景象,学生在通过小小的讨论以后,有的同学说:“有的蝴蝶谷里只有一种紫颜色的蝴蝶在上下飞舞,就像是谁在空中撒了一把紫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还有的说:“有的蝴蝶谷里只有一种紫颜色的蝴蝶,一阵微风吹来,许多紫蝴蝶随风起舞,就像许多穿着紫裙的仙女在翩翩起舞。”……

实践证明,巧妙地利用课文的空白处,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将使他们的个性进一步发展,思维更加灵活。

当人类进入21世纪之时,中国呼唤着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应关注人性本身的内在东西,包括人的心理和生理成长规律和个性特点。个性是创新的前提,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发展学生的个性,真正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天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铺路架桥。

作者单位:常州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注重创设快乐的课堂 下一篇:面向生活的物理教学